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的耕耘 可喜的收获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 创建十周年
辛勤的耕耘 可喜的收获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 创建十周年
目录 目录 一、我国信用管理专业设立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10年建设。 .5 (一)信用管理专业定位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2 专业建设内容 (二)信用管理专业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2001年2005年》 .9 2、发展阶段(2006年2009年) 9 3、成长新阶段(2010年至今 (三)信用管理专业建设举措与特色 1、国内最早,锐意创新 勇当国内同专业建设的排头兵 00 2、秉承中国文化,吸收西方经验,形成适合国情的信用管理理论体系 .10 3、科研引领教学,成果寓于教材,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与教材体系。 10 4、以“四结合”思想,构建精锐教师团队,铸就专业建设灵魂 5、太力探索知到新斯学形式 18 6、以“三优”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7、积极搭建我国信用管理领域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31 (一)信用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1、专业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31 2、师资力量尚有缺口,科研团队建设相对落后 3、学科建设层次较低,尚需进一步提高 4、信用管理专业的建设尚缺相关经验的指导 .32 (二)信用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33 1、讲一步加大对信用管理专业的支持 33 2、进一步强化教师梯队建设 34 3进 步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 34 4、加快形成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34 5、进一步保持并开创新的平台。 .35
目录 目录................................................................................................................... 1 一、我国信用管理专业设立的时代背景............................................................................ 3 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 10 年建设....................................................................... 5 (一)信用管理专业定位.......................................................................................... 5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5 2、专业建设内容 ............................................................................................... 6 (二)信用管理专业发展历程................................................................................... 9 1、初创阶段(2001 年~2005 年)....................................................................... 9 2、发展阶段(2006 年~2009 年)....................................................................... 9 3、成长新阶段(2010 年至今) ......................................................................... 9 (三)信用管理专业建设举措与特色....................................................................... 10 1、国内最早,锐意创新,勇当国内同专业建设的排头兵.................................. 10 2、秉承中国文化,吸收西方经验,形成适合国情的信用管理理论体系............. 10 3、科研引领教学,成果寓于教材,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与教材体系 ................ 10 4、以“四结合”思想,构建精锐教师团队,铸就专业建设灵魂 ........................11 5、大力探索和创新教学形式............................................................................ 18 6、以“三优”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5 7、积极搭建我国信用管理领域沟通交流的平台................................................ 27 三、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31 (一)信用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1、专业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31 2、师资力量尚有缺口,科研团队建设相对落后................................................ 32 3、学科建设层次较低,尚需进一步提高 .......................................................... 32 4、信用管理专业的建设尚缺相关经验的指导 ................................................... 32 (二)信用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33 1、进一步加大对信用管理专业的支持.............................................................. 33 2、进一步强化教师梯队建设............................................................................ 34 3、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 ........................................................................ 34 4、加快形成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34 5、进一步保持并开创新的平台 ........................................................................ 35
一、我国信用管理专业设立的时代背景 信用管理(020111W)作为应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2001年经教有部批准 在国内正式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最早设立此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自2001年设立 专业、2002年招生以来,在信用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已经积极耕耘奋斗 了10年,取得了众多丰硕成果和宝责经验。值此国内信用管理专业创建十周年也即中国人 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创建十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信用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 团队凝练发展思路,助“十年腾飞”学科建设规划,梳理10年奋斗历程,总结10年建设经 验,为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信用管理专业的改革建设,促进信用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 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信用管理行业发展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社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和完 善。在市场经济国家,信用关系早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维系并支持着市场秩序与社 会秩序。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越要求信用及信用活动快速发展:同时, 社会也必须做出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安排。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而作为 市场机制核心内容的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随着交换关系的 复杂化,整个经济活动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所连结。这种信用关系作为一种独立 的经济关系维系、支持、形成市场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与市场,就没有经济活动存 在与扩大的基础,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秩序。 信用的发展,是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 求诚实守信,愈要求有序的信用交易。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信用管理 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发挥了信用活动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兴 的工业化国家也正在朝者这个方向发展。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出现了信用活动快速发展 的倾向和趋势。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信用管理问题一直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改革开放以来。 信用问恩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失信”现象: 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严重缺失,企业间“三角债”屡清不止,银行不良贷款量不断增加,假 目伪劣商品屡禁不绝等等。这些现象与问题都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缺乏信用管理有关。 乐线有费集酒餐笑药妆业
