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 进口 图( 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图5-3(a)表示A国的情形,(b)表示B国的情形。在贸易前,假设A国国内在E点形成 均衡,即X和Y的生产组合由E点表示,A国居民在E点进行消费,此时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由社会无差异曲线U0表示,过E点的切线T表示贸易前A国国内X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比 率。B国在E1点形成均衡,B国在E1点进行生产,B国居民在E1点进行消费,消费者福利 水平由社会无差异曲线U0′表示,过E1点的切线T′表示B国国内X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 比率 这时假定A、B两国开展贸易。国际贸易的第一个影响是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由于A国是 劳动丰裕的国家,它出口劳动密集型的X产品会使国内X产品价格上升,而进口资本密集型 的Y产品又使国内Y产品价格下降,从而X的相对价格上升,即从T变为T1。B国则正好相 反,Y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从T′变为T1。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两国按照相等的相对价格 水平T1进行贸易(图a和图b中两条T1线的斜率是相等的),T1就是两国进行贸易的国 际相对价格或者国际交换比率
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图 5-3(a)表示 A 国的情形,(b)表示 B 国的情形。在贸易前,假设 A 国国内在 E 点形成 均衡,即 X 和 Y 的生产组合由 E 点表示,A 国居民在 E 点进行消费,此时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由社会无差异曲线 U0 表示,过 E 点的切线 T 表示贸易前 A 国国内 X 和 Y 商品的相对价格比 率。B 国在 E1 点形成均衡,B 国在 E1 点进行生产,B 国居民在 E1 点进行消费,消费者福利 水平由社会无差异曲线 U0′表示,过 E1 点的切线 T′表示 B 国国内 X 和 Y 商品的相对价格 比率。 这时假定 A、B 两国开展贸易。国际贸易的第一个影响是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由于 A 国是 劳动丰裕的国家,它出口劳动密集型的 X 产品会使国内 X 产品价格上升,而进口资本密集型 的 Y 产品又使国内 Y 产品价格下降,从而 X 的相对价格上升,即从 T 变为 T1。B 国则正好相 反,Y 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从 T′变为 T1。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两国按照相等的相对价格 水平 T1 进行贸易(图 a 和图 b 中两条 T1 线的斜率是相等的),T1 就是两国进行贸易的国 际相对价格或者国际交换比率
国际贸易的第二个影响表现在生产方面。按照T1的国际相对价格水平,A国的生产组合将 向S点移动,生产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X。由于机会成本递增,A国不可能形成完全的专 业化,因此S点的位置不可能移动到横轴上。由于更多的资源转移到X产品的生产上,Y产 品的产量下降。在S点,A国生产OX2数量的A产品,生产0Y1数量的Y产品。X产品的生 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同理,B国的生产组合移动到S1点,它的X产品的产量为0X1,Y产品 的产量为0Y2。Y产品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国际贸易的第三个影响表现在消费方面。生产的专业化形成后,A国愿意用一部分X产品来 与B国交换Y产品,而B国则愿意用Y产品与A国交换X产品。各国究竟愿意用多少产品来 与对方进行交换,取决于本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按照T1的相对价格水平,A国的消 费点移动到社会无差异曲线U1与T1的切点C。在这个点上,A国居民对X产品的需求量为 0X1,而对Y产品的需求量为0Y2。与国内两种产品的产量相比,A国这时可以出口Ⅺ1X2数 量的X产品,用以交换Y1Y2数量的Y产品(进口量)。同理,B国出口Y1Y2数量的Y产品 进口X1X2数量的X产品。两国新的生产点和消费点之间形成的三角形(A国为CFS,B国为 CF1S1)称为“贸易三角”。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概括起来说,国际贸易使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各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都会上升,而 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都会下降,由此形成均衡的国际相对价格。国际贸易使各国利用丰裕要 素生产的产品形成更高程度的专业化,产量增加。国际贸易使各国消费者能够消费到比贸易 前更多的产品 (二)贸易获益 贸易对国内生产者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进口产业的影响。国际贸易使本国进口行业的生产者受损。 出口行业的影响。国际贸易使本国出口行业的生产者获益 五、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价值和缺陷 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了比较成本差异的成因,解决了李嘉图模型留下的问题。 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很好地说明了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的国家为什么会开展贸易,说明了开展 贸易对贸易国商品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说明了国际贸易给贸易国带来的利益,同时也 为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限性:不能解释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第二节对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来检验H0理论,结果发现 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相对资本密集的产品 美国作为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按照H0模型的结论,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 (土地)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与H0模型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 昂惕夫之谜
