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酌油知之。 10、“康肃笑而遣之”的“笑”字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6.静安区、青浦区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人用“□和“□”形容友人此去漂泊无定的生活。(每格1字)(2分) 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联写送别的环境清新如画。 B、第二联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不舍。 C、第三联点出黄昏,更显愁苦之深。 D、第四联借“班马鸣”道出惜别之意 (二)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曾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 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本文选自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 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D、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7闵行区
6 以 . 我酌油知之。 10、“康肃笑而遣之”的“笑”字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4 分) 6.静安区、青浦区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6-7 题(4 分)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人用“ ”和“ ”形容友人此去漂泊无定的生活。(每格 1 字)(2 分) 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联写送别的环境清新如画。 B、第二联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不舍。 C、第三联点出黄昏,更显愁苦之深。 D、第四联借“班马鸣”道出惜别之意。 (二) 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8 分)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 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齐师伐我”中的“我”指_______。(2 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D、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7.闵行区
(二)阅读下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歌中的“乡关”的意思是 7、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 B、诗歌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多个角度描绘了黄鹤楼的景色。 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 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 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 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8、本文的作者是 ,节选自《 》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陈胜以“公”、“壮士”等来称呼“徒属”,使自己的话语更有感染力 B、“遇雨”、“失期”、“失期当斩”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
7 (二)阅读下首诗,完成第 6-7 题(4 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歌中的“乡关”的意思是 (1 分) 7、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 B、诗歌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多个角度描绘了黄鹤楼的景色。 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8 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 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 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 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8、本文的作者是 ,节选自《 》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 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 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陈胜以“公”、“壮士”等来称呼“徒属”,使自己的话语更有感染力。 B、“遇雨”、“失期”、“失期当斩”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