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U UNTPX 成都大学 CHENGDU UNIVERSITY 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一) 医学院(护理学院) 二0一八年七月
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一) 医学院(护理学院) 二 O 一八年七月
目 录 (一)理论课程 1.《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 2.《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9 3.《系统解剖学A》课程教学大纲」 18 4.《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28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40 6.《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52 7.《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58 8.《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 69 9.《生物医学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78 10.《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85 11.《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02 12.《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11 13.《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9 14.《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18 15.《PBL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139 16.《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42 17.《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154 18.《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159 19.《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169 (二)实验课程 20.《医用化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175 21.《系统解剖学A》实验教学大纲 .180 22.《显微形态学实验I》实验教学大纲.197 23.《生物分子基础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210 24.《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218 25.《机能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231 26.《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244 27.《显微形态学实验Ⅱ》实验教学大纲. .261 28.《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69 29.《医学文献检索》实验教学大纲.…… .273 30.《基础医学研究方法与训练》实验教学大纲 .277 31.《中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281 32.《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285
目 录 (一)理论课程 1.《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 2.《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9 3.《系统解剖学 A》课程教学大纲................................................................... 18 4.《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28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40 6.《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52 7.《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58 8.《生理学 A》课程教学大纲........................................................................... 69 9.《生物医学进展》课程教学大纲...................................................................78 10.《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85 11.《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02 12.《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11 13.《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9 14.《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18 15.《PBL 课程》课程教学大纲.......................................................................139 16.《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42 17.《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154 18.《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159 19.《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169 (二)实验课程 20.《医用化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175 21.《系统解剖学 A》实验教学大纲............................................................... 180 22.《显微形态学实验 I》实验教学大纲.........................................................197 23.《生物分子基础实验》实验教学大纲.......................................................210 24.《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218 25.《机能实验》实验教学大纲.......................................................................231 26.《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244 27.《显微形态学实验Ⅱ》实验教学大纲.......................................................261 28.《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269 29.《医学文献检索》实验教学大纲...............................................................273 30.《基础医学研究方法与训练》实验教学大纲...........................................277 31.《中医学》实验教学大纲...........................................................................281 32.《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285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6420150 课程名称:医用化学基础 课程学分:4.0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44实践学时:2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化学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 二、课程地位 医学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化学思维方式,为学习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思 维方法以及基本素质。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综合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 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熟悉医学化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化学的新知识、新 进展等有关内容。学生应具有这些专业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 专业学风。 1救学目标1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物质结构特点及特性, 训练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标点2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13,17,即: 1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勤奋务实,追求卓越,具备在医学 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17具有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各专业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本课程涉及的指标点:指标点21,即:
1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6420150 课程名称:医用化学基础 课程学分:4.0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44 实践学时:2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化学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 二、课程地位 医学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化学思维方式,为学习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思 维方法以及基本素质。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综合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 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熟悉医学化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化学的新知识、新 进展等有关内容。学生应具有这些专业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 专业学风。 1.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物质结构特点及特性, 训练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标点 2.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1.3,1.7,即: 1.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勤奋务实,追求卓越,具备在医学 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1.7 具有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各专业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本课程涉及的指标点:指标点 2.1,即:
指标点2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计算机、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 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医用化学基础 任课教师:周敏,陈春兰,刘荣,欧俊科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 1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 能力。 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勤奋务实,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追求卓越,具备在医学某一学科 典型物质结构特点及特性,训练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力。 1.7具有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意 评价依据:随堂提问、随堂练习、课外作业和考试。 识、主动获取各专业信息、适应 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医用化学的能力达成途径: 2.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计 通过医用化学知识点基础原理的学习,训练学生举一反 算机、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的能力。 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 达成途径:达成途径:通过医用化学知识点基础原理的学 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 习,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评价依据:随堂提问、随堂练习、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溶液 1.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自学内容: 1.2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依数性中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 知识点: 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 课堂作业: 分数、体积分数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掌握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概念。 2稀溶液的依数性包含哪些? 3.熟悉渗透压的有关计算以及渗透压 3,渗透现象产生的必备条件以及渗透浓度的含 在医学上的意义。 义? 4.了解稀溶液依数性中溶液的蒸汽压 课外作业: 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 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 点降低。 断题和计算题。 第二章酸碱平衡 自学内容: 2.1酸碱质子理论 难溶强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2.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课堂作业: 2.3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1.酸碱质子理论判断酸和碱。 2.4缓冲溶液 2.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 知识点: 3.一元弱酸弱碱PH值的计算公式? 2
2 指标点 2.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计算机、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 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医用化学基础 任课教师:周敏,陈春兰,刘荣,欧俊科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 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勤奋务实, 追求卓越,具备在医学某一学科 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1.7 具有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意 识、主动获取各专业信息、适应 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典型物质结构特点及特性,训练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力。 评价依据:随堂提问、随堂练习、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计 算机、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 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 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医用化学的能力达成途径: 通过医用化学知识点基础原理的学习,训练学生举一反 三的能力。 达成途径:达成途径:通过医用化学知识点基础原理的学 习,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评价依据:随堂提问、随堂练习、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溶液 1.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知识点: 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 分数、体积分数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2.掌握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概念。 3.熟悉渗透压的有关计算以及渗透压 在医学上的意义。 4.了解稀溶液依数性中溶液的蒸汽压 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 点降低。 自学内容: 稀溶液依数性中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 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课堂作业: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稀溶液的依数性包含哪些? 3,渗透现象产生的必备条件以及渗透浓度的含 义?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 断题和计算题。 第二章 酸碱平衡 2.1 酸碱质子理论 2.2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3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 2.4 缓冲溶液 知识点: 自学内容: 难溶强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课堂作业: 1.酸碱质子理论判断酸和碱。 2.共轭酸碱对的 Ka 和 Kb 的关系? 3.一元弱酸弱碱 PH 值的计算公式?
