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总学时:56周学时:3学分:3 教学对象: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外贸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开设该课程的各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让学生将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掌握国际贸 易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和方法,巩固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及其 运用与影响,能够联系中国实际选择性地加以应用:熟悉国际经济中的典型现象以及代表性 的国际贸易组织和制度。 第一章导论 要点提示: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地位,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概况,以 及基本概念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课程的研究对象 理论、制度、政策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可分为四 个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垄断时期。 第三书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一、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 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始终是贸易理论的主流,与经济学的主流相一致。其中的主线是李嘉图 到赫克歇尔一俄林,以及新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是贸易理论主流的反对派(除重商主义外),往往作为后发国家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从重 商主义开始,汉弥尔顿到李斯特,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普雷维什。当代的克鲁格曼、斯蒂格 利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贸易的支持者。 第四节基本概念 统计指标和统计制度,贸易分类,国际贸易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其中重点是贸易结构和 外贸依存度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总学时:56 周学时:3 学分:3 教学对象: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外贸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开设该课程的各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让学生将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掌握国际贸 易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和方法,巩固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及其 运用与影响,能够联系中国实际选择性地加以应用;熟悉国际经济中的典型现象以及代表性 的国际贸易组织和制度。 第一章 导论 要点提示: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地位,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概况,以 及基本概念。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一节 课程的研究对象 理论、制度、政策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可分为四 个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垄断时期。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一、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 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始终是贸易理论的主流,与经济学的主流相一致。其中的主线是李嘉图 到赫克歇尔—俄林,以及新贸易理论。 二、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是贸易理论主流的反对派(除重商主义外),往往作为后发国家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从重 商主义开始,汉弥尔顿到李斯特,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普雷维什。当代的克鲁格曼、斯蒂格 利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贸易的支持者。 第四节 基本概念 统计指标和统计制度,贸易分类,国际贸易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其中重点是贸易结构和 外贸依存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要点提示:本章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 论的新发展。关注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理论 按照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顺序讲授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价值理论。 第二节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贸易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不等价交换理论、中心一外围学说、弗兰克、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2.列宁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了哪些贡献? 3.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观点评论经济全球化趋势? 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 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 A·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帝国主义贸易研究》,纽约:麦克米伦,1972年版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三章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要点提示: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生?比较成本说是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的基础,而它则是在修正斯密的错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首先介绍斯密 的绝对成本说。从李嘉图的理论中可以建立一个现代分析模型,这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 型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绝对成本说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要点提示:本章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 论的新发展。关注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理论 按照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顺序讲授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价值理论。 第二节 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贸易。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不等价交换理论、中心—外围学说、弗兰克、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 复习思考题 1.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2. 列宁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了哪些贡献? 3.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观点评论经济全球化趋势? 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 1975 年。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75 年。 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1975 年。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 A·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帝国主义贸易研究》,纽约:麦克米伦,1972 年版。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年。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第三章 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要点提示: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生?比较成本说是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的基础,而它则是在修正斯密的错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首先介绍斯密 的绝对成本说。从李嘉图的理论中可以建立一个现代分析模型,这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 型。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一节 绝对成本说
