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烷烃的性质 课外作业: 6.5与医学有关的烷烃类化合物 1.完成本章小结 知识点: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化合物的命名及根据名称 1熟悉烷烃结构特点 写结构式 2.掌握烷烃的同分异构类型,IUPAC 命名规则,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七章烯烃和炔烃 自学内容 7.1烯烃的结构和异构 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结构及共轭效应、化学 7.2烯烃的命名 性质 7.3烯烃的物理性质 课堂作业 7.4烯烃的化学性质 1.烯烃命名 7.5乙炔的结构 2.炔烃的命名 7.6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3.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7.7炔烃的物理性质 4.炔烃的同分异构体 7.8炔烃的化学性质 课后作业 知识点: 1.本章小结 1.熟悉乙烯和乙炔的结构及双键特点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名称 2.掌握烯烃系统命名规则:顺反命名, 写结构式、完成反应式 ZE命名 3.掌握炔烃的异构及命名 4.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典型化学反应 第八章环烷烃 自学内容 8.1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脂环烃命名及分类、顺反异构、化学性质 8.2苯的结构 课堂作业 8.3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1.单环芳烃的命名 8.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2.烯烃、炔烃化合物鉴别 知识点: 3.苯与烯烃化合物的鉴别 1掌握芳烃的命名规则 课后作业 2.掌握芳烃的典型化学反应 1本章小结 3.了解芳环定位规则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名称写 结构式、完成反应式及化合物鉴定 第九章卤代烃 自学内容: 9.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以及同分异构 有机氟化物的基本知识 现象 课堂作业: 9.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卤代烃命名 9.3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2.卤代烃在碱性水溶液和碱性醇溶液中的反应 9.4消除反应历程 产物是什么? 9.5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稳定性 3.亲核取代反应SNI和SN2区别及反应现象差 知识点: 异? 1.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化学性质: 4.简述消除反应E1,E2的机理。 2.重点掌握SN1、SN2反应的定义 5如何判定卤代烯烃稳定性? 历程、影响因素和相关概念; 课外作业: 3.掌握E1、E2反应的定义、历程。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1.写出反应的主要产物
4 6.4 烷烃的性质 6.5 与医学有关的烷烃类化合物 知识点: 1.熟悉烷烃结构特点 2.掌握烷烃的同分异构类型,IUPAC 命名规则,烷烃的化学性质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化合物的命名及根据名称 写结构式 第七章 烯烃和炔烃 7.1 烯烃的结构和异构 7.2 烯烃的命名 7.3 烯烃的物理性质 7.4 烯烃的化学性质 7.5 乙炔的结构 7.6 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7.7 炔烃的物理性质 7.8 炔烃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 1.熟悉乙烯和乙炔的结构及双键特点 2.掌握烯烃系统命名规则:顺反命名, Z/E 命名 3. 掌握炔烃的异构及命名 4. 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典型化学反应 自学内容 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结构及共轭效应、化学 性质 课堂作业 1.烯烃命名 2.炔烃的命名 3.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4.炔烃的同分异构体 课后作业 1.本章小结 2. 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名称 写结构式、完成反应式 第八章 环烷烃 8.1 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8.2 苯的结构 8.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8.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 1.掌握芳烃的命名规则 2.掌握芳烃的典型化学反应 3.了解芳环定位规则 自学内容 脂环烃命名及分类、顺反异构、化学性质 课堂作业 1.单环芳烃的命名 2.烯烃、炔烃化合物鉴别 3.苯与烯烃化合物的鉴别 课后作业 1.本章小结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名称写 结构式、完成反应式及化合物鉴定 第九章 卤代烃 9.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以及同分异构 现象 9.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9.3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9.4 消除反应历程 9.5 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稳定性 知识点: 1. 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化学性质; 2. 重点掌握 SN1、SN2 反应的 定义、 历程、影响因素和相关概念; 3. 掌握 E1、E2 反应的定义、历程。 自学内容: 有机氟化物的基本知识 课堂作业: 1.卤代烃命名 2.卤代烃在碱性水溶液和碱性醇溶液中的反应 产物是什么? 3.亲核取代反应 SN1 和 SN2 区别及反应现象差 异? 4.简述消除反应 E1,E2 的机理。 5.如何判定卤代烯烃稳定性?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1.写出反应的主要产物