国际贸易的第二个影响表现在生产方面。按照 T1 的国际相对价格水平,A 国的生产组合将 向 S 点移动,生产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X。由于机会成本递增,A 国不可能形成完全的专 业化,因此 S 点的位置不可能移动到横轴上。由于更多的资源转移到 X 产品的生产上,Y 产 品的产量下降。在 S 点,A 国生产 OX2 数量的 A 产品,生产 OY1 数量的 Y 产品。X 产品的生 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同理,B 国的生产组合移动到 S1 点,它的 X 产品的产量为 OX1,Y 产品 的产量为 OY2。Y 产品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国际贸易的第三个影响表现在消费方面。生产的专业化形成后,A 国愿意用一部分 X 产品来 与 B 国交换 Y 产品,而 B 国则愿意用 Y 产品与 A 国交换 X 产品。各国究竟愿意用多少产品来 与对方进行交换,取决于本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按照 T1 的相对价格水平,A 国的消 费点移动到社会无差异曲线 U1 与 T1 的切点 C。在这个点上,A 国居民对 X 产品的需求量为 OX1,而对 Y 产品的需求量为 OY2。与国内两种产品的产量相比,A 国这时可以出口 X1X2 数 量的 X 产品,用以交换 Y1Y2 数量的 Y 产品(进口量)。同理,B 国出口 Y1Y2 数量的 Y 产品, 进口 X1X2 数量的 X 产品。两国新的生产点和消费点之间形成的三角形(A 国为 CFS,B 国为 C1F1S1)称为“贸易三角”。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概括起来说,国际贸易使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各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都会上升,而 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都会下降,由此形成均衡的国际相对价格。国际贸易使各国利用丰裕要 素生产的产品形成更高程度的专业化,产量增加。国际贸易使各国消费者能够消费到比贸易 前更多的产品。 (二)贸易获益 贸易对国内生产者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进口产业的影响。国际贸易使本国进口行业的生产者受损。 出口行业的影响。国际贸易使本国出口行业的生产者获益。 五、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价值和缺陷 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了比较成本差异的成因,解决了李嘉图模型留下的问题。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很好地说明了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的国家为什么会开展贸易,说明了开展 贸易对贸易国商品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说明了国际贸易给贸易国带来的利益,同时也 为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限性:不能解释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第二节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用美国 1947 年进出口行业所用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来检验 H-O 理论,结果发现, 在 1947 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相对资本密集的产品。 美国作为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按照 H-O 模型的结论,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 (土地)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与 H-O 模型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 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一)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B国进口X产品,这种产品在其他国家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B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也就 是说按照B国的标准,资本丰裕的B国进口的商品却是资本密集型的 (二)贸易壁垒 H-0模型是在自由贸易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但在现实中,任何一个国 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贸易壁垒,比如关税、进口配额等限制进口的措施。如果把这些 贸易壁垒考虑进来的话,“里昂惕夫之谜”就可能是贸易壁垒的结果 (三)人力资本 H-0模型假定生产中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但是没有在资本中进一步划分物质资本 和人力资本,同时也没有划分劳动技能的高低 (四)自然资源 H0模型没有考虑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 第三节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扩展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一)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生产要素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收益,要素报酬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也 就是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在短期内,虽然产品价格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发生变化,但生产要素还来不及在部门间流动 因此,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只影响产品价格。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 价格会上升,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由于MPL和MK不变(因为生产要素不流动) 而出口产品价格(PX)上升,所以出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WX,RX)都会增加 反过来,由于进口产品价格(PM)下降,进口竞争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WM,RM 都会减少。也就是说,出口行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受益,而进口竞争行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 受损。 