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東核的神经元接受由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和心脏感受器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 的信息,然后发出纤维至延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的神经元,继而影响心血管活动 (4)心抑制区:心迷走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它 们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特别是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它功能之间 的复杂的整合。例如下丘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合部位,在体温调节、摄食、水平衡以及发怒、恐惧等情绪反应 的整合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反应都包含有相应的心血管活动的变化。在动物实验中可以看到,电刺激下 丘脑的一些区域,可以引起躯体肌肉以及心血管、呼吸和其它内脏活动的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通过精细 整合的,在生理功能上往往是相互协调的。例如电刺激下丘脑的“防御反应区”,可立即引起动物的警觉状态, 骨骼肌肌紧张加强,表现出准备防御的姿势等行为反应,同时出现一系列心血管活动的改变,主要是心率加快, 心搏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稍有升高。这些心血管反应显然是与当 时机体所处的状态相协调的,主要是使骨骼肌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适应防御、搏斗或逃跑等行为的需要 大脑的一些部位,特别是边缘系统的结构,如颞极、额叶的眍面、扣带回的前部、杏仁、隔、海马等,能影响下 丘脑和脑干其它部位的心血管神经元的活动,并和机体各种行为的改变相协调。大脑新皮层的运动区兴奋时,除 引起相应的骨骼肌收缩外,还能引起该骨骼肌的血管舒张。刺激小脑的一些部位也可引起心血管活动的反应。例 如刺激小脑顶核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顶核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姿势和体位改变时伴随的心血管活动变化有 三)心血管反射 当杋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如变换姿势、运动、睡眠时,或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 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动。心血管反射一般都能很快完 成,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循环功能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
(3)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的神经元接受由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和心脏感受器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 的信息,然后发出纤维至延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的神经元,继而影响心血管活动。 (4)心抑制区:心迷走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它 们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特别是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它功能之间 的复杂的整合。例如下丘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合部位,在体温调节、摄食、水平衡以及发怒、恐惧等情绪反应 的整合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反应都包含有相应的心血管活动的变化。在动物实验中可以看到,电刺激下 丘脑的一些区域,可以引起躯体肌肉以及心血管、呼吸和其它内脏活动的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通过精细 整合的,在生理功能上往往是相互协调的。例如电刺激下丘脑的“防御反应区”,可立即引起动物的警觉状态, 骨骼肌肌紧张加强,表现出准备防御的姿势等行为反应,同时出现一系列心血管活动的改变,主要是心率加快, 心搏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稍有升高。这些心血管反应显然是与当 时机体所处的状态相协调的,主要是使骨骼肌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适应防御、搏斗或逃跑等行为的需要。 大脑的一些部位,特别是边缘系统的结构,如颞极、额叶的眶面、扣带回的前部、杏仁、隔、海马等,能影响下 丘脑和脑干其它部位的心血管神经元的活动,并和机体各种行为的改变相协调。大脑新皮层的运动区兴奋时,除 引起相应的骨骼肌收缩外,还能引起该骨骼肌的血管舒张。刺激小脑的一些部位也可引起心血管活动的反应。例 如刺激小脑顶核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顶核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姿势和体位改变时伴随的心血管活动变化有 关。 (三)心血管反射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如变换姿势、运动、睡眠时,或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 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动。心血管反射一般都能很快完 成,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循环功能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1)动脉压力感觉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 动脉压力感受器(图4-25)。动脉压力感觉器并不是直接感觉血压的变化,而是感觉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当 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的程度就升高,压力感觉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在一定范围内,压力 感觉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扩张程度成正比。由图4-26可见,在一个心动周期内,随着动脉血压的波动, 窦神经的传入冲动频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颈内动脉 颈动休体 颈外动脉 动 迷走神络 颈已动脉 主动脉体 图4-25颈动脉窦区与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与化学感受器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 入延髓,和孤東核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然后进入 延髓,到达孤束核。兔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称为主动脉神经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1)动脉压力感觉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 动脉压力感受器(图 4-25)。动脉压力感觉器并不是直接感觉血压的变化,而是感觉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当 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的程度就升高,压力感觉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在一定范围内,压力 感觉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扩张程度成正比。由图 4-26 可见,在一个心动周期内,随着动脉血压的波动, 窦神经的传入冲动频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图 4-25 颈动脉窦区与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与化学感受器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 入延髓,和孤束核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然后进入 延髓,到达孤束核。兔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称为主动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