2.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卤代烃? 3.判定哪些现象属于SNI,哪些属于SN2? 第十章醇酚醚 自学内容: 10.1醇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硫醇和硫醚 10.2酚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课堂作业: 10.3醚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1醇的命名练习以及醇发生分子内脱水和分子 知识点: 间脱水的反应机理? 1,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2.酚的命名以及酚的化学方法鉴别 2.掌握醇、酚、醚的命名及化学性质; 3醚的命名及醚的使用安全防范?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1.命名醇酚醚化合物? 2.写出醇酚醚化合物结构式。 3.写出反应的主要产物。 4用化学方法鉴别醇酚醚化合物。 5.完成醇酚醚化合物推断 第十一章醛酮醌 自学内容: 11.1醛酮结构、分类和命名 醌的结构及命名 11.2醛酮的物理性质 课堂作业: 11.3醛酮的化学性质 1.醛酮结构差异及命名? 知识点: 2.利用化学性质合成特定的醛酮? 1掌握醛、酮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3.写出羰基化合物的鉴定步骤? 2.重点掌握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及 课外作业: 机理与氨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氧 完成本章小结 化还原反应;托伦试剂、斐林试剂的 习题: 氧化反应,-氢的反应。 1命名醛酮化合物? 2.写出醛酮化合物结构式? 3.用化学方法鉴别醛酮化合物? 4.推断醛酮的结构式? 第十二章羧酸与取代羧酸 自学内容:与医药学有关的羧酸与取代羧酸类 12.1羧酸 化合物. 12.2羟基酸 课堂作业: 12.3酮酸 1.命名与书写结构式 知识点: 2.选择题 1.了解与医药学有关的羧酸和取代羧 3.完成反应方程式 酸 课外作业: 2.熟悉羧酸、羟基酸和酮酸的结构、物 1.完成本章小结 理性质和分类。 2.小结重要羧酸与取代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3.掌握羧酸、羟基酸和酮酸的命名和化 3习题: 学性质。 3.1命名与书写结构式 3.2完成反应式 3.3酸性强弱的比较并由强至弱排序 3.4结构推导 第十三章对映异构简介 自学内容:
5 2.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卤代烃? 3.判定哪些现象属于 SN1,哪些属于 SN2? 第十章 醇酚醚 10.1 醇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10.2 酚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10.3 醚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知识点: 1. 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2. 掌握醇、酚、醚的命名及化学性质; 自学内容: 硫醇和硫醚 课堂作业: 1.醇的命名练习以及醇发生分子内脱水和分子 间脱水的反应机理? 2.酚的命名以及酚的化学方法鉴别 3.醚的命名及醚的使用安全防范?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1.命名醇酚醚化合物? 2.写出醇酚醚化合物结构式。 3.写出反应的主要产物。 4.用化学方法鉴别醇酚醚化合物。 5.完成醇酚醚化合物推断 第十一章 醛酮醌 11.1 醛酮结构、分类和命名 11.2 醛酮的物理性质 11.3 醛酮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 1.掌握醛、酮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重点掌握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及 机理与氨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氧 化还原反应;托伦试剂、斐林试剂的 氧化反应,α-氢的反应。 自学内容: 醌的结构及命名 课堂作业: 1.醛酮结构差异及命名? 2.利用化学性质合成特定的醛酮? 3.写出羰基化合物的鉴定步骤?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1.命名醛酮化合物? 2.写出醛酮化合物结构式? 3.用化学方法鉴别醛酮化合物? 4.推断醛酮的结构式? 第十二章 羧酸与取代羧酸 12.1 羧酸 12.2 羟基酸 12.3 酮酸 知识点: 1.了解与医药学有关的羧酸和取代羧 酸 2.熟悉羧酸、羟基酸和酮酸的结构、物 理性质和分类。 3.掌握羧酸、羟基酸和酮酸的命名和化 学性质。 自学内容:与医药学有关的羧酸与取代羧酸类 化合物. 课堂作业: 1.命名与书写结构式 2.选择题 3.完成反应方程式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小结重要羧酸与取代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3 习题: 3.1 命名与书写结构式 3.2 完成反应式 3.3 酸性强弱的比较并由强至弱排序 3.4 结构推导 第十三章 对映异构简介 自学内容:
13.1对映异构现象 旋光仪的原理 13.2对映异构体的光学活性及其测定 课程作业: 13.3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 1.见选择题单 13.4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体 课外作业: 知识点: 完成本章小结 1.了解手性碳原子及其识别与表示方 习题: 法,旋光异构体性质差异,旋光仪的 1命名与书写结构式 原理 2.用R.S-构型标记各类化合物,并说明哪些是互 2.熟悉对映异构体,平面偏振光、旋 为对映体,哪些互为非对映体? 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左旋体, 3.选择题 右旋体,外消旋体的的基本概念 3.掌握对映异构体的D、L及R、S 构型标示法,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 映异构体,旋光度、比旋光度的计算 第十四章含氨化合物 自学内容: 14.1胺 与医药学有关的胺类、酰胺类、生物碱化合物 14.2酰胺 14.3含氮杂环化合物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命名与结构书写 1,了解胺的结构、分类和物理性质,尿 2.