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化的弊病;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土地国有化将彻底 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并最终消灭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活动,及 时给予科学指导。马克思为了帮助德国工人党清除拉萨尔主义的 思想影响,写了《哥达纲领批判》这篇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中宣扬的“公平分配”、“不折不扣的 劳动所得”、“铁的工资规律”、“自由国家”等拉萨尔主义错误观 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第一次区分了共产 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阐明了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 则;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强调国家具有阶级性;指出在 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 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恩格斯在《给奥·倍 倍尔的信》中也严厉批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纲领草案中对拉萨 尔派作无原则让步,同时阐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 《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 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批判德国工人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思 潮、阐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而写的重要文献。马克思和 恩格斯揭露了赫希柏格、伯恩施坦、施拉姆三人宣扬阶级合作,主 张用改良来取代革命的机会主义观点,批判了他们企图改变党的 无产阶级性质,把党变成改良主义政党的错误主张。马克思和恩 格斯强调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他们郑重申明,绝 不能和那些想把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十分关心法国工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 设,并给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马克思应法国工人党的请求起草 第三卷说明
5 化的弊病;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土地国有化将彻底 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并最终消灭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活动,及 时给予科学指导。马克思为了帮助德国工人党清除拉萨尔主义的 思想影响,写了《哥达纲领批判》这篇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中宣扬的“公平分配”、“不折不扣的 劳动所得”、“铁的工资规律”、“自由国家”等拉萨尔主义错误观 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第一次区分了共产 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阐明了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 则;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强调国家具有阶级性;指出在 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 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恩格斯在《给奥·倍 倍尔的信》中也严厉批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纲领草案中对拉萨 尔派作无原则让步,同时阐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 《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 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批判德国工人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思 潮、阐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而写的重要文献。马克思和 恩格斯揭露了赫希柏格、伯恩施坦、施拉姆三人宣扬阶级合作,主 张用改良来取代革命的机会主义观点,批判了他们企图改变党的 无产阶级性质,把党变成改良主义政党的错误主张。马克思和恩 格斯强调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他们郑重申明,绝 不能和那些想把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十分关心法国工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 设,并给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马克思应法国工人党的请求起草 第三卷说明
6 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他在导言中简要地阐明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目标及策略原则。 恩格斯的《流亡者文献》是一组论述欧洲民主运动、工人运动 和俄国问题的文章。恩格斯在这组文章中介绍了波兰、法国和俄 国流亡者对本国发生的革命事件的看法,批判了布朗基主义、巴枯 宁主义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关于革命的任务和策略、动力 和前途的错误观点,根据对这些国家的革命运动的分析,论述了欧 洲革命的前景,阐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俄国的发展 道路是恩格斯关注的重点,他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驳了俄国民 粹派不顾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鼓吹俄国可以借助农村公社直接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错误主张,阐明了俄国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过 渡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条件。马克思也非常关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问题。他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批驳了俄国民粹 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对他的观点的 歪曲,同时阐述了研究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他坚决 反对把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 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强调只有对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历 史现象分别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把它们加以比较,才能找到理解 这种现象的钥匙。他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草稿中 深入研究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公社面临的 两种可能的前途,指出公社能否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完全取 决于它所面临的历史环境。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为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欧 根·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而 写的一部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杜 林观点的批判,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6 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他在导言中简要地阐明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目标及策略原则。 恩格斯的《流亡者文献》是一组论述欧洲民主运动、工人运动 和俄国问题的文章。恩格斯在这组文章中介绍了波兰、法国和俄 国流亡者对本国发生的革命事件的看法,批判了布朗基主义、巴枯 宁主义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关于革命的任务和策略、动力 和前途的错误观点,根据对这些国家的革命运动的分析,论述了欧 洲革命的前景,阐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俄国的发展 道路是恩格斯关注的重点,他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驳了俄国民 粹派不顾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鼓吹俄国可以借助农村公社直接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错误主张,阐明了俄国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过 渡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条件。马克思也非常关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问题。他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批驳了俄国民粹 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对他的观点的 歪曲,同时阐述了研究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他坚决 反对把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 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强调只有对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历 史现象分别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把它们加以比较,才能找到理解 这种现象的钥匙。他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草稿中 深入研究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公社面临的 两种可能的前途,指出公社能否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完全取 决于它所面临的历史环境。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为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欧 根·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而 写的一部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杜 林观点的批判,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7 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 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引论》中,恩格斯叙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来 源及历史基础,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形成过程及其与 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指出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科学地阐明 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指出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原则不是研究的出 发点,而是研究的最终结果,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 下才是正确的。他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矛盾 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的否定规律,指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他总结了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 他还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 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平等观和自由观。 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系 统阐明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他 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区分了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 政治经济学。他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暴力论,阐述了经济决定 政治、生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原理;分析了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指出暴力不是绝对的坏事,它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起着革命作用,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 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在《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科学地评价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科学社 第三卷说明
