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 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汇报交流解决的结果。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122页的做一做 2、教材123页第1题: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几个图案的位置。 3、教材123页第2题: (1)用数对说一说“春”、“雪”、“花”、“土”的位置。 (2)数对(4,2)和(2,4)分别表示哪个汉字? 师问:两个数对中的“4”和“2”分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如果不同分别表示什么? 4、教材123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 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内容位置的练习课 第2课时课型练习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练习、讲解、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具运用练习卡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 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 、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完成教材124页的第4题
21 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 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汇报交流解决的结果。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 122 页的做一做。 2、教材 123 页第 1 题: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几个图案的位置。 3、教材 123 页第 2 题: (1)用数对说一说“春”、“雪”、“花”、“土”的位置。 (2)数对(4,2)和(2,4)分别表示哪个汉字? 师问:两个数对中的“4”和“2”分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如果不同分别表示什么? 4、教材 123 页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 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内容 位置的练习课 第 2 课时 课型 练 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练习、讲解、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具运用 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_________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 6行,用__________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___列第______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 4 表示第 4 列,则 1 表示_____。(2,7)表明王兵坐在第___列第______行。 3、 完成教材 124 页的第 4 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师问:观察在同一行的药品的数对,如三七和五味子,你发现了什么?同一列的药 品的数对,如三七和桃仁,你又发现了什么?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B、(4,5)C、(5,4)D、(3,3) 1题图 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B、(1,1)C、(7,1) D、(3,3) 234567 2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 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二、实践操作。 1、请你在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 么? A(2,1)B(7,1)C(4,4)D(9,4) 012345 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1)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 出来 (2)小明说:“跳跳床在大门以东300米,再往北200米处。”请你也像他那样说说其它游
22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师问:观察在同一行的药品的数对,如三七和五味子,你发现了什么?同一列的药 品的数对,如三七和桃仁,你又发现了什么?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 X 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 Y 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A、(4,4) B、(4,5) C、(5,4) D、(3,3) 1 题图 2、如图:如果将△ABC 向左平移 2 格,则顶点 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2 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 4 列第 2 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 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二、实践操作。 1、请你在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 么? A(2,1) B(7,1) C(4,4) D(9,4)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 出来。 ⑵小明说:“跳跳床在大门以东 300 米,再往北 200 米处。”请你也像他那样说说其它游
乐设施在大门的什么位置 摩天轮 2 跳跳床 大门 3、先写出三角形A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 ,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A’() B’( ( 8 7654321 A(3 6543210 孔能亭 0123 5678 2345678910 (1)猴山的位置用(5,2)表示,请你在图上标出金鱼湖(6,6)、盆景园(3,8)、北门 (2,10)的位置 (2)暑假,小明一家游览了公园,活动路线是(10,1)→(5,2)→(7,4)→(9,7) (6,6)→(3,8)→(2,10)。请你画出他们的游览路线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主备人: 时间:2014.9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包括的内容: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这部分知识 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揭示相关的知识内在联系,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 语言,探索理解的计算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为后 面学习比、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2
23 乐设施在大门的什么位置。 3、先写出三角形 ABC 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 ABC 向下平移 4 个单位后的图形△ 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A’( ) B’( ) C’ ( ) ⑴猴山的位置用(5,2)表示,请你在图上标出金鱼湖(6,6)、 盆景园(3,8)、北门 (2,10)的位置。 ⑵暑假,小明一家游览了公园,活动路线是(10,1)→(5,2)→ (7,4)→(9,7) →(6,6)→(3,8)→(2,10)。请你画出他们的游览路线。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教学计划 主备人: 时间:2014.9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包括的内容: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这部分知识 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揭示相关的知识内在联系,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 语言,探索理解的计算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为后 面学习比、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个人备课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四、单元课时安排 倒数 1课时; 2、分数除法 2课时 3.解决问题 4课时 4.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分类,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 1.独立计算,回顾旧知
24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四、单元课时安排 1.倒数 1 课时; 2、分数除法 2 课时 3.解决问题 4 课时 4.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第 1 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8~29 页例 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分类,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 1.独立计算,回顾旧知
(1)教师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3)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设计意图:在“倒数的认识”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进行 分数乘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之间的约分凸显了乘积为1的分数乘法的特殊性,为倒数的 认识提供了感知基础 2.算式分类,关注算式特点。 师: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有多种,在汇报交流时突出以乘积是否为1来分类 3.观察发现,交流算式特点。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倒数,为学生准确、顺利地 导出倒数的定义作好铺垫。 (二)逐层深入,认识倒数 1.了解概念。 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给出倒数的范例:2和8 8和3互为倒数,的倒数前 让学生说说上面算式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当学生说“5和互为倒数”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的分子是几?分母是几?概括 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2.理解概念。 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
25 (1)教师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 1 的算 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3)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设计意图:在“倒数的认识”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进行 分数乘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之间的约分凸显了乘积为 1 的分数乘法的特殊性,为倒数的 认识提供了感知基础。) 2.算式分类,关注算式特点。 师: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有多种,在汇报交流时突出以乘积是否为 1 来分类。 3.观察发现,交流算式特点。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 1 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两个数的乘积都是 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倒数,为学生准确、顺利地 导出倒数的定义作好铺垫。) (二)逐层深入,认识倒数 1.了解概念。 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给出倒数的范例: 3 8 和 8 3 互为倒数,3 8 的倒数是8 3 。 8 3 的倒数是3 8 让学生说说上面算式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当学生说“5 和 1 5 互为倒数”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 的分子是几?分母是几?概括 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 1 的分数。 2.理解概念。 ‘ 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