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礼制因其长期附着在传统政治体制之上,必然具有种种封建之质核,然而同样 无可否认的是,对于个人来说,礼及礼制是立身处世的一套准则:对于群体来说,礼和 礼制又是人际交往的文明规则:扩而大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礼和礼制则是为构建稳 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而设计的。因此,礼制中必定蕴含着中华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 慧。这种经验与智慧的深厚积累之核心,就是一个“仁”字 《礼记》载:“礼者,理也。”即统治者以“礼”来治事理政,也就是以“理”来 治事理政。在儒家理念中,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要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孔子 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 有耻且格。”即在仁政中,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在孔子看来,仁政有诸种具体表现,国家在施政过程中必须具备。仁政的具体表现 有五项特质:“恭”“宽”“信”“敏”“惠”,概而言之,便是庄重、宽容、诚信 勤勉及惠人。这些准则亦是各种具体而微的礼制规范由以制定和实施的内在理念。因而 仁、礼关系可以简要地表述为“礼”为“仁”之用,“仁”为“礼”之体;或者说“礼” 为“仁”之流,“仁”为“礼”之源 “仁”的原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最古老的政书《尚书*仲虺之诰》有 “仁,爱也”语,《诗经·郑风·叔于田》有“洵美且仁”语,是指民风。《左传·襄公九 年》有“体仁足以长人”语,仁者爱人,施仁政可以发展人的才能。这些理念原本是先 秦族群社会普遍存在的血缘亲情关系的天然反映,同样具有历史正当性。在这种基于血 缘关系的小共同体中,由长者(族长)主导的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父权和父责 相统一,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显然,这是一种对君臣父子双 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初含义是:君 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各安其位,各行其责。所以,从原 生儒家的君权、父权中推不出后世“三纲五常”中绝对专制的理念来。恰恰相反,原生 儒家的观念是“圣道”高于君命,儒士为王者师,信仰高于权位,所以孟子有“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民本思想,荀子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犬行也
- 1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礼制因其长期附着在传统政治体制之上,必然具有种种封建之质核,然而同样 无可否认的是,对于个人来说,礼及礼制是立身处世的一套准则;对于群体来说,礼和 礼制又是人际交往的文明规则;扩而大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礼和礼制则是为构建稳 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而设计的。因此,礼制中必定蕴含着中华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 慧。这种经验与智慧的深厚积累之核心,就是一个“仁”字。 《礼记》载:“礼者,理也。”即统治者以“礼”来治事理政,也就是以“理”来 治事理政。在儒家理念中,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要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孔子 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 有耻且格。”即在仁政中,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在孔子看来,仁政有诸种具体表现,国家在施政过程中必须具备。仁政的具体表现 有五项特质:“恭”“宽”“信”“敏”“惠”,概而言之,便是庄重、宽容、诚信、 勤勉及惠人。这些准则亦是各种具体而微的礼制规范由以制定和实施的内在理念。因而 仁、礼关系可以简要地表述为“礼”为“仁”之用,“仁”为“礼”之体;或者说“礼” 为“仁”之流,“仁”为“礼”之源。 “仁”的原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最古老的政书《尚书•仲虺之诰》有 “仁,爱也”语,《诗经•郑风•叔于田》有“洵美且仁”语,是指民风。《左传•襄公九 年》有“体仁足以长人”语,仁者爱人,施仁政可以发展人的才能。这些理念原本是先 秦族群社会普遍存在的血缘亲情关系的天然反映,同样具有历史正当性。在这种基于血 缘关系的小共同体中,由长者(族长)主导的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 表现为父权和父责 相统一,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显然,这是一种对君臣父子双 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初含义是:君 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各安其位,各行其责。所以,从原 生儒家的君权、父权中推不出后世“三纲五常”中绝对专制的理念来。恰恰相反,原生 儒家的观念是“圣道”高于君命,儒士为王者师,信仰高于权位,所以孟子有“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民本思想,荀子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犬行也
的道德原则。 从血缘亲情中生长出来的仁爱观念,再外推一步,即是“忠恕之道”。孔子 道一以贯之。”根据曾子的解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的正解就 是“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其反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精 神都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孟子所说:“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此孟子推出“四心”,即“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将此作为“仁”之“四端”。孟子所言, 实质就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故可简称为“人性”,也就是“仁”的 具体表现。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1.