7 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 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引论》中,恩格斯叙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来 源及历史基础,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形成过程及其与 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指出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科学地阐明 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指出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原则不是研究的出 发点,而是研究的最终结果,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 下才是正确的。他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矛盾 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的否定规律,指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他总结了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 他还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 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平等观和自由观。 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系 统阐明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他 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区分了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 政治经济学。他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暴力论,阐述了经济决定 政治、生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原理;分析了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指出暴力不是绝对的坏事,它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起着革命作用,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 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在《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科学地评价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科学社 第三卷说明
8 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 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根据对这一 矛盾的分析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 代的历史必然性。他科学地预言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 特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由生产的有计划的组织所代替;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的对立将消灭,阶级差别将消失;国 家将消亡,对人的统治将被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的领导所代替,等 等。他还指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 造自己的历史,人类才能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反杜林论》中的《引论》 第一章《概论》和《社会主义》编的第一章《历史》和第二章《理论》 改编而成。恩格斯在改编时作了补充和修改。他在这部著作中用 凝练而通俗的语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理作了系 统阐述,马克思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在为这部著作 1892 年英文版写的导言中,恩格斯着重阐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 观、唯物主义认识论与不可知论之间的本质区别,阐明了认识来源 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本卷节选收入的《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 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它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由一 系列论文、札记以及片段等组成。这部著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一个新领域,为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导言》、《〈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 自然研究》中,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欧洲文艺 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重要成就,特别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 现作了科学总结;批判了自然研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述 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以及理论思维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8 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 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根据对这一 矛盾的分析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 代的历史必然性。他科学地预言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 特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由生产的有计划的组织所代替;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的对立将消灭,阶级差别将消失;国 家将消亡,对人的统治将被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的领导所代替,等 等。他还指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 造自己的历史,人类才能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反杜林论》中的《引论》 第一章《概论》和《社会主义》编的第一章《历史》和第二章《理论》 改编而成。恩格斯在改编时作了补充和修改。他在这部著作中用 凝练而通俗的语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理作了系 统阐述,马克思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在为这部著作 1892 年英文版写的导言中,恩格斯着重阐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 观、唯物主义认识论与不可知论之间的本质区别,阐明了认识来源 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本卷节选收入的《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 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它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由一 系列论文、札记以及片段等组成。这部著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一个新领域,为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导言》、《〈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 自然研究》中,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欧洲文艺 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重要成就,特别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 现作了科学总结;批判了自然研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述 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以及理论思维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9 论意义,强调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 能没有理论思维。在《辩证法》这篇短文和相关札记中,他分析了 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指出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 的反映;论证了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 的规律,辩证法的规律可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 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在《运动的基本 形式》和相关札记中,他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运动 观、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联系,批判了把一切运动形式归结为机 械运动的机械论观点。在一些札记和片断中他还论述了自然研究 中的认识论和辩证逻辑问题,批判了自然研究中的不可知论和形 而上学观点。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 斯对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了系统阐述和科学论证, 阐明了人和动物在同自然界的关系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按照 自己的目的利用自然界,能够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同时强调必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 胜利,指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 格斯深刻揭露了资本家阶级纯粹为直接的利润而进行生产和交 换,根本不考虑生产活动的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 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他强调人类要学会正确 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规律,努力控制和调节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 影响,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 个社会制度。 1883 年 3 月 14 日,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恩格 斯为马克思撰写了著名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讲 话和收入本卷的《卡尔·马克思》一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 密战友介绍和评价马克思伟大一生的重要文献。在这两篇文章 第三卷说明
9 论意义,强调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 能没有理论思维。在《辩证法》这篇短文和相关札记中,他分析了 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指出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 的反映;论证了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 的规律,辩证法的规律可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 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在《运动的基本 形式》和相关札记中,他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运动 观、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联系,批判了把一切运动形式归结为机 械运动的机械论观点。在一些札记和片断中他还论述了自然研究 中的认识论和辩证逻辑问题,批判了自然研究中的不可知论和形 而上学观点。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 斯对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了系统阐述和科学论证, 阐明了人和动物在同自然界的关系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按照 自己的目的利用自然界,能够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同时强调必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 胜利,指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 格斯深刻揭露了资本家阶级纯粹为直接的利润而进行生产和交 换,根本不考虑生产活动的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 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他强调人类要学会正确 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规律,努力控制和调节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 影响,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 个社会制度。 1883 年 3 月 14 日,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恩格 斯为马克思撰写了著名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讲 话和收入本卷的《卡尔·马克思》一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 密战友介绍和评价马克思伟大一生的重要文献。在这两篇文章 第三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