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 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项,“酬”意为“酬谢”。这句话 意思是,用选任馆职来答谢他。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査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 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 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相约三月份到 江南一带游玩”理解错误,原文中“而不能办三月粮”意思是不能准备三个月的粮食。故选D。 【7题详解】 此题考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 实,以直译为主。(1)要点:啧啧,赞叹:汗血,珍贵少有的人才:蹀躞,小步走路:康庄, 通达的大路。(2)要点:不自言,宾语前置,不言自:执鞭,举鞭为人驾车,表示景仰追随; 忻慕,高兴而仰慕 【8题详解】 本题考査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题干为“概括汤显祖读 书为文的特点”,要从读书和写作两方面进行概括。关于读书,根据第三段“掷书万卷,做蠹 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可知他读书沉迷专注:第四段“公于书无所不读”“尤攻文 选”,可知他读书广博而又有专攻。写作方面,根据第四段“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可知他 写文善于模仿:“实驾元人之上”可知他写作水平高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査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从小聪慧过人,卓尔不群。体格挺拔,眉清目秀。见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 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 项,“酬”意为“酬谢”。这句话 意思是,用选任馆职来答谢他。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 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 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 项,“相约三月份到 江南一带游玩”理解错误,原文中“而不能办三月粮”意思是不能准备三个月的粮食。故选 D。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 实,以直译为主。(1)要点:啧啧,赞叹;汗血,珍贵少有的人才;蹀躞,小步走路;康庄, 通达的大路。(2)要点:不自言,宾语前置,不言自;执鞭,举鞭为人驾车,表示景仰追随; 忻慕,高兴而仰慕。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题干为“概括汤显祖读 书为文的特点”,要从读书和写作两方面进行概括。关于读书,根据第三段“掷书万卷,做蠹 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可知他读书沉迷专注;第四段“公于书无所不读”“尤攻文 选”,可知他读书广博而又有专攻。写作方面,根据第四段“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可知他 写文善于模仿;“实驾元人之上”可知他写作水平高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从小聪慧过人,卓尔不群。体格挺拔,眉清目秀。见
到他的人称赞说:“汤家有这样的孩子。”五岁能写文对诗。考验他时就会作答,再考验他 还会作答。考验多次没有为难的神情。13岁时参加督学公试,补为弟子员。每次考试一定会 在同类中称雄。庚午年在乡间被举荐,年龄也就二十岁。见的人又再次喷啧称赞:“这是汗血 宝马一样的人,可以达到日行千里的才能,不是只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小步走的人。” 丑年参加会试,张居正派他的党羽用中举来引诱他,但是先生不答应。说:“我不敢 像女子一样失去贞洁。”先生虽然是一个老孝廉,但是更加的名声鹊起,天下的人更把拜望 他当做幸运。等到癸未年间考中进士,张居正已经去世了,那些依附的人都离开了。先生于 是叹息:“假设我因为依附被任用,不也会因为依附而失败吗?”当时辅佐蒲州、苏州两个 人,他们的孩子都考中进士,是同师受业之友。于是他们想要邀请他入幕,用选任馆职来答 谢他,但是先生全都不答应,也像当时拒绝张居正时的原因一样 因为喜欢留在山川,请求做南太常博士。到任后就关上门足不出户,没有一点做官的想 法。打开书,像书虫一样沉浸其中,每天到了深夜读书声也不停。家人笑话他说:“老博士 看书干什么?”他说:“我读我的书,不管是不是博士。”不久,凭借博士调任南祠部郎。 部里虽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先生对待职责非常谨慎。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阻塞言路, 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待了很久,又调转为遂昌令。又因为矿产的税务有很多错误,与 计吏一同上京之时,便向吏部尚书请求辞官回家。虽然主爵、典选、御史大夫都挽留他,但 先生却义无反顾,辞官隐居而去不可挽回 在家中,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的仪仗往往停满了巷子,但是他不邀请迎接。就算是有当 时的大事,不是引起公愤的事情不会谈论。别人劝他请托说情拉关系。他说:“我不能拿着 我的脸面和口舌去博取金钱,做不知道后人怎么评论的事情。”