一、我国信用管理专业设立的时代背景 信用管理(020111W)作为应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2001 年经教育部批准 在国内正式设立1。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最早设立此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2,自 2001 年设立 专业、2002 年招生以来,在信用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已经积极耕耘奋斗 了 10 年,取得了众多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值此国内信用管理专业创建十周年也即中国人 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创建十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信用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 团队凝练发展思路,助“十年腾飞”学科建设规划,梳理 10 年奋斗历程,总结 10 年建设经 验,为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信用管理专业的改革建设,促进信用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 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信用管理行业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社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和完 善。在市场经济国家,信用关系早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维系并支持着市场秩序与社 会秩序。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越要求信用及信用活动快速发展;同时, 社会也必须做出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安排。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而作为 市场机制核心内容的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随着交换关系的 复杂化,整个经济活动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所连结。这种信用关系作为一种独立 的经济关系维系、支持、形成市场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与市场,就没有经济活动存 在与扩大的基础,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秩序。 信用的发展,是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 求诚实守信,愈要求有序的信用交易。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信用管理 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发挥了信用活动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兴 的工业化国家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出现了信用活动快速发展 的倾向和趋势。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信用管理问题一直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改革开放以来, 信用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失信”现象: 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严重缺失,企业间“三角债”屡清不止,银行不良贷款量不断增加,假 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等等。这些现象与问题都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缺乏信用管理有关。 1 2001 年:《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edu.cn 2 另一所高校为上海财经大学,来源:2001 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与进程相匹配的信用体系,做出 适当的信用管理制度安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基于此,新兴的信用 管理学科应运而生。教有部开始着手进行信用管理学科设置的调研、论证,于2001年批准 设立信用管理本科专业,将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作为首批设立此专业的两所学校, 开办信用管理本科教学。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 体系”的战略任务,随后两所学校开始了国内第一届信用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招生培养工作 信用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与党和国家的总体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在了一起。2004年,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 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2007年党的十 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 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 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两次会议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推进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 大意义,也是激励信用管理专业不断加快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依托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建设和发展优势,借鉴财政金 融学在学术梯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成功经验,自设 立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已经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新 亮点。至2009年底,经教育部各案或批准设置信用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达15所,其 中属于“211工程”的高校有3所(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吉林大学),“985工程” 的高校有2所(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截至2010年共培养信用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近 千人'。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信用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仍很湾弱。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信用 管理教有高度重视,很多国家开设有专门从事信用管理教有的“信用管理学院”,美国国家 信用管理协会(AM)在一些高校开办以培养大中型企业的各级信用管理经理人员为目标的 信用管理专业课程,设立了信用与财务管理研究生院(NACM Graduate School of Credi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同时,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下属的信用研究基金(Credit Research Foundation)设立了多种奖学金,颁发给在信用和财务管理研究生院学习的优秀学生。美国 ·信用管理本科字制4车,拔各高校本科相生计院本来,客等化招整有每网结即ww.me.adi. 20012000年,经勃部久家或壮准设置的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与进程相匹配的信用体系,做出 适当的信用管理制度安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基于此,新兴的信用 管理学科应运而生。教育部开始着手进行信用管理学科设置的调研、论证,于 2001 年批准 设立信用管理本科专业,将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作为首批设立此专业的两所学校, 开办信用管理本科教学。