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亚麻酸 a-亚麻酸在大豆油、菜子油、葵花籽油中都有一定的含量,相对于亚油酸而言,α 亚麻酸的资源和日常可获得性要差很多,但在一些藻类与微生物中存在较多的α-亚麻酸资 源。a-亚麻酸含量较高的一些植物油脂资源可参见表8-3。 表8-3一些高a-亚麻酸含量的植物油脂资源 油脂资源 a-亚麻酸含量% 油脂资源 a-亚麻酸含量% 苏子油 亚麻荞油 33~37.5 罗勒籽油 44~65 大麻子油 拉曼油 紫花苜蓿油 84.5 亚麻仁油 40~61 葫芦巴籽油 14~22 甜紫花南芥油 芥子油 6~18 乌桕油 41~54 胡桃油 10.7~16.2 3.Y-亚麻酸 含量较高的y-亚麻酸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食物中不太常见,而且因其含量比例低很难 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可利用资源,如燕麦和大麦中的脂质含有0.25%~10%的γ-亚麻酸,乳脂 中含0.1%0.35%。现已发现一些植物的油籽中含有较为丰富的γ-亚麻酸。见表8-4 表8-4几种富含γ-亚麻酸的植物油脂资源 资源油脂 种子含油率(%) Y-亚麻酸含量(%) 月见草油 15~30 玻璃苣油 19~25 黑加仑油 13~30 15~20 黑穗醋栗油 30 4.DHA和EPA 陆地植物油中几乎不含EPA与DHA,在一般陆地动物油中也测不出。但高等动物的某 些器官与组织中,例如眼、脑、睾丸等中含有较多的DHA。海藻类及海水鱼是EPA与DHA 的重要来源,在海产鱼油中或多或少地含有AA、EPA、DPA、DHA四种脂肪酸,以EPA 和DHA的含量较高。表8-5列出了我国几种水产原料动、植物油中的EPA和DHA的含量 表8-5我国几种水产原料动、植物油中的EPA和DHA的含量(%) 来源 EPA DHA 来源 EPA DHA 沙丁鱼 8.5 16.03海条虾 l18 15.6 鲐鱼 74 8梭子蟹 5.6 12.2 马鲛 1.1草鱼 带鱼 144鲤鱼 4.7 海鰻 16.5鲫鱼 鲨 鲫鱼卵 3.9 12.2 小黄鱼 褐指藻 白姑鱼 盐藻 l1.3 13.0 螺旋藻 32.8
6 2.α-亚麻酸 α-亚麻酸在大豆油、菜子油、葵花籽油中都有一定的含量,相对于亚油酸而言,α- 亚麻酸的资源和日常可获得性要差很多,但在一些藻类与微生物中存在较多的α-亚麻酸资 源。α-亚麻酸含量较高的一些植物油脂资源可参见表 8-3。 表 8-3 一些高α-亚麻酸含量的植物油脂资源 油脂资源 α-亚麻酸含量% 油脂资源 α-亚麻酸含量% 苏子油 44~70 亚麻荞油 33~37.5 罗勒籽油 44~65 大麻子油 15~30 拉曼油 66 紫花苜蓿油 84.5 亚麻仁油 40~61 葫芦巴籽油 14~22 甜紫花南芥油 46 芥子油 6~18 乌桕油 41~54 胡桃油 10.7~16.2 3.γ-亚麻酸 含量较高的γ-亚麻酸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食物中不太常见,而且因其含量比例低很难 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可利用资源,如燕麦和大麦中的脂质含有 0.25%~1.0%的γ-亚麻酸,乳脂 中含 0.1%~0.35%。现已发现一些植物的油籽中含有较为丰富的γ-亚麻酸。见表 8-4。 表 8-4 几种富含γ-亚麻酸的植物油脂资源 资源油脂 种子含油率(%) γ-亚麻酸含量(%) 月见草油 15~30 7~15 玻璃苣油 30 19~25 黑加仑油 13~30 15~20 黑穗醋栗油 30 17 4.DHA 和 EPA 陆地植物油中几乎不含 EPA 与 DHA,在一般陆地动物油中也测不出。但高等动物的某 些器官与组织中,例如眼、脑、睾丸等中含有较多的 DHA。海藻类及海水鱼是 EPA 与 DHA 的重要来源,在海产鱼油中或多或少地含有 AA、EPA、DPA、DHA 四种脂肪酸,以 EPA 和 DHA 的含量较高。表 8-5 列出了我国几种水产原料动、植物油中的 EPA 和 DHA 的含量。 表 8-5 我国几种水产原料动、植物油中的 EPA 和 DHA 的含量(%) 来 源 EPA DHA 来 源 EPA DHA 沙丁鱼 8.5 16.03 海条虾 11.8 15.6 鲐鱼 7.4 22.8 梭子蟹 15.6 12.2 马鲛 8.4 31.1 草鱼 2.1 10.4 带鱼 5.8 14.4 鲤鱼 1.8 4.7 海鳗 4.1 16.5 鲫鱼 3.9 7.1 鲨 5.1 22.5 鲫鱼卵 3.9 12.2 小黄鱼 5.3 16.3 褐指藻 14.8 2.2 白姑鱼 4.6 13.4 盐藻 - 4.2 银鱼 11.3 13.0 螺旋藻 32.8 5.4
鳙鱼 19.5小球藻 337角毛藻 0.5 32.7对虾(养殖) l1.2 (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资源 1962年 Ewin和 Bloch用人工方法培养某些纤毛纲原生动物( Ciliated Protoza),测 定其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发现5个种中有4个种γ-亚麻酸含量达到30%以上。 由于动物、植物资源的种种限制,人们将寻求PUFA的目光转向微生物资源。而微生物本 身具有低成本,培养迅速,生产周期短,可以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因而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PUFA广泛存在于微藻类、细菌真菌的细胞中,但不同种类以及不同菌株含量及组成不同。 表8-6列出了一些γ-亚麻酸含量较高的微生物。 表8-6富含γ-亚麻酸的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 γ-亚麻酸的含量(总脂肪酸,%) 爪哇毛霉 15~18 深黄被孢霉 3~11 不明毛霉 l1~14 拉曼被毛霉 雅致小克银汉霉 枝霉 拉草式毛霉 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析 对脂肪酸的分析首推气相色谱法。为提高分离有效性,常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 转变成甲酯。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所采用的甲基转移技术有多种,一般常在酸性催化剂(如 HCl、H2SO4、BF、BCl3等)存在的甲醇中进行酯化,且要保证甲酯化试剂绝对干燥,脂肪 酸甲酯通过气相色谱柱后可通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天然存在的甘油三酯经过 薄层色谱分离后,可以不经衍生化,根据其碳数或分子量,通过8-~15m长的装填甲基、二 甲基或甲苯基硅酮树脂的毛细管柱分离进行分析。