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5.保持血红细胞完整性,调节体内化合物的合成 6.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因为不少食物中含维生素E,故几乎没有发现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疾病。维生素E含量 丰富的食品有:植物油、麦胚、硬果、种子类、豆类及其他谷类;肉、鱼类动物性食品、水 果及其他蔬菜中含量很少。维生素E可用亳克或IU表示(1IU维生素E相当于1毫克α-生 育酚醋酸酯或1.49毫克a-生育酚)。表7-3是不同人群对维生素E的RNI 表7-3维生素E的RNI 日RNI(mga-TE) 0.147 0.5~ 33457 11 10 早期 中期 晚期 乳母 四、维生素K(V) 维生素K具有凝血能力,又称为凝血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1、K2、K和K,是甲萘醌衍 生物的总称 它溶于有机溶剂,对热和空气较稳定,但在光照碱性条件下易被破坏。维生素K在凝血 酶原(因子Ⅱ)和凝血因子Ⅶ、Ⅸ、Ⅹ的合成中是必需的复合因子。维生素K还有助于无活 性蛋白质的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这些羧化谷氨酸残基对钙和磷酸酯与凝血酶原的结 合是必要的 维生素K缺乏的症状是由于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不足导致继发性出血,包括伤口出 血、大块皮下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新生儿的维生素K往往呈现不足。一项对新生儿 的群体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出血发生率约为2.4‰,在52名出现出血症状的婴儿中,就 有30名是由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且93%发生在出生头3个月。据研究者说,我国每 年约有10万儿童死于颅内出血,婴儿维生素K缺乏是主要原因之 健康成人一般不会出现原发性维生素K缺乏,营养化学家们也认为一般人并不需要补充 维生素K,正常的饮食足可提供足够的维生素K,人的小肠细菌也可以合成它 在深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如紫苜蓿、菠菜、卷心菜等以及动物的肉、蛋、 奶,或者多吃富含乳酸菌的食品。维生素K的日推荐量见表7-4。 表7-4维生素K的日推荐量 组别 年龄(岁) 日推荐量(微克) 儿童和青少年 11以上 50~100
6 4.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5. 保持血红细胞完整性,调节体内化合物的合成。 6. 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因为不少食物中含维生素E,故几乎没有发现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疾病。维生素 E 含量 丰富的食品有:植物油、麦胚、硬果、种子类、豆类及其他谷类;肉、鱼类动物性食品、水 果及其他蔬菜中含量很少。维生素 E 可用毫克或 IU 表示(1IU 维生素 E 相当于 1 毫克α-生 育酚醋酸酯或 1.49 毫克α-生育酚)。表 7-3 是不同人群对维生素 E 的 RNI。 表 7-3 维生素 E 的 RNI 年龄(岁) 日 RNI(mgα-TE*) 0~ 3 0.5~ 3 1~ 4 4~ 5 7~ 7 11~ 10 14~18 14 50~ 14 孕妇 早期 中期 14 14 晚期 14 乳母 14 四、维生素 K(VK) 维生素 K 具有凝血能力,又称为凝血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K1、K2、K3 和 K4,是甲萘醌衍 生物的总称。 它溶于有机溶剂,对热和空气较稳定,但在光照碱性条件下易被破坏。维生素 K 在凝血 酶原(因子Ⅱ)和凝血因子Ⅶ、Ⅸ、Ⅹ的合成中是必需的复合因子。维生素 K 还有助于无活 性蛋白质的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这些羧化谷氨酸残基对钙和磷酸酯与凝血酶原的结 合是必要的。 维生素 K 缺乏的症状是由于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不足导致继发性出血,包括伤口出 血、大块皮下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新生儿的维生素 K 往往呈现不足。一项对新生儿 的群体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出血发生率约为 2.4‰,在 52 名出现出血症状的婴儿中,就 有 30 名是由维生素 K 缺乏引起的,且 93%发生在出生头 3 个月。据研究者说,我国每 年约有 10 万儿童死于颅内出血,婴儿维生素 K 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 健康成人一般不会出现原发性维生素 K 缺乏,营养化学家们也认为一般人并不需要补充 维生素K,正常的饮食足可提供足够的维生素K,人的小肠细菌也可以合成它。 在深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K,如紫苜蓿、菠菜、卷心菜等以及动物的肉、蛋、 奶,或者多吃富含乳酸菌的食品。维生素 K 的日推荐量见表 7-4。 表 7-4 维生素 K 的日推荐量 组 别 年龄(岁) 日推荐量(微克) 婴 儿 0~1 10~20 儿童和青少年 1~11 11~60 11 以上 50~100
