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结合革命胜利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一些问题 首先,列宁认识到了对外贸易关系到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其次,列宁提出了苏维埃国家 必须建立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即将对外贸易全部实行国有化。在革命胜利初期,这一点 对于实现工业化初期和国家财政极度困难时期是必要的。最后,实行租让制和建立合营公司。 合营公司的建立,是利用外国资本发展本国经济、学习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方法 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的含义 不等价交换就是不按照国际必要劳动量进行交换,因而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的物 化劳动量不相等。这种不等价交换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中。 不等价交换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通过“军援”、“经援” 等手段强迫被占领国家和接受“援助”的国家以低于世界市场水平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 以高于世界市场水平的价格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这是造成不等价交换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在经济上,由于国际垄断力量的控制,某些商品的世界价格长期偏离国际价值,使交换双方 从交换中所得收益同所花费的劳动量不一致。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弱小国家进行交换 时,发达国家凭借对市场的垄断,抬高本国出口的制成品的价格,压低进口的初级产品的价 格,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弱小国家,无偿地占有弱小国家的一部分劳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不少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实行垄断价格,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不 等价交换中用损人利己的方法支持了本国的经济增长。这种不等价交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长 时间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章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学习要点和难点:了解绝对成本学说的缺陷,掌握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古典国际 贸易模型的分析工具;能够推导古典国际贸易模型中的贸易均衡:了解边际机会成本不变这 个假设前提对国际贸易模型有哪些影响。 第一节绝对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布
列宁结合革命胜利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一些问题: 首先,列宁认识到了对外贸易关系到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其次,列宁提出了苏维埃国家 必须建立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即将对外贸易全部实行国有化。在革命胜利初期,这一点 对于实现工业化初期和国家财政极度困难时期是必要的。最后,实行租让制和建立合营公司。 合营公司的建立,是利用外国资本发展本国经济、学习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方法 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一、不等价交换的含义 不等价交换就是不按照国际必要劳动量进行交换,因而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的物 化劳动量不相等。这种不等价交换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中。 二、不等价交换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通过“军援”、“经援” 等手段强迫被占领国家和接受“援助”的国家以低于世界市场水平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 以高于世界市场水平的价格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这是造成不等价交换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在经济上,由于国际垄断力量的控制,某些商品的世界价格长期偏离国际价值,使交换双方 从交换中所得收益同所花费的劳动量不一致。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弱小国家进行交换 时,发达国家凭借对市场的垄断,抬高本国出口的制成品的价格,压低进口的初级产品的价 格,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弱小国家,无偿地占有弱小国家的一部分劳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不少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实行垄断价格,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不 等价交换中用损人利己的方法支持了本国的经济增长。这种不等价交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长 时间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章 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学习要点和难点:了解绝对成本学说的缺陷,掌握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古典国际 贸易模型的分析工具;能够推导古典国际贸易模型中的贸易均衡;了解边际机会成本不变这 个假设前提对国际贸易模型有哪些影响。 第一节 绝对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布 4 6 酒 8 3
英国生产布的绝对成本比葡萄牙低。葡萄牙生产酒的绝对成本比英国低。 两个国家就可以在布和酒这两种产品上形成分工。英国专业化地生产布;葡萄牙专业化地生 产酒 由于斯密是用贸易国产品绝对成本的差异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因此他的这一学说称为 绝对成本说”( absolute cost)或者“绝对利益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能够正确地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斯密正确地说明了国际分工是国 际交换的基础,但没有找出决定国际分工的原因 第二节比较成本说 比较成本说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大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比较成本说和其他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成为反对《谷物法》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资产阶 级和他们的理论家的努力,英国于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 、李嘉图模型 (一)假设前提 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产品(布和酒),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两国投入的劳动量不发生变化 两国的生产要素都实现了充分就业 两国国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国际贸易中不存在运输成本 两个国家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开展国际贸易 不考虑技术进步 比较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葡萄牙 布 6 10 与英国相比,葡萄牙生产每一种产品的成本都比英国高。 (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比较成本差异,或者说相对成本差异 由于李嘉图从比较成本差异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成因,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成本说” ( comparative cost)或者“比较利益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英国生产布的绝对成本比葡萄牙低。