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用分工理论来证明“看不见的手”的正确性,或者证明自由放任的利 益 绝对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商品 英格兰 葡萄牙 布匹 葡萄酒 英国出口布匹,葡萄牙出口葡萄酒。但如果英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生产成本都低于葡萄牙,则 两国间就不可能发生贸易 第二节比较成本说(相对成本说) 历史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限制小麦进口的《谷物法》,结果粮食价格上涨,地租上升,对地主 阶级有利;但对工业资产阶级来说,工人工资上涨,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对其他阶级来说 用于粮食的开支增加,用于工业品消费的支出减少。在国外,该法还招致别过对英国的工业 品征收高昂的关税。谷物法大大损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迫切需要找到自由贸易的理论 依据。李嘉图所代表的正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关于谷物法的论战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说。 李嘉图模型 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两国之间存在比较成本的差异 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贸易条件介于比较成本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个比较成本。 三、比较成本说的局限 没有说明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第三节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分析工具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 无差异曲线 交换比率线:斜率 二、模型 贸易成因: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看比较优势 贸易影响:价格、生产、消费 贸易结果:均衡 含义:自由贸易的利益
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用分工理论来证明“看不见的手”的正确性,或者证明自由放任的利 益。 绝对成本说的例子 商品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格兰 葡萄牙 布匹 4 6 葡萄酒 8 3 英国出口布匹,葡萄牙出口葡萄酒。但如果英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生产成本都低于葡萄牙,则 两国间就不可能发生贸易。 第二节 比较成本说(相对成本说) 一、历史背景 1815 年,英国颁布了限制小麦进口的《谷物法》,结果粮食价格上涨,地租上升,对地主 阶级有利;但对工业资产阶级来说,工人工资上涨,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对其他阶级来说, 用于粮食的开支增加,用于工业品消费的支出减少。在国外,该法还招致别过对英国的工业 品征收高昂的关税。谷物法大大损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迫切需要找到自由贸易的理论 依据。李嘉图所代表的正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关于谷物法的论战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说。 二、李嘉图模型 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两国之间存在比较成本的差异。 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贸易条件介于比较成本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个比较成本。 三、比较成本说的局限 没有说明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第三节 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一、分析工具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 无差异曲线 交换比率线:斜率 二、模型 贸易成因: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看比较优势 贸易影响:价格、生产、消费 贸易结果:均衡 含义:自由贸易的利益
复习思考题 1.绝对成本说与比较成本说有什么联系? 2.比较成本说阐述的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3.简单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需要那些基本工具? 4.用图形说明简单的国际贸易模型中的国际贸易均衡。 参考文献 海闻、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约翰·霍奇森、马克·哈罗德:《国际经济学》,1989年 埃尔斯沃思、利恩:《国际经济学》,1992年; 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Salvatore, Dominick(1995)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th ed.) 第四章相互需求原理 要点提示:本章从需求的角度介绍国际贸易纯理论。相互需求原理与提供曲线的推导是重点。 掌握国际贸易的动态均衡。了解需求方面的其他理论,尤其是重叠需求理论。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约輸·穆勒与相互需求原理 贸易条件 什么是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改善和恶化 如何在图形中表示贸易条件的变化 、相互需求原理 穆勒的理论是假定成本固定(投入的劳动量相同),产量不同。而李嘉图则是假定产量相同 成本不 第二节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 提供曲线的推导 通过推导明确提供曲线的含义和优点。 、国际贸易一般均衡的实现
复习思考题 1. 绝对成本说与比较成本说有什么联系? 2. 比较成本说阐述的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3. 简单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需要那些基本工具? 4. 用图形说明简单的国际贸易模型中的国际贸易均衡。 参考文献 海闻、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约翰·霍奇森、马克·哈罗德:《国际经济学》,1989 年; 埃尔斯沃思、利恩:《国际经济学》,1992 年; 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年; Salvatore, Dominick (1995)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th ed.). 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 要点提示:本章从需求的角度介绍国际贸易纯理论。相互需求原理与提供曲线的推导是重点。 掌握国际贸易的动态均衡。了解需求方面的其他理论,尤其是重叠需求理论。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一节 约翰·穆勒与相互需求原理 一、贸易条件 什么是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改善和恶化 如何在图形中表示贸易条件的变化 二、相互需求原理 穆勒的理论是假定成本固定(投入的劳动量相同),产量不同。而李嘉图则是假定产量相同, 成本不同。 第二节 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 一、提供曲线的推导 通过推导明确提供曲线的含义和优点。 二、国际贸易一般均衡的实现
提供曲线的应用 提供曲线的移动与均衡的变动 第四节其他需求理论 恩格尔法则:收入与贸易 因偏好不同而产生的贸易:偏好与贸易 代表性需求假设(重叠需求理论):收入、需求结构与贸易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内容 2、推导提供曲线; 3、用提供曲线说明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 4、说明相互需求原理与比较成本说的关系 5、简述代表性需求假设。 参考文献 马歇尔:《货币、信用与商业》,商务印书馆1986年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1年 范家骧:《国际贸易理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 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第五章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 要点提示: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2×2×2模型。本章介绍要素禀赋论本身以及里昂惕夫之 迷,即对要素禀赋论的经验验证。掌握H-0定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和修正,主要是斯托 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学时分配:6学时 赫克歌尔一俄林模型 假定 2×2×2:与李嘉图模型的差别在于两种生产要素 要素:禀赋不变、国内自由流动、国际不能流动 技术:一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函数相同 规模报酬:不变 偏好:不变 自由贸易 二、概念
提供曲线的应用 提供曲线的移动与均衡的变动 第四节 其他需求理论 恩格尔法则:收入与贸易 因偏好不同而产生的贸易:偏好与贸易 代表性需求假设(重叠需求理论):收入、需求结构与贸易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内容; 2、推导提供曲线; 3、用提供曲线说明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 4、说明相互需求原理与比较成本说的关系; 5、简述代表性需求假设。 参考文献 马歇尔:《货币、信用与商业》,商务印书馆 1986 年;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1991 年; 范家骧:《国际贸易理论》,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年。 第五章 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 要点提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2×2×2 模型。本章介绍要素禀赋论本身以及里昂惕夫之 迷,即对要素禀赋论的经验验证。掌握 H—O 定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和修正,主要是斯托 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学时分配:6 学时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一、假定 2×2×2:与李嘉图模型的差别在于两种生产要素 要素:禀赋不变、国内自由流动、国际不能流动 技术:一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函数相同 规模报酬:不变 偏好:不变 自由贸易 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