下列和“仁”与“礼”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制中蕴含着华夏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这种经验和智慧以“仁”为核心, “礼”与“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仁政的具体表现有“恭”“宽”“信”“敏”“惠”等五种特质,这些也是制定 和实施种种礼制规范所遵循的内在理念。 C.“礼”与“仁”互相为用,不可分割,在儒家理念中,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 离不开“礼”,即政治上最大的“理”。 D.“仁”是内在的理念,“礼”是外显的规则,礼是仁的具体而现实的反映,礼与 仁相结合方能更好地体现各自的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尽管传统礼制有其封建质核,但礼和礼制于人而言是立身处世、人际交往的准则, 于社会而言,有益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 B.儒家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施行仁政,孔子认为,用道德教化去引导百姓,用 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有耻且格”。 C.“仁”的原初含义是人与人的亲善关系,古代典籍中“洵美且仁”“体仁足以长 人”等理念都是先秦族群社会血缘亲情关系的反映 D.在先秦族群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内,权利义务的关系由长者主导,这确立了 千年不变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政的五项特质,其实可以作为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对每个人如何立
- 2 - 的道德原则。 从血缘亲情中生长出来的仁爱观念,再外推一步,即是“忠恕之道”。孔子说:“吾 道一以贯之。”根据曾子的解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的正解就 是“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其反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精 神都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孟子所说:“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此孟子推出“四心”,即“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将此作为“仁”之“四端”。孟子所言, 实质就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故可简称为“人性”,也就是“仁”的 具体表现。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1.下列和“仁”与“礼”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礼制中蕴含着华夏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这种经验和智慧以“仁”为核心, “礼”与“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B.仁政的具体表现有“恭”“宽”“信”“敏”“惠”等五种特质,这些也是制定 和实施种种礼制规范所遵循的内在理念。 C.“礼”与“仁”互相为用,不可分割,在儒家理念中,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 离不开“礼”,即政治上最大的“理”。 D.“仁”是内在的理念,“礼”是外显的规则,礼是仁的具体而现实的反映,礼与 仁相结合方能更好地体现各自的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尽管传统礼制有其封建质核,但礼和礼制于人而言是立身处世、人际交往的准则, 于社会而言,有益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 B.儒家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施行仁政,孔子认为,用道德教化去引导百姓,用 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有耻且格”。 C.“仁”的原初含义是人与人的亲善关系,古代典籍中“洵美且仁”“体仁足以长 人”等理念都是先秦族群社会血缘亲情关系的反映。 D.在先秦族群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内,权利义务的关系由长者主导,这确立了 千年不变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仁政的五项特质,其实可以作为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对每个人如何立
身处世大有指导意义。 B.“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体现的是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 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此可见,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 C.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道德原则 恰恰是原生儒家观念的反映。 D.无论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 是仁爱观念由血缘亲情外推而产生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寿彝的通史情缘 白寿彝(1909-2000是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国通史编纂领域建树 颇丰。近代以来,撰写中国通史始终是众多中国史家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白寿彝先生 总主编的多卷本巨制一—《中国通史》将这一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62年,白寿彝先生参加了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史学大会。国际友人向中国代表表 达了希望看到新中国史学家编写的历史著作的心声。作为历史学家,他深受感动和鼓舞, 决意要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撰写一部中国通史。197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编写中国通 史的任务,相关部门曾两次组织写作班子,但都没有成功。此时,白寿彝撰写中国通史 的信念依旧坚定不移:“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长这么丰富的历史,我们不能满足 那么简单的几本小书,这跟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不相称。”白先生将撰写中国通史作为 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1974年,白寿彝再次访问巴基斯坦,国际学者纷纷打听中国历史新著情况。白先生 无言以对,心里很难过。虽然距离上次访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中国仍处于“文革” 时期,不可能拿出新成果来。 白寿彝从1977年组织精干力量编撰小型中国通史。1979年,他将30万字的《中国 通史纲要》交付出版社。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总数逾百万册,并 有英、日、德、法等多个语种版本问世,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1980年,《中国通史纲要》完成出版后,白寿彝就开始了大型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 而此时的他已年逾古稀。一个学者已经走过了70年的人生道路,还能实现编撰《中国通 史》这个夙愿吗?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白寿彝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说出了一句
