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X I aozhangz I 语文(满分120,时间120分钟) 第|卷 注:该试卷是我千辛万苦整理出来的,实在不容易,希望给你的学习或工作带来方便。 课内文章阅读(本大题共12小题,4、8、12小题,每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 27分) 阅读《看云识天气》片段,回答1~4题 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 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 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 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 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1.下面词语中得“薄”,与选文中“一层薄云”中得“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薄板 淡薄 C.薄弱 D.薄暮 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所在的一项是 A.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 B.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C.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 D.雨雪也就降临了 3.选文中写云层由“卷层云”到“高层云”再到“雨层云”,其变化的特点是 A.越来越低,越来越薄 B.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C.越来越低,越来越厚 D.越来越高,越来越薄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表达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一定要下雨或下雨 B.意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会下雨或下雪 C.意在说明以往是一定会下雨或下雪的 D.强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下雨或下雪。 阅读《敬畏自然》片段,回答5~8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 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丕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 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008 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xiaozhangzi 语 文(满分 120,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 注:该试卷是我千辛万苦整理出来的,实在不容易,希望给你的学习或工作带来方便。 一、课内文章阅读(本大题共 12 小题,4、8、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其余每小题 2 分。共 27 分) 阅读《看云识天气》片段,回答 1~4 题 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 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 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 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 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1. 下面词语中得“薄”,与选文中“一层薄云”中得“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薄板 B. 淡薄 C. 薄弱 D. 薄暮 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所在的一项是 A.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 B.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C.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 D.雨雪也就降临了 3.选文中写云层由“卷层云”到“高层云”再到“雨层云”,其变化的特点是 A.越来越低,越来越薄 B.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C.越来越低,越来越厚 D.越来越高,越来越薄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表达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一定要下雨或下雨。 B.意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会下雨或下雪 C.意在说明以往是一定会下雨或下雪的。 D.强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下雨或下雪。 阅读《敬畏自然》片段,回答 5~8 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 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 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
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 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週,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 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 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 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 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 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 任的。 5.选文中直接表达了对大自然褒扬的一组词语是 A.相形见绌 高深莫测 B.精巧绝伦 深邃高超 C.不值一提 相互协调 D.不可思议 不能胜任 6.选文中的第二话,连续用了“无论是……,还是……”这样的句式,要强调的是 A.大自然丰富多彩 B.大自然中的物质差别极大 C.生命有美丑之分,物质有大小之别 D.一切都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7.选文要表达的意思是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C.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D.大自然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 8.选文在论证的时候,用了对比的方法,构成对比的双方是 A.苍蝇蚊子鲜花绿草 B.“死”的物质和丰富多彩的生命 C.人体细胞和人的大脑 D.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回答9~12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剌: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 10.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 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 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 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 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 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 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 任的。 5.选文中直接表达了对大自然褒扬的一组词语是 A.相形见绌 高深莫测 B.精巧绝伦 深邃高超 C.不值一提 相互协调 D.不可思议 不能胜任 6.选文中的第二话,连续用了“无论是……,还是……”这样的句式,要强调的是 A.大自然丰富多彩 B.大自然中的物质差别极大 C.生命有美丑之分,物质有大小之别 D.一切都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7.选文要表达的意思是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C.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D.大自然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 8.选文在论证的时候,用了对比的方法,构成对比的双方是 A.苍蝇蚊子鲜花绿草 B.“死”的物质和丰富多彩的生命 C.人体细胞和人的大脑 D.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回答 9~12 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 10.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 D.皆朝于齐 1.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3分) 二、古诗文默写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3.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文上下句。(5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14.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3分) “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 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 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节选,回答15~16题。(4分)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 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15诗中的“那里”具体指的是哪里?(2分) 16诗中把“那里”比作“太阳”和“春”,说明“那里”具有怎样的特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阅读曾巩《墨池记》节选,回答17~19题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11.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3 分) 二、古诗文默写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2 分) 13.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文上下句。(5 分) ⑴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⑵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⑶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⑷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⑸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鱼我所欲也》) 14.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3 分) “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 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 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节选,回答 15~16 题。(4 分)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 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15.诗中的“那里”具体指的是哪里?(2 分) 16.诗中把“那里”比作“太阳”和“春”,说明“那里”具有怎样的特点?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 分) 阅读曾巩《墨池记》节选,回答 17~19 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 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 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 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 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②洼然:低深之状。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 川内使。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 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岂信然邪信然 羲之之书晚乃善 1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 19.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陆文夫《脚步声》节选,回答20~24题。(15分)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 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 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 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 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 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 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 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 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 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 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 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 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 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 ②洼然:低深之状。 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 川内使。 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 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岂信然..邪 信然: 羲之之书晚乃善. 善: 1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 19.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 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 阅读陆文夫《脚步声》节选,回答 20~24 题。(15 分)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 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 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 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 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 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 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 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 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 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
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 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 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 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己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 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 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 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 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 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摘自《北京文学》2001年第10期)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20、文中使用典故和引用诗句,请根据提示填空。(2分) (1)“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 是 (2)“雄鸡一唱天下白”最早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 唱天下白”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化为“ 万方乐奏有 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字以内)(3分) 22、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 的“怕”有何不同。(3分) ①“怕”的对象不同 ②“怕”的程度不同: ③“怕”的感悟不同: 23、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侧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 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3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 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 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 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 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 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 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 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 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摘自《北京文学》2001 年第 10 期)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 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20、文中使用典故和引用诗句,请根据提示填空。(2 分) ⑴“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 是 ⑵“雄鸡一唱天下白”最早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 一唱天下白”;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化为“ ,万方乐奏有 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 字以内)(3 分) 22、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 的“怕”有何不同。(3 分) ① “怕” 的对象不同: ②“怕” 的程度不同: ③“怕” 的感悟不同: 23、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侧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 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