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8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三)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8.5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童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井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 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诋毁底蕴 邸所 低首下心 砥柱中流 扉页 菲薄 斐然 匪夷所思 蜚短流长 C.模棱 摹拟 落寞 莫逆之交 顶礼膜拜 D搁浅 奶酪 贿赂洛阳纸贵 丘之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落 缘故 挑大梁 应接不遐 B.报怨 缉拿 煞风景 秀外慧中 C.脉搏 松弛 金刚钻 原形毕露 D.通牒 胁迫 挖墙角 鸿篇巨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08春晚”蔡明在小品《梦幻家园》中的台词“为什么呢”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 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都付诸东流。 D.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 定的保守思想 C.美国中情局直接在“不友好”国家搞颠覆活动影响不太好,于是成立了国家民主基金 会这样一个非政府组织的机构,堂而皇之地在全球资助美式“民主”运动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 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 袋有偿使用
武汉市 2008 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三) 语 文 试 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8.5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童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井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 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诋.毁 底.蕴 邸所 低.首下心 砥.柱中流 B.扉.页 菲.薄 斐.然 匪.夷所思 蜚.短流长 C.模.棱 摹.拟 落寞. 莫.逆之交 顶礼膜.拜 D 搁.浅 奶酪. 贿赂. 洛.阳纸贵 一丘之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坐落 缘故 挑大梁 应接不遐 B.报怨 缉拿 煞风景 秀外慧中 C.脉搏 松弛 金刚钻 原形毕露 D.通牒 胁迫 挖墙角 鸿篇巨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08 春晚”蔡明在小品《梦幻家园》中的台词“为什么呢”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 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都付诸东流 ....。 D.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 ... 定.的保守思想。 C.美国中情局直接在“不友好”国家搞颠覆活动影响不太好,于是成立了国家民主基金 会这样一个非政府组织的机构,堂而皇之 ....地在全球资助美式“民主”运动。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 ....的行为,公安交 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 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 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西藏自从飞机通航和青藏铁路通车之后.它的经济建设就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迅 速驶入了快车道。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80后”“90后”有一大堆“成长的烦恼”,因而如何让他们能“合理地做人,健康 地成长”,就成了一个摆在许多中国“富家长”面前的严峻课题 B.当前,房价调控依然任重道远,万不可麻痹大意—一如果这个时候调控的“手”软了, 则有可能“松一篙,退干尺” C.面对所谓的“决乐杀猪法”,真不知道该为我们的人道屠宰唱一首赞歌,还是为那些 死得不明不白的猪唱一首挽歌? D.让学生自主安排作业,有助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是符 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是对该标准真正的践行,值得肯定。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化可以分为三十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 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 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 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 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 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 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 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格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 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岀于仰慕而仿效雅 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 迅渐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足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 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西藏自从飞机通航和青藏铁路通车之后.它的经济建设就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迅 速驶入了快车道。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80 后”“90 后”有一大堆“成长的烦恼”,因而如何让他们能“合理地做人,健康 地成长”,就成了一个摆在许多中国“富家长”面前的严峻课题。 B.当前,房价调控依然任重道远,万不可麻痹大意——如果这个时候调控的“手”软了, 则有可能“松一篙,退干尺”。 C.面对所谓的“决乐杀猪法”,真不知道该为我们的人道屠宰唱一首赞歌,还是为那些 死得不明不白的猪唱一首挽歌? D.让学生自主安排作业,有助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是符 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是对该标准真正的践行,值得肯定。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化可以分为三十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 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 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 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 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 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 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 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格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 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 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 迅渐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足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
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走“自在”的。雅文 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 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 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 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现念也因其具 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 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 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走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 变成俗文化。 7.对画线句子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 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 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D雅文化因为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 俗 8.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 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 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 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
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走“自在”的。雅文 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 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 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 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现念也因其具 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 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 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走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6.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 变成俗文化。 7.对画线句子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 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 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D.雅文化因为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 俗。 8.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 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 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 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
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 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 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 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吕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 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日:“国谓君何?”日:“小人谓之不免 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 质。大后不肯,曰:“复言者者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 此事皋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于补黑衣②之缺。后日:“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 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范雎见 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日:“燕客蔡泽,天下辩土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 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 谓之曰:“于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 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计之,极之以闳天、 周公之忠圣。令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 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 敢以大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③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 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岀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④虎牙者矣
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 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 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 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吕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 “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 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 质。大后不肯,曰:“复言者者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 此事皋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于补黑衣②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 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范雎见 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 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 谓之曰:“于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 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计之,极之以闳天、 周公之忠圣。令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 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 “敢以大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③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 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④虎牙者矣
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 [注]:①吕甥:人名。②黑衣:指宫廷中的黑衣卫士。③茅焦:人名。④削:mo,切 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执晋侯执:捉拿 B.秦遂归晋侯归:放回 C.后既寤寤:醒悟 D.吾皆摧之摧:促使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谏说之难”的一组是 ①韩非作《说难》②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③后盛气而胥之入④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⑤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⑥王召镬将烹之 A.①②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甥借用了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说法,在会盟中极力劝谏秦穆公要注重两国的 关系。道理正当充足.最终使晋侯平安归国 B.触龙利用父母关爱子女的人之常情,巧妙导入,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使她 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保全了赵国 C.蔡泽先以保全性命、名声之说打动范雎,再拿范雎艰难的处境与商鞅、吴起和文种的 情况进行比较,使范雎立刻让出秦国相位 D.茅焦不惧秦王汤镬之刑的恐吓,通过援引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劝谏秦王,终 于促使秦王收回成命,与母亲和好如初。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浯。(10分) (1)以德为怨,秦不其然。(3分) (2)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4分) (3)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 改) [注]:①吕甥:人名。②黑衣:指宫廷中的黑衣卫士。③茅焦:人名。④劘:mó,切 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执.晋侯 执:捉拿 B.秦遂归.晋侯 归:放回 C.后既寤. 寤:醒悟 D.吾皆摧.之 摧:促使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谏说之难”的一组是 ①韩非作《说难》 ②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③后盛气而胥之入 ④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⑤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⑥王召镬将烹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甥借用了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说法,在会盟中极力劝谏秦穆公要注重两国的 关系。道理正当充足.最终使晋侯平安归国。 B. 触龙利用父母关爱子女的人之常情,巧妙导入,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使她 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保全了赵国。 C.蔡泽先以保全性命、名声之说打动范雎,再拿范雎艰难的处境与商鞅、吴起和文种的 情况进行比较,使范雎立刻让出秦国相位。 D.茅焦不惧秦王汤镬之刑的恐吓,通过援引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劝谏秦王,终 于促使秦王收回成命,与母亲和好如初。 四、(24 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浯。(10 分) (1)以德为怨,秦不其然。(3 分) (2)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4 分) (3)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3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夏 日 寇 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