- 3 - 身处世大有指导意义。 B.“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体现的是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 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此可见,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 C.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道德原则, 恰恰是原生儒家观念的反映。 D.无论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 是仁爱观念由血缘亲情外推而产生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白寿彝的通史情缘 白寿彝(1909-2000)是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国通史编纂领域建树 颇丰。近代以来,撰写中国通史始终是众多中国史家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白寿彝先生 总主编的多卷本巨制——《中国通史》将这一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62 年,白寿彝先生参加了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史学大会。国际友人向中国代表表 达了希望看到新中国史学家编写的历史著作的心声。作为历史学家,他深受感动和鼓舞, 决意要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撰写一部中国通史。1972 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编写中国通 史的任务,相关部门曾两次组织写作班子,但都没有成功。此时,白寿彝撰写中国通史 的信念依旧坚定不移:“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长这么丰富的历史,我们不能满足 那么简单的几本小书,这跟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不相称。”白先生将撰写中国通史作为 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1974 年,白寿彝再次访问巴基斯坦,国际学者纷纷打听中国历史新著情况。白先生 无言以对,心里很难过。虽然距离上次访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中国仍处于“文革” 时期,不可能拿出新成果来。 白寿彝从 1977 年组织精干力量编撰小型中国通史。1979 年,他将 30 万字的《中国 通史纲要》交付出版社。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总数逾百万册,并 有英、日、德、法等多个语种版本问世,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1980 年,《中国通史纲要》完成出版后,白寿彝就开始了大型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 而此时的他已年逾古稀。一个学者已经走过了 70 年的人生道路,还能实现编撰《中国通 史》这个夙愿吗?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白寿彝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说出了一句
平实却也极不平凡的话:“我70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 20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一个70岁的老人而言,却意味 着他生命的全部。1979年,年届古稀的白寿彝雄心勃勃,腰板挺直,步履矫健,笑声朗 朗,全无老年人的暮气。但1400万字书稿的修改与审定,以及纷繁复杂到常人无法想象 的组织协调工作,耗去了他整整20年的光阴。1999年,当人们欢欣鼓舞聚集在北京庆贺 白寿彝先生九十华诞和《中国通史》全部出版之际,他却连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位睿智的老人,为了编纂这部巨著已罄尽了所有。 在《中国通史》长达20年的编撰过程中,仅主编就有20多位,作者达500位之多, 而一个耄耋老人毫无怨言地承担下了所有的组织协调工作 从1975年,白寿彝提出编撰《中国通史》的倡议,得到了众多响应,到1983年《中 国通史》编纂课题被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整整八年,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完全靠 着白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开展工作 白寿彝不放弃任何机会孜孜不倦地工作,包括四次住院手术和去北戴河疗养的日子。 他每次都把病房当作工作室,资料书稿堆满了整个房间。在双目几近失明的状态下,他 凭借顽强的毅力,采用耳听口述的方式,完全通过思维能力组织文稿的写作和审定。在 审稿过程中,白先生非常认真,遇到任何疑点,一定要核实 就这样,白寿彝坚持将1400万字的书稿审阅、修改完成。19年3月,由他总主编 的12卷22册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相关链接】 在《中国通史》众多的主编和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白寿彝相交多年的挚友,如考 古学家苏秉琦,甲骨文专家胡厚宣,科技史专家王振铎,语言学家季羡林,历史学家周一良、 何兹全、韩儒林、史念海、王毓铨、陈旭麓、韩国磐、陈光崇等等。著名史学家侯外庐担任 全书编撰工作的顾问。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大多数史学家来说,撰写通史是一生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是最伟大的事业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是这一伟大事业的最高峰 B.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量极大,并 有多种语言的译本,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C.《中国通史》的编撰让年届古稀的白寿彝一扫老年人的暮气,变得雄心勃勃,腰板挺
