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中学2008届第四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崔荣凡徐长进 甲必做题(142分) 如 文学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烟雨古隆中(有删节) 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 然牵引着无数仰慕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吟诵着罗贯中 先生“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诗句,我虽然无法 氵将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这类赞叹留给这片山丘,但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中国智慧的化身诸葛 亮先生曾在此生活了十载春秋。这也许正好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的名言。 古隆中的三顾堂、草庐亭、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石牌坊均系后人所建,真正算得 上遗迹的,就数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与观星台等几处了 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三顾茅庐的 佳话,《隆中对》的大气磅礴,对时局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不需实物的承载,也将流传干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江苏省东台中学 2008 届第四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 崔荣凡 徐长进 2007.12.05 甲 必做题(142 分) 一、文学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 题 烟雨古隆中(有删节) 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 然牵引着无数仰慕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吟诵着罗贯中 先生“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诗句,我虽然无法 将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这类赞叹留给这片山丘,但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中国智慧的化身诸葛 亮先生曾在此生活了十载春秋。这也许正好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的名言。 古隆中的三顾堂、草庐亭、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石牌坊均系后人所建,真正算得 上遗迹的,就数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与观星台等几处了。 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三顾茅庐的 佳话,《隆中对》的大气磅礴,对时局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不需实物的承载,也将流传千 古。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__年级考试总号_______________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年风华,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诸葛亮来说,在此躬耕,在此交友,在此吟诵《梁父》, 在此观星赏月,在此韬光养晦,在此积累无边的智慧,不能不说是干古绝唱 与我同行的卧龙镇曾繁海先生介绍了他所搜集到的和从史书上获得的许多有关诸葛亮 的传说。据他介绍,诸葛亮27岁出山的前10年,一直隐居隆中,这10年间,凭藉襄阳 这块要冲之地,他躬耕苦读,寻师觅友,鉴古观今,洞察时政,集百家之优长,酿自家之灼 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才 他还说,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并非有些史书上所说的相貌奇丑,而是其父为避官宦子弟重 貌轻才上门纠缠而取名“丑女"。黄氏天性聪敏,她自制的木马、木兔、木人,引来四邻啧 啧称奇。诸葛亮日后征战沙场所使用的木牛流马,八卦阵,都是从夫人年幼时摆弄的物件中 受到启发的。 在隆中时,诸葛亮还依据黄氏的发明,制作了独轮车,以解百姓肩挑背扛之苦,并将制 作技艺传授给附近村民,大智慧家并未放弃对民生的关注,并且将智慧毫不吝啬地传授给黎 民百姓 伫立于烟雨迷蒙的古隆中,周围的氤氲似乎弥漫着令常人难以识透的智慧之光。流连于 古隆中,似乎让人领略到了渴求智慧、积累智慧、施展智慧的真谛。 车出隆中两三里,便到了卧龙镇,卧龙镇因诸葛先生号称卧龙而得名。漫步卧龙镇街头 思绪无拘无束。 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流。如今的 卧龙,两条省道与荆襄高速穿镇而过,毗邻的汉江,舟楫通畅,一派东连西接四通八达的大 家气象。在卧龙镇采访,我深切感受到在隆中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的后代们,追求智慧,渴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十年风华,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诸葛亮来说,在此躬耕,在此交友,在此吟诵《梁父》, 在此观星赏月,在此韬光养晦,在此积累无边的智慧,不能不说是千古绝唱。 …… 与我同行的卧龙镇曾繁海先生,介绍了他所搜集到的和从史书上获得的许多有关诸葛亮 的传说。据他介绍,诸葛亮27岁出山的前10年,一直隐居隆中,这10年间,凭藉襄阳 这块要冲之地,他躬耕苦读,寻师觅友,鉴古观今,洞察时政,集百家之优长,酿自家之灼 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才。 他还说,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并非有些史书上所说的相貌奇丑,而是其父为避官宦子弟重 貌轻才上门纠缠而取名“丑女”。黄氏天性聪敏,她自制的木马、木兔、木人,引来四邻啧 啧称奇。诸葛亮日后征战沙场所使用的木牛流马,八卦阵,都是从夫人年幼时摆弄的物件中 受到启发的。 在隆中时,诸葛亮还依据黄氏的发明,制作了独轮车,以解百姓肩挑背扛之苦,并将制 作技艺传授给附近村民,大智慧家并未放弃对民生的关注,并且将智慧毫不吝啬地传授给黎 民百姓。 …… 伫立于烟雨迷蒙的古隆中,周围的氤氲似乎弥漫着令常人难以识透的智慧之光。流连于 古隆中,似乎让人领略到了渴求智慧、积累智慧、施展智慧的真谛。 车出隆中两三里,便到了卧龙镇,卧龙镇因诸葛先生号称卧龙而得名。漫步卧龙镇街头, 思绪无拘无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流。如今的 卧龙,两条省道与荆襄高速穿镇而过,毗邻的汉江,舟楫通畅,一派东连西接四通八达的大 家气象。在卧龙镇采访,我深切感受到在隆中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的后代们,追求智慧,渴
望改变现状的热切与努力。就说普通的山药,农民们采用自己发明的悬耕栽培法,一根就能 长到10多斤,比传统的栽培毎根增加重量3倍,并且鲜美可口,卧龙人将此注册为“茅庐 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凭着古隆中人特有的智慧,他们争取到了省种子集团公司万亩油菜 与玉米水稻育种基地的种植权,收入比传统的种植翻了3番。如今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卧龙镇 考察,准备筹建国家级的育种基地 卧龙这片神奇而又平常的土地,孕育着智慧,孕育着无限生机。正在招商开发的木牛山 风景区,卧龙溶洞群,回龙湖风景区,鹤子川枧观光农业开发带,无不渗透着现代人的精明与 才智 离开卧龙时,仍是“腾雨似涌烟,密雨如散丝”,一派迷蒙。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智慧 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感悟。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 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 《人民日报》(2006-06-03第8 文章第二段说“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结合全文说说,这 里留下了哪些“先贤遗迹”?为什么说这里“再平常不过”?(4分) 2.文章说:“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文章结尾说:“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 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既然是“猜想”,为何又说“一定”?根据文章,谈谈你的认 识。(6分) 4.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炎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与评价。(6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望改变现状的热切与努力。