对于个体脂肪酸分子结构的确认可以采用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银离子硅胶柱色谱或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也可被用来分离分析脂肪酸,前者 在很多场合用于个体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分离的前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脂肪酸时,也 采用衍生化处理以便于分离或者扩大检测限。脂肪酸经9-蒽基重氮甲烷(ADAM)衍生化 处理后,在高效液相色谱装置中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ADAM和羧基结合后增加了脂肪酸 的疏水性,从而比未经衍生化的脂肪酸在反相柱上滞留时间更长,最终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荧光检测器在脂肪酸的荧光衍生物的检测和定量上有特效。荧光光散射检测器(ELSD)和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则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时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有时被 作为通用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也可和质谱结合,用于脂肪酸的定量分离与鉴定。 新近发展起来的、配备了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者是紫外检测器的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 (SFC)已被用来分析脂肪酸、甘油三酯及它们的衍生物。超临界流体色谱能按双键数、双 键特定与链长来分离甘油三酯及其脂肪酸 酶技术也开始用于脂肪酸的分析。许多专业文献都提到磷脂酶、胰脂酶对甘油三酯的立
7 鳙鱼 10.8 19.5 小球藻 35.2 8.7 鱿 11.7 33.7 角毛藻 6.4 0.5 乌贼 14.0 32.7 对虾(养殖) 14.6 11.2 (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资源 1962年Eywin和Bloch用人工方法培养某些纤毛纲原生动物(Cilliated Protoza),测 定其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发现5个种中有4个种γ-亚麻酸含量达到30%以上。 由于动物、植物资源的种种限制,人们将寻求PUFA的目光转向微生物资源。而微生物本 身具有低成本,培养迅速,生产周期短,可以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因而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PUFA广泛存在于微藻类、细菌真菌的细胞中,但不同种类以及不同菌株含量及组成不同。 表8-6列出了一些γ-亚麻酸含量较高的微生物。 表 8-6 富含γ-亚麻酸的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 γ-亚麻酸的含量(总脂肪酸,%) 爪哇毛霉 15~18 深黄被孢霉 3~11 不明毛霉 11~14 拉曼被毛霉 26 雅致小克银汉霉 18 枝霉 20 拉草式毛霉 31 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析 对脂肪酸的分析首推气相色谱法。为提高分离有效性,常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 转变成甲酯。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所采用的甲基转移技术有多种,一般常在酸性催化剂(如 HCl、H2SO4、BF3、BCl3 等)存在的甲醇中进行酯化,且要保证甲酯化试剂绝对干燥,脂肪 酸甲酯通过气相色谱柱后可通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天然存在的甘油三酯经过 薄层色谱分离后,可以不经衍生化,根据其碳数或分子量,通过 8~15m 长的装填甲基、二 甲基或甲苯基硅酮树脂的毛细管柱分离进行分析。对于个体脂肪酸分子结构的确认可以采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银离子硅胶柱色谱或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也可被用来分离分析脂肪酸,前者 在很多场合用于个体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分离的前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脂肪酸时,也 采用衍生化处理以便于分离或者扩大检测限。脂肪酸经 9-蒽基重氮甲烷(ADAM)衍生化 处理后,在高效液相色谱装置中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ADAM 和羧基结合后增加了脂肪酸 的疏水性,从而比未经衍生化的脂肪酸在反相柱上滞留时间更长,最终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荧光检测器在脂肪酸的荧光衍生物的检测和定量上有特效。荧光光散射检测器(ELSD)和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则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时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有时被 作为通用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也可和质谱结合,用于脂肪酸的定量分离与鉴定。 新近发展起来的、配备了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者是紫外检测器的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 (SFC)已被用来分析脂肪酸、甘油三酯及它们的衍生物。超临界流体色谱能按双键数、双 键特定与链长来分离甘油三酯及其脂肪酸。 酶技术也开始用于脂肪酸的分析。许多专业文献都提到磷脂酶、胰脂酶对甘油三酯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