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习题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里填“+”号,错的填“-”号) (1)由于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因此无法准确预言在某一时刻电子所处的位置。() (2)当n等于2时,只能等于1 (3)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取决于n,因此,只要知道了n值,就能知道轨道能级的高低次序 (4)基态氢原子的电子在ls轨道上运动,即在一定半径的球体内运动;当电子受激发跃迁到2p轨道后便在“8”字形轨道上 运动。 () (5)杂化轨道仍是原子轨道 (6)H2S晶体中,分子间共存在两种力,即诱导力和取向力。 (7)稀有气体晶体中,格点上的微粒是原子,说明稀有气体晶体是原子晶体。 (8)氯化氢溶于水后生成H(aq)和Cr(aq),说明氯化氢晶体是离子晶体。 (9)过渡型晶体原子间结合力复杂,因此无法准确知道原子间存在哪些力 2.填空题 (1)25号元素的核外电子分布式为 外层电子构型为,该元素的最高氧化数是,+2价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 式为_:该元素处在周期表第_周期,_族,_区。 (2)有五种元素,其外层电子构型分别为42、325、3d41、4d1055、626p2,这五种元素分别 、,其最高氧化数分别是_、_、_、_、 (3)填充下表 原子序数 原子外层电子构型 未成对电子数 14 (4)填充下表 化学式 分子空间构型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是否极性分子 BeCl 3.解释下列名词 电子云、原子半径、等性杂性、极性分子、格点、金属键 4.比较说明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的质点运动有何不同, 5.下列各组量子数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请改正之 (1)220 (2)31+1 (3)10-1
第二章 习题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里填“+”号,错的填“–”号) (1)由于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因此无法准确预言在某一时刻电子所处的位置。 ( ) (2)当n等于2时,l只能等于1。 ( ) (3)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取决于n,因此,只要知道了n值,就能知道轨道能级的高低次序。 ( ) (4)基态氢原子的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即在一定半径的球体内运动;当电子受激发跃迁到2p轨道后便在“8”字形轨道上 运动。 ( ) (5)杂化轨道仍是原子轨道 ( ) (6)H2S晶体中,分子间共存在两种力,即诱导力和取向力。 ( ) (7)稀有气体晶体中,格点上的微粒是原子,说明稀有气体晶体是原子晶体。 (8)氯化氢溶于水后生成H+ (aq)和Cl-(aq),说明氯化氢晶体是离子晶体。 (9)过渡型晶体原子间结合力复杂,因此无法准确知道原子间存在哪些力。 2.填空题 (1)25号元素的核外电子分布式为 ,外层电子构型为 ,该元素的最高氧化数是 ,+2价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 式为 ;该元素处在周期表第 周期, 族, 区。 ( 2 ) 有 五 种 元 素 , 其 外 层 电 子 构 型 分 别 为 4s 2 、 3s 23p 5 、 3d 54s 1 、 4d 105s 1 、 6s 26p 2 , 这 五 种 元 素 分 别 是 、 、 、 、 ,其最高氧化数分别是 、 、 、 、 。 (3)填充下表 原子序数 原子外层电子构型 未成对电子数 周期 族 区 11 14 26 80 (4)填充下表 化学式 分子空间构型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是否极性分子 BeCl2 CCl4 H2S PCl3 BBr3 3.解释下列名词 电子云、原子半径、等性杂性、极性分子、格点、金属键 4.比较说明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的质点运动有何不同。 5.下列各组量子数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请改正之。 n l m (1) 2 2 0 (2) 3 1 +1 (3) 1 0 –1
(4)23-1 6.写出下列各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并指出它们各属哪种电子构型 Cd2+、Ni2+、Ti 7.试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把下列元素按金属性递减的顺序排列 g、N、Ca、C、B、O、F、Al、Ga、Na 8.为什么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9.下列分子中既有a键,又有键的有哪些? 甲烷(CH4 乙烯(CH2CH2) 乙酸(CH3COOH)甲醚(CH3OCH3) 氮(N2) 联氨(N2H4) 10.判断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的熔、沸点哪个高并解释之。 11.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有哪些? KOH Na,S CO? Na2CO3 Mgo CHCl3 12.下列各晶体熔化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有哪些? SiH4 CH3 COOH CS2 HS SiO Ca(OH) 13.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易溶于水?哪些难溶于水? 