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7.节水农业工程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8.在栽培作物时,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 9.设计一个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10.设计一个测定水分运输速率的实验。 11.如何将作物水分亏缺的生理变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以达到节水高产双赢目的?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学习目标】 1.认知类目标:总结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主动吸收: 分析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的联系和区别:比较植物对氨、疏酸盐和磷酸盐的同化过程: 描述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2.过程与方法类目标:分析判断作物缺素症状及其诊断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 查询相关文献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理解施肥与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内容】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4.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5.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6.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重点】 1.植物必需元素的名称及生理作用: 2.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的联系和区别: 3.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 【难点】 1.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主动吸收机理: 2.植物对氮的同化过程。 【教学方法】
5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7.节水农业工程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8.在栽培作物时,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 9.设计一个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10.设计一个测定水分运输速率的实验。 11.如何将作物水分亏缺的生理变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以达到节水高产双赢目的?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学习目标】 1.认知类目标:总结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主动吸收; 分析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的联系和区别;比较植物对氮、硫酸盐和磷酸盐的同化过程; 描述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2.过程与方法类目标:分析判断作物缺素症状及其诊断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 查询相关文献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理解施肥与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内容】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4.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5.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6.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重点】 1.植物必需元素的名称及生理作用; 2.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的联系和区别; 3.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 【难点】 1.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主动吸收机理; 2.植物对氮的同化过程。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讲授法相结合,阐明枝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细胞对矿质 元素的主动吸收、植物对氣、硫酸盐和磷酸盐的同化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分析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复习思考】 1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这 些元素?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何鉴别植物发生了缺氨、缺磷和缺钾现象?若发生了上述缺 乏的元素,可采用哪些补救措施? 3.生物膜有哪些结构特点?生物膜中有哪些类型的运输蛋白? 4.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吸收溶质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5.植物细胞吸收的03-,是如何同化为谷酰胺、谷氯酸、天冬酸和天冬酰胺的? 6.植物细胞吸收的$04-是如何同化为半胱氦酸的? 7.植物细胞是通过哪些方式来控制细胞质基质中的K+浓度? 8.无土戴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9.根部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通过什么途径和动力运输到叶片? 10.在作物栽培时为什么不能施用过量的化肥?怎样施肥才比较合理? 11.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什么关系?是否完全一致? 12.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异同? 13.自然界栽种作物过程中,叶子出现红色,为什么? 14.植株矮小可能是什么原因? 15.引起城叶发黄和老叶发黄分别是什么元素?请列表说明。 16.叶子变黄可能是哪些因素引起的?请分析并提出证明的方法。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1.认知类目标: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及总反应式:描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色 素的种类: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比较C3、C4、CM植物的光合特性:理解光 呼吸途径、光合效率与农业生产关系: 6
6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讲授法相结合,阐明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细胞对矿质 元素的主动吸收、植物对氮、硫酸盐和磷酸盐的同化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分析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复习思考】 1 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这 些元素?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何鉴别植物发生了缺氮、缺磷和缺钾现象?若发生了上述缺 乏的元素,可采用哪些补救措施? 3.生物膜有哪些结构特点?生物膜中有哪些类型的运输蛋白? 4.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吸收溶质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5.植物细胞吸收的 NO3-,是如何同化为谷氨酰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的? 6.植物细胞吸收的 SO4-是如何同化为半胱氨酸的? 7.植物细胞是通过哪些方式来控制细胞质基质中的 K+浓度? 8.无土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9.根部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通过什么途径和动力运输到叶片? 10.在作物栽培时为什么不能施用过量的化肥?怎样施肥オ比较合理? 11.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什么关系?是否完全一致? 12.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异同? 13.自然界或栽种作物过程中,叶子出现红色,为什么? 14.植株矮小可能是什么原因? 15.引起嫩叶发黄和老叶发黄分别是什么元素?请列表说明。 16.叶子变黄可能是哪些因素引起的?请分析并提出证明的方法。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1.认知类目标: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及总反应式;描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色 素的种类;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比较 C3、C4、CAM 植物的光合特性;理解光 呼吸途径、光合效率与农业生产关系;
2.过程与方法类目标:比较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询相 关文献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理解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重要性,通过“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的案例,认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做法。 【学习内容】 1,光合作用的基本理论,包括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叶绿体及其色素: 2.光合作用过程: 3.C3、C4、CAM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 4.光呼吸 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6.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重点】 1.光合作用的机理: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难点】 光合作用的机理。 【课程思政】 科学家试验的设计、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为科学奋斗的精神。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各类 植物光合特性比较,影响光合作用的国素: 2.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 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反思能力 3.通过课堂专题研讨,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反思能力。 【复习思考】 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是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进行的?为什么?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NADPH+H是如何形成的?ATP和NADPH+H+又是如何 被被利用的? 3.试比较PS1的PS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4.光合作用的02是怎样产生的?