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 体系”的战略任务,随后两所学校开始了国内第一届信用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招生培养工作, 信用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与党和国家的总体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在了一起。2004 年,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 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2007 年党的十 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 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 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两次会议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推进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 大意义,也是激励信用管理专业不断加快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依托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建设和发展优势,借鉴财政金 融学在学术梯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成功经验,自设 立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已经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新 亮点。至 2009 年底,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信用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达 15 所3,其 中属于“211 工程”的高校有 3 所(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吉林大学),“985 工程” 的高校有 2 所(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截至 2010 年共培养信用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近 千人4。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信用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仍很薄弱。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信用 管理教育高度重视,很多国家开设有专门从事信用管理教育的“信用管理学院”,美国国家 信用管理协会(NACM)在一些高校开办以培养大中型企业的各级信用管理经理人员为目标的 信用管理专业课程,设立了信用与财务管理研究生院(NACM Graduate School of Credi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同时,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下属的信用研究基金(Credit Research Foundation)设立了多种奖学金,颁发给在信用和财务管理研究生院学习的优秀学生。美国 3 2001~2009 年:《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edu.cn 4 信用管理本科学制 4 年,按各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统计,来源:各学校招生信息网
长春藤大学之一的达特矛斯学院和英国的里斯大学也都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国外先 进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经验不断激励我们要奋起直追,努力促进我国信用管理专业的深入建设 和全面发展! 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10年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自2001年设立、2002年正式招生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 支持下,在学科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至2010年,共培养各 层次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数千名,其中,本科毕业生数百名,金融学(信用管理方向)硕士研 究生百余名,博士研究生数十名,组织与参与培训社会人员数千名。完成共计7本的经济管 理类课程信用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完成数十项课题与科学研究成果。 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以科研成果学术水平高、学生专业素质高、团队社 会声誉高而创出品牌,已引起学界、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信用管理专业定位 自2001年信用管理专业创立开始,学校、学院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 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团队从学科定位、师资引进、教材编写、学生培养等方面精心筹划,取得 了初步成果。明确了实践先行、内外兼修、与时俱进的信用管理专业办学理念以及理论实践 结合,注重创新与应用的专业办学特色:确定了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金融管 理(高级信用管理)专门人才:在信用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材体系建 设、教学创新等方面也做了全面地部署。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信用管理专业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四点原则:“打好理论基础、培养实务能力、重视 基本方法与技术、强调操作应用。” 信用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兴专业,所以专业建设上既要让学生打下坚 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积极进行学科的推广和宜传工作,增 加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科 研实践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对专业的兴趣,加强基础的培养与
长春藤大学之一的达特矛斯学院和英国的里斯大学也都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国外先 进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经验不断激励我们要奋起直追,努力促进我国信用管理专业的深入建设 和全面发展! 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 10 年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自 2001 年设立、2002 年正式招生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 支持下,在学科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至 2010 年,共培养各 层次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数千名,其中,本科毕业生数百名,金融学(信用管理方向)硕士研 究生百余名,博士研究生数十名,组织与参与培训社会人员数千名。完成共计 7 本的经济管 理类课程信用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完成数十项课题与科学研究成果。 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以科研成果学术水平高、学生专业素质高、团队社 会声誉高而创出品牌,已引起学界、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信用管理专业定位 自 2001 年信用管理专业创立开始,学校、学院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 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团队从学科定位、师资引进、教材编写、学生培养等方面精心筹划,取得 了初步成果。明确了实践先行、内外兼修、与时俱进的信用管理专业办学理念以及理论实践 结合,注重创新与应用的专业办学特色;确定了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金融管 理(高级信用管理)专门人才;在信用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材体系建 设、教学创新等方面也做了全面地部署。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信用管理专业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四点原则:“打好理论基础、培养实务能力、重视 基本方法与技术、强调操作应用。” 信用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兴专业,所以专业建设上既要让学生打下坚 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积极进行学科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增 加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科 研实践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对专业的兴趣,加强基础的培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