长期来看,生产要素可以在各产业间自由流动。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就要结合产 品价格和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变化来分析。由于贸易的结果使出口行业的资本和劳动受益,报 酬提高,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和劳动就会向出口行业流动。这里我们假定出口行业是劳动密 集型的,进口竞争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这样,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一劳动比率较高,当本 国进口竞争产品产量因国际贸易而减少后,转移出来的资本就比劳动多:另一方面,劳动密 集型的出口行业的劳动一资本比率相对较高,在出口产品产量扩大后对劳动的需求大于对资 本的需求。这样,从进口竞争行业转移出来的资本多,但需求少;转移出来的劳动少,但需 求却更多。结果就是资本相对过剩,劳动相对不足。如果两个行业都按照原来的资本一劳动 比率生产的话,就会有一部分资本闲置下来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一)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B 国进口 X 产品,这种产品在其他国家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 B 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也就 是说按照 B 国的标准,资本丰裕的 B 国进口的商品却是资本密集型的。 (二)贸易壁垒 H-O 模型是在自由贸易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但在现实中,任何一个国 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贸易壁垒,比如关税、进口配额等限制进口的措施。如果把这些 贸易壁垒考虑进来的话,“里昂惕夫之谜”就可能是贸易壁垒的结果。 (三)人力资本 H-O 模型假定生产中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但是没有在资本中进一步划分物质资本 和人力资本,同时也没有划分劳动技能的高低。 (四)自然资源 H-O 模型没有考虑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 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扩展 一、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生产要素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收益,要素报酬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也 就是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在短期内,虽然产品价格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发生变化,但生产要素还来不及在部门间流动。 因此,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只影响产品价格。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 价格会上升,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由于 MPL 和 MPK 不变(因为生产要素不流动), 而出口产品价格(PX)上升,所以出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WX,RX)都会增加。 反过来,由于进口产品价格(PM)下降,进口竞争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WM,RM) 都会减少。也就是说,出口行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受益,而进口竞争行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 受损。 长期来看,生产要素可以在各产业间自由流动。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就要结合产 品价格和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变化来分析。由于贸易的结果使出口行业的资本和劳动受益,报 酬提高,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和劳动就会向出口行业流动。这里我们假定出口行业是劳动密 集型的,进口竞争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这样,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较高,当本 国进口竞争产品产量因国际贸易而减少后,转移出来的资本就比劳动多;另一方面,劳动密 集型的出口行业的劳动—资本比率相对较高,在出口产品产量扩大后对劳动的需求大于对资 本的需求。这样,从进口竞争行业转移出来的资本多,但需求少;转移出来的劳动少,但需 求却更多。结果就是资本相对过剩,劳动相对不足。如果两个行业都按照原来的资本—劳动 比率生产的话,就会有一部分资本闲置下来
但是,当资本过剩时,它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这样闲置的资本就会被两个行业吸收,以用来 替代相对稀缺从而昂贵的劳动(这里我们假定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这样,两个行业 都会比贸易前投入更多的资本来替代劳动,于是它们的资本一劳动比率都会比贸易前提高。 由于资本投入增加,各行业中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而资本边际生产率则因为资本投入增 加而下降。结果对出口行业而言,由于PX提高,MPL也提高,所以WX也就上升,也就是出 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对进口行业而言,由于PM下降,MPK也下降,所 以RM也就下降,也就是进口竞争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下降 在以上的长期分析中,国际贸易对出口行业资本报酬的影响以及对进口行业劳动报酬的影响 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推导来说明这两种要素报酬的变化:我们的分析一直假 设贸易前两个国家国内要素市场是均衡的,这样,出口行业的工资水平和进口行业的工资水 平就是相等的,即WX=WM,同样,出口行业的利润水平和进口行业的利润水平也是相等的 即RX=RM。在贸易后的要素市场也将形成均衡,从而进出口行业的工资和利润在新的均衡 状态下也必然是相等的。这样,开展贸易后,我们已经推导出出口行业的工资将上涨,进口 行业的利润将下降。那么,在贸易后WX=WM,RX=RM的情况下,进口行业的工资水平WM 也会上升,而出口行业的利润水平RX也会降低。 