完成反应方程式 素,生物碱的概念,重要的含氨杂环 课外作业: 化合物及与医药学有关的胺类化合 完成本章小结 物、酰胺类化合物和生物碱 习题: 2.熟悉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1完成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3.掌握胺和杂环化合物的命名,胺的化 2完成反应方程式 学性质,酰胺命名及化学性质 3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第十五章脂类 自学内容: 15.1油脂 甾族化合物基本骨架,及医学应用 15.2类脂 课堂作业: 15.3甾族化合物 1.见选择题单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磷脂、糖脂及 完成本章小结 甾族化合物基本骨架,和医学应用 2熟悉油脂的组成 3.掌握油脂的化学性质 第十六章糖类 自学内容: 16.1单糖 寡糖链与血型 16.2低聚糖 课堂作业: 16.3多糖 1.见选择题单 课外作业: 知识点: 完成本章小结 1.了解二糖分类,寡糖链与血型,淀粉、 习题: 糖原、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右旋糖 1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写出化合物和名称 酐和蛋白多糖 判断其有无还原性和变旋光现象,能否水解
6 13.1 对映异构现象 13.2 对映异构体的光学活性及其测定 13.3 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 13.4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体 知识点: 1. 了解手性碳原子及其识别与表示方 法,旋光异构体性质差异,旋光仪的 原理 2.熟悉对映异构体,平面偏振光、旋 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左旋体, 右旋体,外消旋体的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对映异构体的 D、L 及 R、S 构型标示法,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 映异构体,旋光度、比旋光度的计算 旋光仪的原理 课程作业: 1.见选择题单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1.命名与书写结构式 2.用 R.S-构型标记各类化合物,并说明哪些是互 为 对映体,哪些互为非对映体? 3.选择题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14.1 胺 14.2 酰胺 14.3 含氮杂环化合物 知识点: 1.了解胺的结构、分类和物理性质,尿 素,生物碱的概念,重要的含氮杂环 化合物及与医药学有关的胺类化合 物、酰胺类化合物和生物碱 2.熟悉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3.掌握胺和杂环化合物的命名,胺的化 学性质,酰胺命名及化学性质 自学内容: 与医药学有关的胺类、酰胺类、生物碱化合物 课堂作业: 1.命名与结构书写 2.完成反应方程式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1 完成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2 完成反应方程式 3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第十五章 脂类 15.1 油脂 15.2 类脂 15.3 甾族化合物 知识点: 1.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磷脂、糖脂及 甾族化合物基本骨架,和医学应用 2.熟悉油脂的组成 3.掌握油脂的化学性质 自学内容: 甾族化合物基本骨架,及医学应用 课堂作业: 1.见选择题单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第十六章 糖类 16.1 单糖 16.2 低聚糖 16.3 多糖 知识点: 1.了解二糖分类,寡糖链与血型,淀粉、 糖原、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右旋糖 酐和蛋白多糖 自学内容: 寡糖链与血型 课堂作业: 1.见选择题单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1 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写出化合物和名称 判断其有无还原性和变旋光现象,能否水解
2.熟悉重要单糖及其衍生物,重要二糖 水解产物有无还原性 3.掌握单糖的结构及其性质 2根据单糖的结构式写出构型与名称,哪些是对 映体,哪些是非对映体,哪些是差向异构体」 3完成有关反应方程式 4用化学方法区别各类化合物 第十七章氨基酸与蛋白质 自学内容: 17.1氨基酸 氨基酸的临床应用 17.2蛋白质 课堂作业: 知识点: L.见选择题单 1.了解蛋白质的分类 课外作业: 2.熟悉氨基酸的分类与命名、蛋白质 完成本章小结 的元素组成及蛋白质的结构 习题: 3.掌握氨基酸结构与构型、蛋白质的 见习题单 理化性质及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一章溶液 4 0 0 4 目标1 2 第二章酸碱平衡 0 0 4 目标1 J 第三章氧化还原 0 0 目标1 反应与电极电势 第四章原子和分 4 子结构 0 0 目标1 第五章有机化学 0 目标1 概述 0 6 第六章烷烃 0 0 2 目标1 第七章烯烃和炔 7 烃 0 0 3 目标1 8 第八章环烷烃 0 0 1 目标1 9 第九章卤代烃 2 0 0 2 目标1 10 第十章醇酚醚 4 0 0 4 目标1 11 第十一章醛酮醌 2 0 0 2 目标1 第十二章羧酸与 12 0 0 目标1 取代羧酸 小 第十三章对映异 2 0 0 目标1 构筒介 第十四章含氮化 14 0 合物 0 目标1 15 第十五章脂类 2 0 0 2 目标1 16 第十六章糖类 2 0 0 2 目标1 第十七章氨基酸 17 0 0 与蛋白质 目标1
