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2.0.9机械通风冷却塔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olingtower塔内空气流动动力是由通风机械(风机)提供的冷却塔。counter-flowcoolingtower2.0.10逆流式冷却塔空气从塔的下部进风口进入塔内,向上与自塔上部淋下的水流进行热交换而使水温降低的冷却塔。cross-flowcoolingtower2.0.11横流式冷却塔空气从塔的进风口水平方向进入塔内,与水流方向正交穿过填料而使水温降低的冷却塔。2.0.12淋水填料packing设置在冷却塔内,使水与空气间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有利于热、质交换作用的填充材料。 net area of water drenching2.0.13有效淋水面积冷却塔淋水填料顶部扣除梁、柱面积的断面面积。drift eliminator2.0.14收水器设置在冷却塔内,用来回收出塔气流中所夹带的液态水(水滴、水雾)的装置
3循环冷却水系统3.1般规定3.1.1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应包括系统的划分和循环冷却水装置区的布置、循环水冷却设施设计、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设计、循环冷却水泵站和输配水管网设计及配套设施设计。3.1.2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全厂水平衡方案,充分利用再生水、降低水资源的消耗。3.1.3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满足生产装置的换热工况要求:2对于水温、水质或水压要求差别较大的工艺换热设备,宜分别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对个别水压要求较高的换热设备宜采用局部升压措施:3生产工艺要求不能中断循环冷却供水的装置或单元,应有安全供水保障措施。3.1.4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水量,应按工艺生产装置和辅助生产装置的正常小时用水量计算,并应用最大小时用水量校核。3.1.5间冷开式和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应根据生产工艺允许的供水温度,并结合建厂地区的气象条件进行热力计算确定。3.1.6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的供水温度应按生产工艺要求,并结合冷却介质温度确定。3.1.7间冷闭式系统的膨胀罐应具有氮气自动调压、水位检测、自动补水与泄水,以及防止空气进人系统等功能。3.1.8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回水的压力应充分利用。3.1.9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塔下集水池及吸水池不应兼作消防:4:
水池。3.2基础资料3.2.1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选取的建厂地区或邻近地区的多年气象统计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于、湿球温度和大气压等气象资料应以日平均湿球温度为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宜采用建厂地区近5年平均的每年最热时期3个月中最热天数不超过5d~10d日平均湿球温度作为设计湿球温度,并应以与之相对应的日平均干球温度、大气压作为设计于球温度、大气压;2大气中的含尘量资料,宜采用近5年日最大含尘量的平均值作为设计基础资料;3宜采用全年的风向和风频作为设计基础资料:4当循环冷却水装置位于已有厂区或邻近其他建(构)筑物及可能散发湿、热气源的装置时,应注意周边环境对循环冷却水冷却设施的影响;对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注意地区小气候的影响。3.2.2生产工艺换热工况的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材质;2被冷却的工艺介质和性质;3换热器的工艺操作条件。3.2.3补充水水源和水质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地表水、地下水及可利用的再生水水源供应条件;2地表水源不宜少于近1年的逐月水质全分析资料:3地下水源不宜少于近1年的逐季水质全分析资料;4再生水水源不宜少于回用水处理系统近1年的逐月稳定运行的水质全分析资料。3.2.4建厂地区的基础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建厂地区及周边地域可用于控制微生物繁殖的杀生剂种?5
类和供应条件;2建厂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3.3系统划分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集中或分区设置:3.3.1生产工艺对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水量、水温、水压的要求;12各生产装置的平面位置、高程;工厂总体规划及分期建设的要求;34开、停车运行周期。3.3.2生产过程中与工艺物料间接换热的冷却水宜采用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3工艺换热工况要求高,需要软化水或脱盐水作为冷却介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应采用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4生产过程中与工艺物料直接接触受到污染的循环冷却水,应设置独立的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5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为多种水源且水质相差较大时,宜根据补充水水源的水质、可供水量,划分不同的循环冷却水系统。3.3.6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规模可按下列范围划分:1,系统能力大于或等于15000m/h时,应为大型;2系统能力大于或等于3000m/h且小于15000m/h时,应为中型;3系统能力小于3000m/h时,应为小型。3.4位置选择3.4.1循环冷却水装置位置应按下列因素综合比较确定:1靠近循环冷却水主要用水装置或车间;2远离厂内露天热源、粉尘污染源、烟气排出口、化学品堆场、散装库及噪声敏感区等;.6
3气流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4有足够的布置场地和发展扩建的便利条件;5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3.4.2循环冷却水装置宜建于邻近建(构)筑物、变(配)电装置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3,4.3循环冷却水装置宜设置在生产装置划分的防爆区以外,当位于防爆区内时,其电气、仪表设备选型及安装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爆标准的规定。3.4.4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装置宜布置在生产工艺装置区,也可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装置合并布置。3.5装置布置3.5.1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各单体建(构)筑物相互关系及装置内管线综合等因素合理布置。3.5.2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变(配)电间、水质处理间、药剂间等建(构)筑物,宜与泵站邻。3.5.3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之间应设巡回、检修、运输通道。3.5.4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周围地坪宜铺砌。3.5.5在环境条件许可时,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泵站、旁滤等设备和设施,宜采用露天布置。3.5.6采用重力自流回水的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热水提升泵组的吸水池与循环给水泵组的吸水池宜紧邻布置,并应设顶部溢流连通。3.5.7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回水沉淀处理池宜靠近生产工艺区,并应设沉淀物的清除设施和临时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