成人 70~140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都溶于水,它们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包括硫胺素(维 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烟酸和烟酰胺、维生素B、泛酸、叶酸、生物素、维生素 B12等,其共同特点是 ①在自然界常共存,最丰富的来源是酵母和肝脏; ②人体所必需的的营养物质; ③同其他维生素比较,B族维生素作为酶的辅基(见表7-5),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④从化学结构上看,除个别例外,大都含氮 ⑤从性质上看此类维生素大多易溶于水,对酸稳定,易被碱破坏。 表7-5含有B族维生素的辅酶 维生素 辅酶 转移基团 尼克酰胺 辅酶I(NAD) 氢原子 同上 辅酶Ⅱ(NADP) 氢原子 核黄素(维生素B2)黄素单核苷酸(FMN) 氢原子 核黄素(维生素B2)黄素腺嘌呤二核某酸(FA) 氢原子 硫胺素(维生素B1) 焦磷酸硫胺素(TPP) 醛类 泛酸 酶A( MSCoA或CoA) 酰基 钴胺素(维生素B2)钴胺素辅酶 烷基 生物素 生物胞素(ε-N-生物素酰-1-赖氨酸) 维生素B6 磷酸吡哆醛 氨基 叶酸 四氢叶酸辅酶类 碳化合物 下面分别作以详细的介绍。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它是含有内酯结构的多元醇类,其特点是具有 可解离出H的烯醇式羟基,因而其水溶液有较强的酸性。它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 水果中以猕猴桃含量最多,在柠檬、桔子和橙子中含量也非常丰富:蔬菜以辣椒中的含量最 丰富,在番茄、甘蓝、萝卜、青菜中含量也十分丰富:野生植物以刺梨中的含量最丰富,每 00克中含2800毫克,有“维生素C王”之称。 维生素C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异构体。自然界存在的有生理活性的是L一型 抗坏血酸。L一抗坏血酸是一种高度溶解性的化合物,并有强还原性。这些性质与它的烯二 醇结构有关,此结构与内环中的羰基相共轭。抗坏血酸的天然形式是L一异构体,D一异构 体的活性仅为L一异构体的10%
7 成 人 70~140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都溶于水,它们包括维生素 C 和 B 族维生素。B 族维生素包括硫胺素(维 生素 B1)、核黄素(维生素 B2)、烟酸和烟酰胺、维生素 B6、泛酸、叶酸、 生物素、维生素 B12 等,其共同特点是: ①在自然界常共存,最丰富的来源是酵母和肝脏; ②人体所必需的的营养物质; ③同其他维生素比较,B 族维生素作为酶的辅基(见表 7-5),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④从化学结构上看,除个别例外,大都含氮; ⑤从性质上看此类维生素大多易溶于水,对酸稳定,易被碱破坏。 表 7-5 含有 B 族维生素的辅酶 维生素 辅酶 转移基团 尼克酰胺 辅酶Ⅰ(NAD+) 氢原子 同上 辅酶Ⅱ(NADP+) 氢原子 核黄素(维生素 B2) 黄素单核苷酸(FMN) 氢原子 核黄素(维生素 B2) 黄素腺嘌呤二核某酸(FAD) 氢原子 硫胺素(维生素 B1) 焦磷酸硫胺素 (TPP) 醛类 泛酸 酶 A(HsCoA 或 CoA) 酰基 钴胺素(维生素 B12) 钴胺素辅酶 烷基 生物素 生物胞素(ε-N-生物素酰-1-赖氨酸) CO2 维生素 B6 磷酸吡哆醛 氨基 叶酸 四氢叶酸辅酶类 一碳化合物 下面分别作以详细的介绍。 一、维生素 C 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它是含有内酯结构的多元醇类,其特点是具有 可解离出 H+的烯醇式羟基,因而其水溶液有较强的酸性。它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 水果中以猕猴桃含量最多,在柠檬、桔子和橙子中含量也非常丰富;蔬菜以辣椒中的含量最 丰富,在番茄、甘蓝、萝卜、青菜中含量也十分丰富;野生植物以刺梨中的含量最丰富,每 100 克中含 2800 毫克,有“维生素 C 王”之称。 维生素 C 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异构体。自然界存在的有生理活性的是 L-型 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是一种高度溶解性的化合物,并有强还原性。这些性质与它的烯二 醇结构有关,此结构与内环中的羰基相共轭。抗坏血酸的天然形式是 L—异构体,D—异构 体的活性仅为 L—异构体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