7 2.过程与方法类目标:比较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询相 关文献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理解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重要性,通过“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的案例,认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做法。 【学习内容】 1.光合作用的基本理论,包括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叶绿体及其色素; 2.光合作用过程; 3.C3、C4、CAM 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 4.光呼吸; 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6.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重点】 1.光合作用的机理;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难点】 光合作用的机理。 【课程思政】 科学家试验的设计、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为科学奋斗的精神。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阐明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各类 植物光合特性比较,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 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反思能力; 3.通过课堂专题研讨,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反思能力。 【复习思考】 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碳反应是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进行的?为什么?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 和 NADPH + H+是如何形成的?ATP 和 NADPH + H+又是如何 被被利用的? 3.试比较 PS1 的 PS 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4.光合作用的 O2是怎样产生的?
5.Rubisce0的结构有何特点?它在光合碳同化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6.光合作用的碳同化有哪些途径?试述水稻、玉米、菠萝的光合碳同化途径有什么不 同? 7.一般来说,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合产量要高,试从它们各自的光合特征及生理特 征比较分析。 8.从光呼吸的代谢途径来看,光呼吸有什么意义? 9.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代湖有什么联系? 10.通过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的知识之后,你认为怎样才能提 高农作物的产量? 11.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在固定C02方面有什么异同? 12.据你所知,叶子变黄可能与什么条件有关,请全面讨论。 13.高02浓度对光合过程有什么影响? 14.在实践上,如何判断植株矮小的可能原国?怎样克服它? 15“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霜降后枫叶变红?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1.认知类目标:解释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分析主要呼吸代谢途径、代谢电子 传递途径及氧化磷酸化:总结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理解呼吸作用和农业生产: 2.过程与方法类目标:比较呼吸作用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询相关文 献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通过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进行比较,认同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从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学习内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呼吸代谢途径: 3.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4.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5.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6.呼吸作用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8 5.Rubisco 的结构有何特点?它在光合碳同化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6.光合作用的碳同化有哪些途径?试述水稻、玉米、菠萝的光合碳同化途径有什么不 同? 7.一般来说,C4 植物比 C3 植物的光合产量要高,试从它们各自的光合特征及生理特 征比较分析。 8.从光呼吸的代谢途径来看,光呼吸有什么意义? 9.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代谢有什么联系? 10.通过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的知识之后,你认为怎样オ能提 高农作物的产量? 11.C3 植物、C4 植物和 CAM 植物在固定 CO2 方面有什么异同? 12.据你所知,叶子变黄可能与什么条件有关,请全面讨论。 13.高 O2 浓度对光合过程有什么影响? 14.在实践上,如何判断植株矮小的可能原因?怎样克服它? 15“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霜降后枫叶变红?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1.认知类目标:解释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分析主要呼吸代谢途径、代谢电子 传递途径及氧化磷酸化;总结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理解呼吸作用和农业生产; 2.过程与方法类目标:比较呼吸作用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询相关文 献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通过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进行比较,认同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从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学习内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呼吸代谢途径; 3.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4.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5.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6.呼吸作用的指标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