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分) 19.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瘦马比喻。(2分) 20、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2 分) (三)别让委屈再版 陈之藩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 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 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 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 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 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 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岀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 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 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 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一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 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 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 6
6 18.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 分) 19.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 ,“瘦马”比喻 。(2 分) 20、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2 分) (三)别让委屈再版 陈之藩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 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 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 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 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 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 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 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 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 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 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 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
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 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 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査岀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 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 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 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有改动) 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2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2分) 答 22.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2分) 2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2分) 24.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2 分)答 25.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2 分) 答 26.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 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2分) 答 (四
7 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 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 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 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 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 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有改动) 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2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2 分) 答: 22.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 。(2 分) 2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 (2 分) 24.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2 分)答: 25.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2 分) 答: 26.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 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2 分) 答: (四)
()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 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岀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 考察 (2)几天以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 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3)“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4)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 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5)“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 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千、几袋牛肉。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 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 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6)“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 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 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地 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8)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 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 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 队伍中。 (9)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 天早晨当人们醒来的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 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 8
8 ⑴ 2000 年 5 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 4 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 骑 5 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 300 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 考察。 ⑵ 几天以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 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 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⑶ “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⑷ 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 40 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 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⑸ “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 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 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 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⑹ “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 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 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⑺ 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 地 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⑻ 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 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 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 队伍中。 ⑼ 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 天早晨当人们醒来的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 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
有目共睹的。 ⑩o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 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 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摔倒在大刘的怀里。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 ⑩〕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 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2)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让大家喝一口 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 了出来 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 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闻4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 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27.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2分) 28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4分) (1)“轮到大刘了,他_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 29.第10段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2分) 根据文意,写出郭教授叮嘱的内容 30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3分)
9 有目共睹的。 ⑽ 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 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 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摔倒在大刘的怀里。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 。” ⑾ 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 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⑿ 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让大家喝一口 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 了出来…… ⒀ 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 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⒁ 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⒂ 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 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27.第 5 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8.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 7 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4 分) (1) “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 10 段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2 分) 根据文意,写出郭教授叮嘱的内容: 30.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3 分)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20分) 1.D2.D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3.A4.D应该为“事半功倍”5.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6.A7.方便台胞大陆再开三道门 8.妈妈说参考:孩子,这次考得不好,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基础好,不应灰心,关键是要找准原 因,集中精力学习,妈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二、阅读理解(50分) 填写出文中所缺少词句。 A.欲与天公试比高(1分)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分)C.数风流人物(1分) 10.下列各句中不是对偶修辞的一句是(B)(2分) 11.(2分)答:上阕写祖国壮丽的山河之景,抒发壮志豪情,用了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下阕写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12.(2分)答:承上启下的作用 13.(3分)答:黄河、长城等。因为这些景物是北国的代表、是祖国的代表,并且景物有雄伟的 气魄,与全词开阔的意境相符。 14.(2分)答:不正确。这样写是为了直抒胸臆地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15.(2分)答:不同。评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的是“稍“略”,而对成吉思汗,则是:“只识弯 弓射大雕”,表现了作者对只懂得武治而不懂得文治的人的批评。 (二) 16.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D 2.D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3.A 4.D 应该为“事半功倍” 5.C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6.A 7.方便台胞 大陆再开三道门 8.妈妈说参考:孩子,这次考得不好,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基础好,不应灰心,关键是要找准原 因,集中精力学习,妈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二、阅读理解(50 分) (一) 9.填写出文中所缺少词句。 A.欲与天公试比高(1 分)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 分) C.数风流人物(1 分) 10.下列各句中不是对偶修辞的一句是( B )(2 分) 11.(2 分)答:上阕写祖国壮丽的山河之景,抒发壮志豪情,用了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下阕写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12.(2 分)答:承上启下的作用 13.(3 分)答:黄河、长城等。因为这些景物是北国的代表、是祖国的代表,并且景物有雄伟的 气魄,与全词开阔的意境相符。 14.(2 分)答:不正确。这样写是为了直抒胸臆地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15.(2 分)答:不同。评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的是“稍”“略”,而对成吉思汗,则是:“只识弯 弓射大雕”,表现了作者对只懂得武治而不懂得文治的人的批评。 (二) 16.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