1熟悉酸碱质子理论中酸和碱的概念。 4.缓冲溶液PH的计算公式及缓冲容量与总浓度 2.掌握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及溶液的 与缓冲比的关系? 酸碱性以及一元弱酸弱碱PH的计算。 课外作业: 3.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1.完成本章小结。 缓冲溶液PH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在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 医学上的意义。 断题、计算题。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自学内容: 3.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3.2原电池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3.3电极电势 课堂作业: 3.4电极电势的应用 1氧化值的定义和规定。 2.原电池的概念? 知识点: 3标准氢电极及标准电极的规定?标准电极电 1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势如何测定? 2.了解原电池概念及电池符号 4.能斯特方程式的表达式? 3.掌握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以 课外作业: 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掌握应用电极电势比较氧化剂的还 1.完成本章小结。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 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的方向。 断题、计算题。 第四章原子和分子结构 自学内容: 分子间力和氢键。 4.1原子结构 4.2分子结构 课堂作业: 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哪四个量子数来描 知识点: 述? 1.掌握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及核外电 2.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 子的排布规律。 课外作业: 2熟悉分子结构中离子键、共价键的含 1完成本章小结。 义及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分子间 力和氢键。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 断题和筒答题。 第五章有机化学概述 课堂作业: 5.1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有哪些特点? 5.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共价键 2.何谓同分异构现象? 5.3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写法 课外作业: 5.4有机化合物反应类型 1.完成本章小结 5.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 知识点: 1.了解有机化合物及其分类和有机化 学简史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写法及反应 类型 3.掌握有机化学结构理论 第六章烷烃 课堂作业: 6.1烷烃定义、分类和来源 1.烷烃的命名 6.2烷烃的结构及异构 2.写出含4-7个碳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6.3烷烃的命名 3.会判断烷烃的同系物
3 1.熟悉酸碱质子理论中酸和碱的概念。 2.掌握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及溶液的 酸碱性以及一元弱酸弱碱 PH 的计算。 3. 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在 医学上的意义。 4.缓冲溶液PH的计算公式及缓冲容量与总浓度 与缓冲比的关系?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 断题、计算题。 第三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3.2 原电池 3.3 电极电势 3.4 电极电势的应用 知识点: 1.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原电池概念及电池符号 3.掌握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以 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掌握应用电极电势比较氧化剂的还 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的方向。 自学内容: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 PH 值。 课堂作业: 1.氧化值的定义和规定。 2.原电池的概念? 3.标准氢电极及标准电极的规定?标准电极电 势如何测定? 4.能斯特方程式的表达式?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 断题、计算题。 第四章 原子和分子结构 4.1 原子结构 4.2 分子结构 知识点: 1.掌握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及核外电 子的排布规律。 2.熟悉分子结构中离子键、共价键的含 义及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分子间 力和氢键。 自学内容: 分子间力和氢键。 课堂作业: 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哪四个量子数来描 述? 2.1-36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完成本章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 断题和简答题。 第五章 有机化学概述 5.1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5.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共价键 5.3 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写法 5.4 有机化合物反应类型 5.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知识点: 1.了解有机化合物及其分类和有机化 学简史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写法及反应 类型 3.掌握有机化学结构理论 课堂作业: 1.有机化合物有哪些特点? 2.何谓同分异构现象?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 完成本章课后习题 第六章 烷烃 6.1 烷烃定义、分类和来源 6.2 烷烃的结构及异构 6.3 烷烃的命名 课堂作业: 1.烷烃的命名 2.写出含 4-7 个碳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3.会判断烷烃的同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