葡萄牙生产酒的绝对成本比英国低。 两个国家就可以在布和酒这两种产品上形成分工。英国专业化地生产布;葡萄牙专业化地生 产酒。 由于斯密是用贸易国产品绝对成本的差异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因此他的这一学说称为 “绝对成本说”(absolute cost)或者“绝对利益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能够正确地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斯密正确地说明了国际分工是国 际交换的基础,但没有找出决定国际分工的原因。 第二节 比较成本说 一、比较成本说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大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比较成本说和其他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成为反对《谷物法》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资产阶 级和他们的理论家的努力,英国于 1846 年废除了《谷物法》。 二、李嘉图模型 (一)假设前提 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产品(布和酒),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两国投入的劳动量不发生变化; 两国的生产要素都实现了充分就业; 两国国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国际贸易中不存在运输成本; 两个国家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开展国际贸易; 不考虑技术进步。 比较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布 4 6 酒 8 10 与英国相比,葡萄牙生产每一种产品的成本都比英国高。 (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比较成本差异,或者说相对成本差异。 由于李嘉图从比较成本差异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成因,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成本说” (comparative cost)或者“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 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 交换比率 隐含的结论:企业会根据这种比较成本差异决定自己的生产,通过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大(或 者比较劣势小)的产品,可以获得利益。不需要政府或者其他强制力量限制国际贸易。对国 际贸易的限制就是对企业或者国家利益的损害。 (四)比较成本说的缺陷 导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它们生产两种产品:X产品和Y产品,它们生产产品 的时候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国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最大数量 的各种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表示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是不变的。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两种产品获得同等效用满足的商品组合的连线。 这里的无差异曲线指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 最优的生产和消费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三)交换比率 假定没有货币。用相对价格来衡量所交换的产品的价格水平 反映交换比率的是直线的斜率,而不是直线在坐标图中的位置 二、贸易前的均衡 如果两国国内存在着充分竞争的话,它们的各自的边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会趋于相等。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 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 交换比率。 隐含的结论:企业会根据这种比较成本差异决定自己的生产,通过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大(或 者比较劣势小)的产品,可以获得利益。不需要政府或者其他强制力量限制国际贸易。对国 际贸易的限制就是对企业或者国家利益的损害。 (四)比较成本说的缺陷 导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 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A 国和 B 国,它们生产两种产品:X 产品和 Y 产品,它们生产产品 的时候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一、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国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最大数量 的各种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表示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是不变的。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两种产品获得同等效用满足的商品组合的连线。 这里的无差异曲线指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 最优的生产和消费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三)交换比率 假定没有货币。用相对价格来衡量所交换的产品的价格水平 反映交换比率的是直线的斜率,而不是直线在坐标图中的位置。 二、贸易前的均衡 如果两国国内存在着充分竞争的话,它们的各自的边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会趋于相等。 三、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一)基本模型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Y1 M X 0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国际贸易 假定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A国国内的边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是1X=1Y,而B国国内的边 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是1X=3Y。在这种情况下,A国的生产者会发现,增加生产1单位X 需要减少1单位Y的生产,而多生产的这1单位X在B国却能够换回3单位的Y。在这种利 益的驱使下,A国的生产者就会扩大X的生产,并出口到B国,同时也就减少了Y的生产 B国的生产者这时也会发现,在国内每增加生产1单位Y,需要减少生产1/3单位X,而增 加的这1单位Y在A国却能换回1单位X。B国的生产者也就会扩大Y的生产并出口,同时 减少X的生产。这样,两国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个均衡的交换比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国际贸易将会按照这个交换比率一直进行下去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价格的影响: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将会提高,进口商品相对价格则会降低 对生产的影响:在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国都会在自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上 实现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对消费的影响:两国消费者都在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产品,消费者福利都得到了改 善 (三)贸易均衡 市场的力量将会把国际交换比率调节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水平上。A国的进口量等于B 国的出口量:A国的出口量等于B国的进口量