指着床上的书说:“有这些 就不贫困。”先生没有不读的书,尤其擅长研究《文选》,合上书背诵,不错一个字。对于诗 文没有不模仿写作的,尤其精通西京六朝青莲少陵这些人的文风。先生又把剩余的部分写成 传奇,像《紫箫》、《还魂》这些剧本,水平确实是超出所有人。每写完一个曲子,让小史歌 唱,自己为他应和,歌声响震天际。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神仙 先生和我约定游览灵岩虎丘的山川,却不能筹办三个月的粮食,犹豫着放弃了。但是先 生不说自己贫困,别人也不知道他贫困。先生难道不是坚信自己的本心吗?我即使是给他拿 着马鞭赶车,也是高兴钦慕的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到他的人称赞说:“汤家有这样的孩子。”五岁能写文对诗。考验他时就会作答,再考验他 还会作答。考验多次没有为难的神情。13 岁时参加督学公试,补为弟子员。每次考试一定会 在同类中称雄。庚午年在乡间被举荐,年龄也就二十岁。见的人又再次啧啧称赞:“这是汗血 宝马一样的人,可以达到日行千里的才能,不是只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小步走的人。” 丁丑年参加会试,张居正派他的党羽用中举来引诱他,但是先生不答应。说:“我不敢 像女子一样失去贞洁。”先生虽然是一个老孝廉,但是更加的名声鹊起,天下的人更把拜望 他当做幸运。等到癸未年间考中进士,张居正已经去世了,那些依附的人都离开了。先生于 是叹息:“假设我因为依附被任用,不也会因为依附而失败吗?”当时辅佐蒲州、苏州两个 人,他们的孩子都考中进士,是同师受业之友。于是他们想要邀请他入幕,用选任馆职来答 谢他,但是先生全都不答应,也像当时拒绝张居正时的原因一样。 因为喜欢留在山川,请求做南太常博士。到任后就关上门足不出户,没有一点做官的想 法。打开书,像书虫一样沉浸其中,每天到了深夜读书声也不停。家人笑话他说:“老博士 看书干什么?”他说:“我读我的书,不管是不是博士。”不久,凭借博士调任南祠部郎。 部里虽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先生对待职责非常谨慎。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阻塞言路, 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待了很久,又调转为遂昌令。又因为矿产的税务有很多错误,与 计吏一同上京之时,便向吏部尚书请求辞官回家。虽然主爵、典选、御史大夫都挽留他,但 先生却义无反顾,辞官隐居而去不可挽回。 在家中,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的仪仗往往停满了巷子,但是他不邀请迎接。就算是有当 时的大事,不是引起公愤的事情不会谈论。别人劝他请托说情拉关系。他说:“我不能拿着 我的脸面和口舌去博取金钱,做不知道后人怎么评论的事情。”指着床上的书说:“有这些 就不贫困。”先生没有不读的书,尤其擅长研究《文选》,合上书背诵,不错一个字。对于诗 文没有不模仿写作的,尤其精通西京六朝青莲少陵这些人的文风。先生又把剩余的部分写成 传奇,像《紫箫》、《还魂》这些剧本,水平确实是超出所有人。每写完一个曲子,让小史歌 唱,自己为他应和,歌声响震天际。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神仙。 先生和我约定游览灵岩虎丘的山川,却不能筹办三个月的粮食,犹豫着放弃了。但是先 生不说自己贫困,别人也不知道他贫困。先生难道不是坚信自己的本心吗?我即使是给他拿 着马鞭赶车,也是高兴钦慕的。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籬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査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 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 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 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 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 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10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査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 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 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0.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9.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 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 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 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 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 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 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 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 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