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植物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 第二节土壤养分有效性与土壤肥力 第三节植物根际营养
第二章 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植物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 第二节 土壤养分有效性与土壤肥力 第三节 植物根际营养
第一节植物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 养
第一节 植物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
作物根系的形成和在土壤中的分布 1、根系的形成 作物种子萌发后,先伸出幼根,然后再长出幼苗 双子叶植物,如棉花、大豆等的胚根直接生长,形 成主根或直根。主根上生出侧根,侧根上再分出次级侧 根,这样反复分支,形成一个根体系叫直根系。 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作物发芽过程中形成不止 条种子根。当幼苗长出后在胚芽鞘节处长出几条次生根 (永久根)。次生根和种子根上再产生侧根,侧根再分 支,就形成须根系。由于这些根系周围无分生组织, 般只能伸长,不能加粗,所以不能形成明显的主根
一、作物根系的形成和在土壤中的分布 • 1、根系的形成 • 作物种子萌发后,先伸出幼根,然后再长出幼苗。 • 双子叶植物,如棉花、大豆等的胚根直接生长,形 成主根或直根。主根上生出侧根,侧根上再分出次级侧 根,这样反复分支,形成一个根体系叫直根系。 • 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作物发芽过程中形成不止一 条种子根。当幼苗长出后在胚芽鞘节处长出几条次生根 (永久根)。次生根和种子根上再产生侧根,侧根再分 支,就形成须根系。由于这些根系周围无分生组织,一 般只能伸长,不能加粗,所以不能形成明显的主根
2、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禾本科作物的根系最深可达2~25米, 但是一般耕作层的根量占总根量的60 80%以上 双子叶植物的主根在上部15厘米左右 比较粗大。其上着生的侧根向外伸展, 到30-40厘米时急占向下生长,最深可达 2米,甚至5~10米(苜蓿)。但耕层根 量占总根量的80%以上。 因此,养分吸收以耕层为主,施肥也 应在耕层
• 2、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 禾本科作物的根系最深可达2~2.5米, 但是一般耕作层的根量占总根量的60~ 80%以上。 • 双子叶植物的主根在上部15厘米左右 比较粗大。其上着生的侧根向外伸展, 到30-40厘米时急占向下生长,最深可达 2米,甚至5~10米(苜蓿)。但耕层根 量占总根量的80%以上。 • 因此,养分吸收以耕层为主,施肥也 应在耕层
根系形态指标 1、根系长度 LA=根系总长度(cm)/土壤表面积(cm2) 2、根系直径0.3mm ·3、根系表面积 4、根系密度 Z1=2n r m,+m2 + m3 其中:I为根系密度,m为3个主平面单位面积上的根轴数 5、根毛(长0.1-15mm,直径0005~0.025mm,密度 50~5亿个/米2);根毛对磷的吸收有重要作用 6、根尖数(对Ca2、Fe2等养分吸收很重要)
二、根系形态指标 • 1、根系长度 • LA =根系总长度(cm)/土壤表面积(cm2) • 2、根系直径 0.3mm • 3、根系表面积 • 4、根系密度 • 其中: LV为根系密度,m为3个主平面单位面积上的根轴数 • 5、根毛(长0.1-1.5mm,直径0.005~0.025mm,密度 50 ~5亿个/米2);根毛对磷的吸收有重要作用。 • 6、根尖数(对Ca2+ 、Fe2+等养分吸收很重要) 3 m1 m2 m3 m + + = Lv = 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