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 (4)甲数比乙数少 (5)学校图书馆儿童读物占全部图书的,儿童读物中的是科普读物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9。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分,婴儿每 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1)学生独立读题后,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 填空。 (2)分析与解答。 ①找单位“1”。提问:题目中的一是把谁看作单位“1”?(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②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 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 5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青少年: 75次 比青少年多 婴儿: ?次 ③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结合线段图,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④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⑤全班交流。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种解题思路进行解答的。 解法一:75+75×4 解法二:75×(1+-) 75+60 =75 135(次) 135(次) ⑥沟通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回顾与反思 ①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16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5 3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5 2 。 (3)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11 1 。 (4)甲数比乙数少 5 1 。 (5)学校图书馆儿童读物占全部图书的 7 5 ,儿童读物中的 8 3 是科普读物。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 9。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 75 分,婴儿每 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5 4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1)学生独立读题后,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完成教材例题 9 中“阅读与理解”的 填空。 (2)分析与解答。 ①找单位“1”。提问:题目中的 5 4 是把谁看作单位“1”?(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②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 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 5 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 5 份中的 4 份。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青少年: 75 次 比青少年多 5 4 婴儿: ?次 ③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结合线段图,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④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⑤全班交流。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种解题思路进行解答的。 解法一:75+75× 5 4 解法二:75×(1+ 5 4 ) =75+60 =75× 5 9 =135(次) =135(次) ⑥沟通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回顾与反思。 ①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②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教材第15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介绍有关“噪音危害”的知识 (3)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进行分析与解答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80-80× 80×(1 80-10 70(分贝) 70(分贝) 3、小结。“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解决这类问 题时,我们可以先从关键句中找出单位“1”,然后画出线段图来弄清解题思路,再解答。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5题 四、综合练习 件商品原价200元,降价士后,再涨价。现价是多少元? 学习内容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课型 复习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諴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有故事书400本,连环画是故事书的二,作文书是连环画的 学校图书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书?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做法。 3、提示课题:分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17 ②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教材第 15 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介绍有关“噪音危害”的知识。 (3)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进行分析与解答。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8 1 80 − 80 ) 8 1 80 (1− =80-10 =80× 8 7 =70(分贝) =70(分贝) 3、小结。“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的问题,解决这类问 题时,我们可以先从关键句中找出单位“1”,然后画出线段图来弄清解题思路,再解答。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 16 页“练习三”第 4、5 题。 四、综合练习。 一件商品原价 200 元,降价 10 1 后,再涨价 10 1 。现价是多少元? 学习内容 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第 1 课时 课型 复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有故事书 400 本,连环画是故事书的 8 5 ,作文书是连环画的 10 7 。 学校图书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书?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做法。 3、提示课题:分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 评)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 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 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 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算 是多少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 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分配律(a+b).c=a.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c+b. c=(a+b)c 个数的几分之 关系式:单位“1”的 几是多少。 (一个数)×问题所对应 解决问题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分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5 24× 7.2×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 3、(1)骆驼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一头体重25千克的骆驼,驼峰里 含有多少脂肪? (2)一头体重225kg的骆驼,驮着比它体重还多的货物。它驮着的货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第二次用去 多少吨? (2)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1,第二次用去多少
18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 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 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 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算) 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 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 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 是多少。 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 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 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分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15 8 ×5 = 24× 8 5 = 18 7 × 14 9 = 7.2× 8 3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 1 × 16 5 × 5 3 ( 5 1 + 3 2 )×15 7 4 × 9 5 + 7 3 × 9 5 3、(1)骆驼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 5 1 ,一头体重 225 千克的骆驼,驼峰里 含有多少脂肪? (2)一头体重 225kg 的骆驼,驮着比它体重还多 5 1 的货物。它驮着的货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运来 24 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3 1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4 1 ,第二次用去 多少吨? (2)食堂运来 24 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3 1 ,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 4 1 ,第二次用去多少 吨?
(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吨,第 次用去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 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髙。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 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 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对提 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方表达能 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髙。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 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 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 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 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 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 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 1.位置与方向( …1课时 2位置与方向(…………… ……………1课时 学习内容位置 第1课时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
19 (3)食堂运来 24 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3 1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2 倍少 3 吨,第二 次用去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 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 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 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对提 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方表达能 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 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 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 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 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 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 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 ⒈位置与方向㈠……………………………………………………………1 课时 ⒉位置与方向㈡……………………………………………………………1 课时 学习内容 位 置 第 1 课时 课型 新 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 其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介绍位置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海宝”(教师出示海宝的图片)。他很想 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师: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 纸上。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周明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周明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周明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 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1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 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周明在第1列,第3行可以用(1,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孙芳、李小冬、赵雪、王艳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20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 其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介绍位置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海宝”(教师出示海宝的图片)。他很想 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师: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 纸上。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 1(课件出示例 1)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周明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周明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周明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 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 1 列,第 3 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 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周明在第 1 列,第 3 行可以用(1,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孙芳、李小冬、赵雪、王艳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