7 2.熟悉重要单糖及其衍生物,重要二糖 3. 掌握单糖的结构及其性质 水解产物有无还原性 2 根据单糖的结构式写出构型与名称,哪些是对 映体,哪些是非对映体,哪些是差向异构体. 3 完成有关反应方程式 4 用化学方法区别各类化合物 第十七章 氨基酸与蛋白质 17.1 氨基酸 17.2 蛋白质 知识点: 1.了解蛋白质的分类 2.熟悉氨基酸的分类与命名、蛋白质 的元素组成及蛋白质的结构 3.掌握氨基酸结构与构型、蛋白质的 理化性质及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自学内容: 氨基酸的临床应用 课堂作业: 1.见选择题单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习题: 见习题单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一章 溶液 4 0 0 4 目标 1 2 第二章 酸碱平衡 4 0 0 4 目标 1 3 第三章 氧化还原 反应与电极电势 4 0 0 4 目标 1 4 第四章 原子和分 子结构 2 0 0 2 目标 1 5 第五章 有机化学 概述 2 0 0 2 目标 1 6 第六章 烷烃 2 0 0 2 目标 1 7 第七章 烯烃和炔 烃 3 0 0 3 目标 1 8 第八章 环烷烃 1 0 0 1 目标 1 9 第九章 卤代烃 2 0 0 2 目标 1 10 第十章 醇酚醚 4 0 0 4 目标 1 11 第十一章 醛酮醌 2 0 0 2 目标 1 12 第十二章 羧酸与 取代羧酸 2 0 0 2 目标 1 13 第十三章 对映异 构简介 2 0 0 2 目标 1 14 第十四章 含氮化 合物 4 0 0 4 目标 1 15 第十五章 脂类 2 0 0 2 目标 1 16 第十六章 糖类 2 0 0 2 目标 1 17 第十七章 氨基酸 与蛋白质 2 0 0 2 目标 1
18 实验 0 20 0 20 合计 44 20 0 64 六、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笔记、课外自学、课堂提问与作业、课外作业及考 试等辅助手段共同实施,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随堂记录课堂讲授提纲、补充内容及知识点。 2课外自学: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学习某些章节的内容,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课堂复习:每次课花10~15分钟的时间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当次课内容进行课堂 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所过的内容。 4.课外作业: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结。 5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题型包括判断题、填空题、 选择题、筒答题和计算题等。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中考试、实验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四项考核指标成绩综合评定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满分100分)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满分100分)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满分100分)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医用化学》,余瑜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参考书:《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有机化学》,陆阳,刘俊义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等 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 参考书:《有机化学》,吕以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撰写人:刘荣 审核人:刘荣、周敏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8 18 实验 0 20 0 20 合 计 44 20 0 64 六、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笔记、课外自学、课堂提问与作业、课外作业及考 试等辅助手段共同实施,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随堂记录课堂讲授提纲、补充内容及知识点。 2.课外自学: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学习某些章节的内容,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课堂复习:每次课花 10~15 分钟的时间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当次课内容进行课堂 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所过的内容。 4.课外作业: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结。 5.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题型包括判断题、填空题、 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中考试、 实验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四项考核指标成绩综合评定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满分 100 分)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5% (满分 100 分)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 (满分 100 分) 实 验 成 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实验成绩满分 100 分)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医用化学》,余瑜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参考书:《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参考书:《有机化学》,陆阳,刘俊义 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 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 参考书:《有机化学》,吕以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撰写人: 刘荣 审核人:刘荣、周敏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