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均分:1.035分) 2、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 (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 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 建议:3分,每个分句1分,被动句式1分。 细则:“传疏”不译或译错不得分;“蔽”应译为 蒙 蔽、遮蔽”,不可以译为“隐蔽
2、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 文言文翻译(均分:1.035分) (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 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 建议:3分,每个分句1分,被动句式1分。 细则:“传疏”不译或译错不得分;“蔽”应译为 “蒙 蔽、遮蔽”,不可以译为“隐蔽
文言文翻译(均分:1.397分) 3、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 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 或偏重于彼呢? 建议:3分,每个分句1分,反问句式(语气)1分。 细则:“学行”中,“学”可译为“学问、学习” 可译为“品行、德行、修行”等。“岂有彼此之偏 可译为“哪里会有彼此的偏重呢”,“岂”可译为
3、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 文言文翻译(均分:1.397分) 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 或偏重于彼呢? 建议:3分,每个分句1分,反问句式(语气)1分。 细则:“学行”中,“学”可译为“学问、学习”, “行” 可译为“品行、德行、修行”等。 “岂有彼此之偏 乎” 可译为“哪里会有彼此的偏重呢”,“岂”可译为 “怎
9、概括题(均分:0.813分) 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 问题?请简要概括。 虽明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或知与行不一致 细则:直接答出“先王之道”和“尊而守之者少” 得3分。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先王之道”的大概 内容,并且答出“尊而守之者少”,得2分。 没有答出“尊而守”的内容,只答“尊而守之者 得1分
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 问题?请简要概括。 9、概括题(均分:0.813分) 虽明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或知与行不一致) 细则:直接答出“先王之道”和“尊而守之者少”, 得3分。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先王之道”的大概 内容,并且答出“尊而守之者少”,得2分。 没有答出“尊而守”的内容,只答“尊而守之者少”, 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