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初2010级 语文 命题人:张萱付本芬审题人:罗英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 试卷和答题卡上 2.第I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 在试卷上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分) 一、基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然而我又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zi)睢而生活 B.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j)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C.相信它的价值,并锲(qi)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zhou)成。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而读书的要决,全在于会意 B.从篷隙向外一望,沧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C.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 D.一脚揣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来,扬州对古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形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古运河风光带。 B.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现阶段学校义不 容辞的责任。 C.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许多外交难题自然就会山穷水尽了。 D为了面子,不少孩子在外一掷千金;而为了孩子,一些家长在家“一切从简” 4、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6分,每小题2分) 唐雎不辱使命 第1页共9页
第 1 页 共 9 页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2012——2013 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初 2010 级 语文 命题人: 张萱 付本芬 审题人:罗英 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第 I 卷共 2 页,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 试卷和答题卡上。 2.第 I 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 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 在试卷上。 A 卷(共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14 分) 一、基础知识(8 分,每小题 2 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然而我又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zì)睢而生活。 B.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C.相信它的价值,并锲(qì)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zhōu)成。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而读书的要决,全在于会意。 B.从篷隙向外一望,沧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C.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 D.一脚揣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几年来,扬州对古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形成了令人心旷神怡 ....的古运河风光带。 B.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现阶段学校义不.. 容辞..的责任。 C.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许多外交难题自然就会山穷水尽 ....了。 D 为了面子,不少孩子在外一掷千金 ....;而为了孩子,一些家长在家“一切从简”。 4、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 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 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 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缟素。缟素:这里指穿丧服 B.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D.长跪而谢之。长跪:长时间跪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为长者 B.聂政之刺韩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受地于先王 D.挺剑而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B.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 壮举,在气势上压倒秦王 C.用五百里地易安陵,秦王显然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D.唐雎冒死和秦王抗争,让秦王辞穷色挠,他的这种不可侵犯的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 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第Ⅲ卷(共82分) 三、翻译默写(共14分 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3分)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分) 译文 第2页共9页
第 2 页 共 9 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 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 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 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 缟素:这里指穿丧服。 B.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D.长跪..而谢之。 长跪:长时间跪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 B.聂政之.刺韩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受地于.先王 D.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B.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 壮举,在气势上压倒秦王。 C.用五百里地易安陵,秦王显然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D.唐雎冒死和秦王抗争,让秦王辞穷色挠,他的这种不可侵犯的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 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第 II 卷(共 82 分) 三、翻译默写(共 14 分) 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3 分)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 分) 译文:
9默写。(8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句填写)(4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③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⑦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磬《朝天子咏喇叭》) ⑧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1)请任选一首默写:温庭筠《商山早行》或者苏轼《浣溪沙》(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0~13题。(12分) 人的价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 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 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 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 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 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 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 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 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 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 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 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 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 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 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 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 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 第3页共9页
第 3 页 共 9 页 9.默写。(8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句填写)(4 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③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④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⑥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⑦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磬《朝天子 咏喇叭》) ⑧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1) 请任选一首默写:温庭筠《商山早行》或者苏轼《浣溪沙》(4 分) 四、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 10~13 题。(12 分) 人 的 价 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 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 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 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 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 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 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 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 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 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 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 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 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 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 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 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 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
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0.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2分) 答 11.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此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12.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3分) 3.仿造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白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 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 五、作文(60分) 远行前,母亲的皱纹让儿子怦然心动;送别时,父亲的背影让儿子潸然泪下……我们在 爱的包围中,请以“被爱的感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体为记叙文 (2)文章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B卷(共50分) 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题。(4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家业干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至。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日:“吾 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 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第4页共9页
第 4 页 共 9 页 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0.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2 分) 答: 11.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此论证方法的作用(4 分) 答: 12.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3 分) 答: 13.仿造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白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 分)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 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 答: 五、作文(60 分) 远行前,母亲的皱纹让儿子怦然心动;送别时,父亲的背影让儿子潸然泪下……我们在 爱的包围中,请以“被爱的感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体为记叙文。 (2)文章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B 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4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 题。(4 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 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至。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 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 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 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日:‘为之 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者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 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死者,而俗人竟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 是物各反其真也。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能变,是使物各失其 所也。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工于亡用,不损财于无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 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以身袤土亲:贴近B.今则越之越:改变 C.愿王孙焉察:详审D.以反吾真反通“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3分) (2)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其制礼。(3分) 4.杨王孙反对厚葬,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3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5、请指出下列古语中所对应的梁山好汉: (1)面如铁,性如火,东京只两斧。 (2)网虎者,步步松,步步急,诸葛曹瞒,合而为一。 6、(2分)“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 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 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 直往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情节是《水浒传》中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7~10题(18分) 仰望父亲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 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 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 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②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 第5页共9页
第 5 页 共 9 页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 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 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者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 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死者,而俗人竟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 是物各反其真也。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能变,是使物各失其 所也。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工于亡用,不损财于无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 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以身亲.土 亲:贴近 B.今则越.之 越:改变 C.愿王孙察.焉 察:详审 D.以反.吾真 反通“返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3 分) (2)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其制礼。(3 分) 4. 杨王孙反对厚葬,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3 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4 分) 5、请指出下列古语中所对应的梁山好汉: (1)面如铁,性如火,东京只两斧。 (2)网虎者,步步松,步步急,诸葛曹瞒,合而为一。 6、(2 分)“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 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 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 直往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情节是《水浒传》中的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 7~10 题 (18 分) 仰望父亲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 18 岁。从 1 岁到 18 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 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 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 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②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