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树德怀远中学初中2013级(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月语文测试题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语句总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有时流到很逼狹(xiω)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回环曲折(zhe),极其险峻 B.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qido)然遭(qidn)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 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C·使人想起:嚀(hui〕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 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an),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D.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e)而不舍。他想吃尽、消 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jn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 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 风雪载途的寒冬。 D.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郧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 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 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林昭曾说:“我们的血是再鲜艳不过,而且是再灿烂不过的墨水,人世间其他一切墨水在 这样的墨水面前统统不免癣然失色 D.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五体投地,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于秦。 2012-2013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1页)
2012—2013 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1页) 成都树德怀远中学初中 2013 级(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月语文测试题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18 分) 一、基础知识(9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语句总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时流到很逼狭.(xiá)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回环曲折.(zhé),极其险峻。 B.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qiǎo)然潜.(qián)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 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C.使人想起:晦.(huì)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 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àn),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D.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他想吃尽、消 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jiǒn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 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 风雪载途的寒冬。 D.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郧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 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 ....的人以外, 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 ....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林昭曾说:“我们的血是再鲜艳不过,而且是再灿烂不过的墨水,人世间其他一切墨水在 这样的墨水面前统统不免黯然失色 ....。” D.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五体投地 ....,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干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干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 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 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B.秦王傍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D.故不错意也错:“措”置办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中有足乐者 C.长跪而谢之曰 国险民富 D.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 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 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B.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不怕牺牲、外强中干。秦王骄横狂妄、 贪得无厌、奸诈狡猾 C.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事例的用意是一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 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D.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是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第Ⅱ卷(共82分) 三、翻译、默写(10分) 7.翻译下列语句。(4分) 2012-2013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2页)
2012—2013 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2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 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 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D.故不错.意也 错:“措”置办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中有足乐者 C.长跪而.谢之曰 国险而.民富 D.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 6.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 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 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B.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不怕牺牲、外强中干。秦王骄横狂妄、 贪得无厌、奸诈狡猾。 C.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事例的用意是一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 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D.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是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第Ⅱ卷(共82分) 三、翻译、默写(10分) 7.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8.用诗词原句填空。(6分)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③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2)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刘方平的《月夜》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 教育是民生之基 ①4月上旬,国家发改委通报显示,教育收费居去年全国价格举报之首。而在过去6年中, 关于教育收费的举报有5年是居于首位的。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 面: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改制为 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们对 教育的关注,可见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 ②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牵 动着干家万户。对于教育,我们既应着眼于国计,也应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量。 ③“人不可以无学”。今天,鲜有人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能够改变人们的 命运,成就其未来的,正是教育。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论家 庭是贫还是富,自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开始,莫不把相当的精力与钱财投在孩子的教育上 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个个贫困学子的身影,激起的总是人们最朴素的情怀:求学 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是孩子成长的 2012-2013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3页)
2012—2013 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3页)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8.用诗词原句填空。(6分)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②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③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 ④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2)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刘方平的《月夜》中任选一首默写。(4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 9-12 题。(12 分) 教育是民生之基 ①4 月上旬,国家发改委通报显示,教育收费居去年全国价格举报之首。而在过去 6 年中, 关于教育收费的举报有 5 年是居于首位的。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 面: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改制为 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们对 教育的关注,可见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 ②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牵 动着千家万户。对于教育,我们既应着眼于国计,也应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量。 ③“人不可以无学”。今天,鲜有人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能够改变人们的 命运,成就其未来的,正是教育。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论家 庭是贫还是富,自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开始,莫不把相当的精力与钱财投在孩子的教育上。 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个个贫困学子的身影,激起的总是人们最朴素的情怀:求学 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是孩子成长的
起点,它为懵懂孩童慢慢开启着个新奇的世界,又导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最 终才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把握自己未来的人。从孩子到成人这个时期,则是接受教育的黄金阶 段。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 能上好学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现 就业的前提。目前群众关心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说到底,是教 育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偏差。只有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真正成 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毎—个家庭的就业权益。 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 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费”、“赞助费”等 乱收费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存在不公平。如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搞“锦上添花”,强校愈 强,弱校愈弱,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等,必然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禁止教育乱收费就会“按 下葫芦起了瓢”。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 校。”今天,比这个“人才”概念包容更广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比这个“教化”涵 义更丰的教育,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也应该有所作为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0.文中第⑤段中加点词“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2分) 文中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有力论证了“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4分) 2012-2013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4页)
2012—2013 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4页) 起点,它为懵懂孩童慢慢开启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又导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最 终才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把握自己未来的人。从孩子到成人这个时期,则是接受教育的黄金阶 段。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 能上好学”。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现 就业的前提。目前群众关心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说到底,是教 育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偏差。只有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真正成 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权益。 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 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费”、“赞助费”等 乱收费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存在不公平。如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搞“锦上添花 ....”,强校愈 强,弱校愈弱,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等,必然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禁止教育乱收费就会“按 下葫芦起了瓢”。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 校。”今天,比这个“人才”概念包容更广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比这个“教化”涵 义更丰的教育,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也应该有所作为。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0.文中第⑤段中加点词“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2 分) 11.文中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有力论证了“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4 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任选一题)(60分) 题一: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样才能变成一只蝴蝶? 要成为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岀束缚你的安全、温暖的茧。 “那不就是死亡吗? 表面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蝴蝶,有的因逃 避而死亡。 某些时候,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关键 是要有勇气冲出去!冲出去,才有希望! 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颗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 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12-2013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5页)
2012—2013 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月语文试题(第5页)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任选一题)(60分) 题一: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样才能变成一只蝴蝶?” “要成为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出束缚你的安全、温暖的茧。” “那不就是死亡吗?” “表面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蝴蝶,有的因逃 避而死亡。” 某些时候,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关键 是要有勇气冲出去!冲出去,才有希望! 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 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