- 4 - 平实却也极不平凡的话:“我 70 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 20 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一个 70 岁的老人而言,却意味 着他生命的全部。1979 年,年届古稀的白寿彝雄心勃勃,腰板挺直,步履矫健,笑声朗 朗,全无老年人的暮气。但 1400 万字书稿的修改与审定,以及纷繁复杂到常人无法想象 的组织协调工作,耗去了他整整 20 年的光阴。1999 年,当人们欢欣鼓舞聚集在北京庆贺 白寿彝先生九十华诞和《中国通史》全部出版之际,他却连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位睿智的老人,为了编纂这部巨著已罄尽了所有。 在《中国通史》长达 20 年的编撰过程中,仅主编就有 20 多位,作者达 500 位之多, 而一个耄耋老人毫无怨言地承担下了所有的组织协调工作。 从 1975 年,白寿彝提出编撰《中国通史》的倡议,得到了众多响应,到 1983 年《中 国通史》编纂课题被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整整八年,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完全靠 着白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开展工作。 白寿彝不放弃任何机会孜孜不倦地工作,包括四次住院手术和去北戴河疗养的日子。 他每次都把病房当作工作室,资料书稿堆满了整个房间。在双目几近失明的状态下,他 凭借顽强的毅力,采用耳听口述的方式,完全通过思维能力组织文稿的写作和审定。在 审稿过程中,白先生非常认真,遇到任何疑点,一定要核实。 就这样,白寿彝坚持将 1400 万字的书稿审阅、修改完成。1999 年 3 月,由他总主编 的 12 卷 22 册 1400 万字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相关链接】 在《中国通史》众多的主编和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白寿彝相交多年的挚友,如考 古学家苏秉琦,甲骨文专家胡厚宣,科技史专家王振铎,语言学家季羡林,历史学家周一良、 何兹全、韩儒林、史念海、王毓铨、陈旭麓、韩国磐、陈光崇等等。著名史学家侯外庐担任 全书编撰工作的顾问。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对于大多数史学家来说,撰写通史是一生的 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是最伟大的事业。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是这一伟大事业的最高峰。 B.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量极大,并 有多种语言的译本,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C.《中国通史》的编撰让年届古稀的白寿彝一扫老年人的暮气,变得雄心勃勃,腰板挺
直,步履矫健,笑声朗朗 D.白寿彝说:“我70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这句话体现出他对编撰《中国通史》这 事业的热爱和珍惜,以及“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学术品格和追求。 5.白寿彝在古稀之年开始编撰《中国通史》,并最终完成,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壮举。促使他 成功的外在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文中说白寿彝先生的编纂工作是靠着他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展开的,文中体现了他 的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 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或许 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连长把十几颗手榴弹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 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 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连长捆好手榴弹,他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 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陪 你战斗到底!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 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 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
- 5 - 直,步履矫健,笑声朗朗。 D.白寿彝说:“我 70 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这句话体现出他对编撰《中国通史》这一 事业的热爱和珍惜,以及“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学术品格和追求。 5.白寿彝在古稀之年开始编撰《中国通史》,并最终完成,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壮举。促使他 成功的外在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6.文中说白寿彝先生的编纂工作是靠着他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展开的,文中体现了他 的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 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或许 有 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连长把十几颗手榴弹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 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 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连长捆好手榴弹,他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 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陪 你战斗到底!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 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 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