(一)基本模型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国际贸易 假定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A 国国内的边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是 1X=1Y,而 B 国国内的边 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是 1X=3Y。在这种情况下,A 国的生产者会发现,增加生产 1 单位 X 需要减少 1 单位 Y 的生产,而多生产的这 1 单位 X 在 B 国却能够换回 3 单位的 Y。在这种利 益的驱使下,A 国的生产者就会扩大 X 的生产,并出口到 B 国,同时也就减少了 Y 的生产。 B 国的生产者这时也会发现,在国内每增加生产 1 单位 Y,需要减少生产 1/3 单位 X,而增 加的这 1 单位 Y 在 A 国却能换回 1 单位 X。B 国的生产者也就会扩大 Y 的生产并出口,同时 减少 X 的生产。这样,两国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个均衡的交换比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国际贸易将会按照这个交换比率一直进行下去。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价格的影响: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将会提高,进口商品相对价格则会降低。。 对生产的影响:在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国都会在自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上 实现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对消费的影响:两国消费者都在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产品,消费者福利都得到了改 善。 (三)贸易均衡 市场的力量将会把国际交换比率调节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水平上。A 国的进口量等于 B 国的出口量;A 国的出口量等于 B 国的进口量
第四章相互需求原理 学习要点和难点:本章首先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因此需要把思维从上一章的比较利 益法则中转变过来;提供曲线是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必须掌握其推导和含义; 贸易条件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第一节约翰·穆勒与相互需求原理 贸易条件 如果以Px和P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下,Px =∑XiPi,Pm=∑MjPj),则贸易条件指数可以表示为 T=Px/Pm 这里的T称为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如果T值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 口商品,这种情况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二、国际交换比率的决定 两国等量投入的产量 英国 德国 亚麻布 15码 20码 细棉布 10码 表中显示,同样单位的投入,德国比英国多生产10码亚麻布,因此德国生产亚麻布有优势 而两国在细棉布上同样投入得到相同的产出。但与生产亚麻布相比,英国生产细棉布的不利 程度较小。于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两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分别形成专业化:英国专业 化地生产细棉布并出口,德国专业化地生产亚麻布并出口 国际交换比率的区间: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肯定界于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之 间,且不等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 国对两种产品的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 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因此,商品的国际 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 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交换比率除了取决于相互需求之外,还“取决于该国可以从国内消费用的本国商品的生 产中抽出多少资本。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较之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愈大,以及该国为生 产出口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较之外国为生产该国需要的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愈少,则交易条 件就对该国愈有利,也就是说,该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就可以换得较多的外国商品。” 这里,穆勒谈到的其实就是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机会成本的问题
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 学习要点和难点:本章首先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因此需要把思维从上一章的比较利 益法则中转变过来;提供曲线是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必须掌握其推导和含义; 贸易条件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第一节 约翰·穆勒与相互需求原理 一、贸易条件 如果以 Px 和 Pm 分别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下,Px = ∑XiPi,Pm = ∑MjPj),则贸易条件指数可以表示为 T = Px / Pm 这里的 T 称为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如果 T 值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 口商品,这种情况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二、国际交换比率的决定 两国等量投入的产量 英国 德国 亚麻布 15 码 20 码 细棉布 10 码 10 码 表中显示,同样单位的投入,德国比英国多生产 10 码亚麻布,因此德国生产亚麻布有优势, 而两国在细棉布上同样投入得到相同的产出。但与生产亚麻布相比,英国生产细棉布的不利 程度较小。于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两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分别形成专业化:英国专业 化地生产细棉布并出口,德国专业化地生产亚麻布并出口。 国际交换比率的区间: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肯定界于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之 间,且不等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 国对两种产品的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 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因此,商品的国际 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 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交换比率除了取决于相互需求之外,还“取决于该国可以从国内消费用的本国商品的生 产中抽出多少资本。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较之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愈大,以及该国为生 产出口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较之外国为生产该国需要的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愈少,则交易条 件就对该国愈有利,也就是说,该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就可以换得较多的外国商品。” 这里,穆勒谈到的其实就是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机会成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