就说普通的山药,农民们采用自己发明的悬耕栽培法,一根就能 长到10多斤,比传统的栽培每根增加重量3倍,并且鲜美可口,卧龙人将此注册为“茅庐” 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凭着古隆中人特有的智慧,他们争取到了省种子集团公司万亩油菜 与玉米水稻育种基地的种植权,收入比传统的种植翻了3番。如今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卧龙镇 考察,准备筹建国家级的育种基地。 卧龙这片神奇而又平常的土地,孕育着智慧,孕育着无限生机。正在招商开发的木牛山 风景区,卧龙溶洞群,回龙湖风景区,鹤子川观光农业开发带,无不渗透着现代人的精明与 才智。 离开卧龙时,仍是“腾雨似涌烟,密雨如散丝”,一派迷蒙。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智慧; 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感悟。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 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 《人民日报》 (2006-06-03 第 8 版) 1.文章第二段说“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结合全文说说,这 里留下了哪些“先贤遗迹”?为什么说这里“再平常不过”?(4 分) 答: 2.文章说:“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答: 3.文章结尾说:“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 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既然是“猜想”,为何又说“一定”?根据文章,谈谈你的认 识。(6 分) 答: 4.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炎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与评价。(6 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10题。(18分) 韩安国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 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①昊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 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日:“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 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干石。田甲亡走。安国 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 建元中,武安侯田蚧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蚧。蚧言安国太后,天子 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 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 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日:“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 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 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干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 鲁缟;冲风②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 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注释:①扦:通“捍”,抵御②冲风:由下往上刮的强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安国坐法抵罪 抵:抵偿 B.田甲曰:“然即溺之。” 溺:用小便浇灭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10 题。(18 分) 韩安国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 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①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 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 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 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 之。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蚡言安国太后,天子 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 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 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 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 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 鲁缟;冲风②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 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注释:①扞:通“捍”,抵御 ②冲风:由下往上刮的强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后安国坐法抵.罪 抵:抵偿 B.田甲曰:“然即溺.之。” 溺:用小便浇灭
C.安国及大行王恢将 将:将领 D.群臣议者多附安国 附:赞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C.蚧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所为 D.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安国早年受过韩非学说的影响。他曾经受命和张羽一起成功地阻挡了吴楚军队, 并显示出持重的性格特点,还由此成名 B.狱吏田甲在韩安国因果入狱后侮辱他。韩安国被重新起用后,田甲吓得离职潜逃。 是韩安国叫他回来就任原职,以后能友好地对待他 C.韩安国曾经以五百金向亲贵田蚧行贿,再加上天子对他的印象也比较好,他终于 得到重用,当上了为御史大夫的高职 D.与匈奴“打”还是“和”?韩安国认为虽然当时匈奴的国土不是很广,国家的力 量也不是很强,但是“打”毕竟有许多的弊端,选择“和”比较好。 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3分) 译文 (2)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3分) 译文: (3)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8分) 蝶恋花暮春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干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岀《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 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9.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C.安国及大行王恢将. 将:将领 D.群臣议者多附.安国 附:赞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C.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所为 D.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安国早年受过韩非学说的影响。他曾经受命和张羽一起成功地阻挡了吴楚军队, 并显示出持重的性格特点,还由此成名。 B.狱吏田甲在韩安国因果入狱后侮辱他。韩安国被重新起用后,田甲吓得离职潜逃。 是韩安国叫他回来就任原职,以后能友好地对待他。 C.韩安国曾经以五百金向亲贵田蚡行贿,再加上天子对他的印象也比较好,他终于 得到重用,当上了为御史大夫的高职。 D.与匈奴“打”还是“和”?韩安国认为虽然当时匈奴的国土不是很广,国家的力 量也不是很强,但是“打”毕竟有许多的弊端,选择“和”比较好。 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3 分) 译文: (2)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3 分) 译文: (3)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3 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9—10 题。(8 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 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9.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