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 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 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 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这个结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 Wolfgang Stolper)和萨 缪尔森( Paul samuelson)论证的,因此称为“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Stolper- Samuelson Theorem 从上面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发生国际贸易后,由于生产要素报酬(价格)是产品价格与要 素边际生产率的乘积,所以生产要素报酬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这一结果被称为国 际贸易的“放大效应”( magnification effect)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只要存在产品价格的差异,两国就会继续开展贸易,但最终的结果将是两国两种产品的价格 完全相等,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完全相等,此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贸易也就停止。两国间 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由于这一定理是由萨缪尔森根据赫克歇尔一俄 林模型的逻辑论证的,因此该定理又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定理” 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一)特定要素模型 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是所谓2×2×2模型,即只分析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条 件下的贸易。如果我们把这一假定放宽,比如说两种产品多种要素(比如说三种要素)情况 下的贸易将会是什么情形呢?三种要素、两种产品模型中的有一种情况被称为“特定要素模 型”,也就是假定某些要素特定地用于某些行业,不能在行业间自由流动。 (二)国际贸易对公共要素的影响
但是,当资本过剩时,它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这样闲置的资本就会被两个行业吸收,以用来 替代相对稀缺从而昂贵的劳动(这里我们假定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这样,两个行业 都会比贸易前投入更多的资本来替代劳动,于是它们的资本—劳动比率都会比贸易前提高。 由于资本投入增加,各行业中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而资本边际生产率则因为资本投入增 加而下降。结果对出口行业而言,由于 PX 提高,MPL 也提高,所以 WX 也就上升,也就是出 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对进口行业而言,由于 PM 下降,MPK 也下降,所 以 RM 也就下降,也就是进口竞争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下降。 在以上的长期分析中,国际贸易对出口行业资本报酬的影响以及对进口行业劳动报酬的影响 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推导来说明这两种要素报酬的变化:我们的分析一直假 设贸易前两个国家国内要素市场是均衡的,这样,出口行业的工资水平和进口行业的工资水 平就是相等的,即 WX = WM,同样,出口行业的利润水平和进口行业的利润水平也是相等的, 即 RX = RM。在贸易后的要素市场也将形成均衡,从而进出口行业的工资和利润在新的均衡 状态下也必然是相等的。这样,开展贸易后,我们已经推导出出口行业的工资将上涨,进口 行业的利润将下降。那么,在贸易后 WX = WM,RX = RM 的情况下,进口行业的工资水平 WM 也会上升,而出口行业的利润水平 RX 也会降低。 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 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 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 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这个结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Wolfgang Stolper)和萨 缪尔森(Paul Samuelson)论证的,因此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从上面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发生国际贸易后,由于生产要素报酬(价格)是产品价格与要 素边际生产率的乘积,所以生产要素报酬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这一结果被称为国 际贸易的“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只要存在产品价格的差异,两国就会继续开展贸易,但最终的结果将是两国两种产品的价格 完全相等,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完全相等,此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贸易也就停止。两国间 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由于这一定理是由萨缪尔森根据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的逻辑论证的,因此该定理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一)特定要素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所谓 2×2×2 模型,即只分析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条 件下的贸易。如果我们把这一假定放宽,比如说两种产品多种要素(比如说三种要素)情况 下的贸易将会是什么情形呢?三种要素、两种产品模型中的有一种情况被称为“特定要素模 型”,也就是假定某些要素特定地用于某些行业,不能在行业间自由流动。 (二)国际贸易对公共要素的影响
