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各 论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概念】 凡气味芳香, 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作用】 脾为阴脏,以阳气为用,脾阳健则能运化,故性喜温燥而 恶阴湿,有“脾恶湿而喜燥 ,土爱暖而喜芳香”之说。如果湿 浊中阻,必然影响到脾的运化,而芳香化湿药辛香温燥,有疏 通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复脾健运的功效,中医称之为 “醒脾”或”悦脾” 和胃的作用。部分芳香化湿药以其辛香温 燥之性,兼除四时不正之气,具有芳香解暑,芳香辟秽,芳香 截疟等作用
【概念】 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作用】 脾为阴脏,以阳气为用,脾阳健则能运化,故性喜温燥而 恶阴湿,有“脾恶湿而喜燥,土爱暖而喜芳香”之说。如果湿 浊中阻,必然影响到脾的运化,而芳香化湿药辛香温燥,有疏 通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复脾健运的功效,中医称之为 “醒脾”或“悦脾”和胃的作用。部分芳香化湿药以其辛香温 燥之性,兼除四时不正之气,具有芳香解暑,芳香辟秽,芳香 截疟等作用
【主治】 本类药物主要用治湿阻中焦证,即湿邪困遏脾郫阳,运化失常而引起 的脘腹痞满,食少呕恶,▣甘多涎,便溏苔腻等症。 其中兼能行气者,可行中焦气滞,理脾胃升降气机,而用于湿阻 气滞之脘腹痞满之证; 兼能止呕者,善能调胃和中,泄降上逆之胃气,可用于湿浊、胃 寒、 胃热、脾胃虚弱及妊娠之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等证: 兼能温中者,善能温中散寒,而可用于中寒之脘腹冷痛等。 还可用于湿温,暑湿初起,湿热内蕴,身热不扬,胸脘痞闷等症。 有的药物芳香辟秽,能除四时不正之气,还可用治瘟疫等证。 常用的芳香化湿药有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草豆 蔻、草果等
【主治】 本类药物主要用治湿阻中焦证,即湿邪困遏脾阳,运化失常而引起 的脘腹痞满,食少呕恶,口甘多涎,便溏苔腻等症。 其中兼能行气者,可行中焦气滞,理脾胃升降气机,而用于湿阻 气滞之脘腹痞满之证; 兼能止呕者,善能调胃和中,泄降上逆之胃气,可用于湿浊、胃 寒、胃热、脾胃虚弱及妊娠之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等证; 兼能温中者,善能温中散寒,而可用于中寒之脘腹冷痛等。 还可用于湿温,暑湿初起,湿热内蕴,身热不扬,胸脘痞闷等症。 有的药物芳香辟秽,能除四时不正之气,还可用治瘟疫等证。 常用的芳香化湿药有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草豆 蔻、草果等
藿香 【药用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藿香 广藿香
藿 香 【药用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广藿香 藿香
药性】 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 辛散而不峻烈,微温而不燥热,故能运脾胃 调中焦、化湿浊,为治疗湿阻中焦、中气不运的常用药。 2,呕吐。辛散温通,能化湿浊、运脾胃、和中止呕。 多用 于治疗呕吐,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尤宜。 3.暑湿、 湿温初起。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 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 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 秽浊、疫疬。 本品能化浊辟秽,散邪气,辟恶毒,解时 疫,治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辛散而不峻烈,微温而不燥热,故能运脾胃、 调中焦、化湿浊,为治疗湿阻中焦、中气不运的常用药。 2.呕吐。辛散温通,能化湿浊、运脾胃、和中止呕。多用 于治疗呕吐,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尤宜。 3.暑湿、湿温初起。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 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 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 4.秽浊、疫疬。本品能化浊辟秽,散邪气,辟恶毒,解时 疫,治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