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产品价格和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变动都会改变行业的要素需求。国际贸 易将使国内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在劳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使出口行业的劳动投入增加,而进口竞争行业的劳动 投入则减少了。出口行业的产量增加了,而进口行业的产量减少。此外,国际贸易会导致贸 易国的名义工资水平上升,但工资上升的幅度小于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另一方面,由 于价格上涨和生产扩大,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在我们的例子中是土地)的收益会增加,而 进口竞争行业的特定要素(在我们的例子中是资本)的收益则减少 *(三)特定要素的增长和公共要素的增长 特定要素增长的影响。我们假定一国的土地这种特定要素增长了。土地的增长将使X部门劳 动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在PX不变的情况下,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将向右边移动 如果公共要素发生增长,表现为劳动供给总量的增加。劳动总供给增加后,两个行业可雇佣 的工人增加。过剩的劳动力将使市场工资率下降 劳动这种公共要素增加的影响是,两个部门的劳动投入都增加了,但增加的幅度要取决于各 部门的劳动需求弹性:两个部门的产量也都增加,而产量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 两个部门劳动的报酬都下降了,因此公共要素的收益下降:但由于劳动投入增加,两个部门 的特定要素收益都提高了 第六章新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要点和难点:了解新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掌握不完全竞争市场贸易模型:掌握外 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情况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节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 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 所谓产业内贸易( intra- industiry trade)是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解释的产业间贸易 ( inter- industry trade)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之间的贸易,也就是 说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 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占世界贸易额相当大比重的一部分贸易 并不是因为比较成本的差异或者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发生的。为了解释这些国际贸易的新现 象,以克鲁格曼、弗农等为代表的大批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新的学说。这些学说与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把这些学说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市场有两个典型的特征:市场中的产品不是同质产品。市场中的厂商或多或少都 有一定的垄断力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
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产品价格和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变动都会改变行业的要素需求。国际贸 易将使国内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在劳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使出口行业的劳动投入增加,而进口竞争行业的劳动 投入则减少了。出口行业的产量增加了,而进口行业的产量减少。此外,国际贸易会导致贸 易国的名义工资水平上升,但工资上升的幅度小于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另一方面,由 于价格上涨和生产扩大,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在我们的例子中是土地)的收益会增加,而 进口竞争行业的特定要素(在我们的例子中是资本)的收益则减少。 *(三)特定要素的增长和公共要素的增长 特定要素增长的影响。我们假定一国的土地这种特定要素增长了。土地的增长将使 X 部门劳 动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在 PX 不变的情况下,X 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将向右边移动。 如果公共要素发生增长,表现为劳动供给总量的增加。劳动总供给增加后,两个行业可雇佣 的工人增加。过剩的劳动力将使市场工资率下降。 劳动这种公共要素增加的影响是,两个部门的劳动投入都增加了,但增加的幅度要取决于各 部门的劳动需求弹性;两个部门的产量也都增加,而产量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 两个部门劳动的报酬都下降了,因此公共要素的收益下降;但由于劳动投入增加,两个部门 的特定要素收益都提高了。 第六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要点和难点:了解新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掌握不完全竞争市场贸易模型;掌握外 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情况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 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 所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iry trade)是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解释的产业间贸易 (inter-industry trade)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之间的贸易,也就是 说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 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占世界贸易额相当大比重的一部分贸易 并不是因为比较成本的差异或者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发生的。为了解释这些国际贸易的新现 象,以克鲁格曼、弗农等为代表的大批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新的学说。这些学说与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把这些学说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市场有两个典型的特征:市场中的产品不是同质产品。市场中的厂商或多或少都 有一定的垄断力。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