甲酸(HC丙酮(CHCH 氯仿(CHCl3)碘单质(l2) 碘化钾(KI 碳化硅(SiC) 14.判断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的熔点高低,并解释之 (1)KBr和BaO(2)NaCl和CsCl (3)H2O和H2S(4)SiCl4和SC (5)正丁烷(C4H10)和正辛烷(CsH18) 5.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熔点高低顺序并解释之。 NaCl HCI HI Mgo KBr 12 16.解释下列金属的熔点高低顺序并解释之。 K<Ca<Sc<Ti<v 17.电负性的涵义是什么?电负性与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何联系? 18.四氯化碳的熔点、沸点低是否说明CCl4分子不稳定?为什么? 19.为什么干冰(CO2晶体)和石英(SO2晶体)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 0.试说明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条件并判断下列物质中含氢键的有哪些 H2SO4、HCl、HNO3、CH3COOH、CH3OCH3、NH3 第三章习题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中填“+”号,错的填“-”号) (1)在恒温恒压下,下面两个反应方程式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
(4) 2 3 –1 6.写出下列各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并指出它们各属哪种电子构型。 Mg2+、Cr3+、Br-、Cd2+、Ni2+、Ti 4+ 7.试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把下列元素按金属性递减的顺序排列。 Mg、N、Ca、C、B、O、F、Al、Ga、Na 8.为什么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9.下列分子中既有 键,又有 键的有哪些? 甲烷(CH4) 乙烯(CH2CH2) 乙酸(CH3COOH) 甲醚(CH3OCH3) 氮(N2) 联氨(N2H4) 10.判断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的熔、沸点哪个高并解释之。 11.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有哪些? KOH Na2S CO2 Na2CO3 MgO CHCl3 12.下列各晶体熔化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有哪些? SiH4 CH3COOH CS2 H2S SiO2 Ca(OH)2 13.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易溶于水?哪些难溶于水? O O 甲酸(HC ) 丙酮(CH3CCH3) OH 氯仿(CHCl3) 碘单质(I2) 碘化钾(KI) 碳化硅(SiC) 14.判断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的熔点高低,并解释之。 (1)KBr和BaO (2)NaCl和CsCl (3)H2O和H2S (4)SiCl4和SiC (5)正丁烷(C4H10)和正辛烷(C8H18) 15.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熔点高低顺序并解释之。 NaCl HCl HI MgO KBr I2 16.解释下列金属的熔点高低顺序并解释之。 K<Ca<Sc<Ti<V 17.电负性的涵义是什么?电负性与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何联系? 18.四氯化碳的熔点、沸点低是否说明CCl4分子不稳定?为什么? 19.为什么干冰(CO2晶体)和石英(SiO2晶体)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 20.试说明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条件并判断下列物质中含氢键的有哪些。 H2SO4、HCl、HNO3、CH3COOH、CH3OCH3、NH3 第三章 习题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中填“+”号,错的填“-”号) (1)在恒温恒压下,下面两个反应方程式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 ( )
2Mg(s)+O2(g)=2MgO(s) Mg (s)+202(g)=MgO(s) (2)反应C(s)+H2O(g>CO(g)+H2(g)为吸热反应 ①由于反应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总和相等,所以改变容器的体积对平衡无影响 ②上述反应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所以反应向左进行。 (3)反应2A(g)+B(g)=2C(g)为放热反应 ①由于(2(")(2n(p”随着反应的进行,C不断增大,A利xB不断减小,平衡常数K°不断增 ②减小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 2选择题(将正确的标号填入空格中) (1)将压力均为100kPa的1LN2和1L的CO2装入50ml的容器中,若温度不变,则N2的分压P(N2)为_kPa (A)100(B)200(C300(D400 (2)某温度下,容器中含有2. Omolo2(g)、30molN2和10moAr(g,若混合气体总压为akPa,则O2(g)的分压为kPa (A) A/3(B)a/6(C)a(D )a/2 (3)反应H2(g)+B(g=2HBr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4×10-2,则反应12H2(g)+12Br(g=HBr的平衡常数为 (A)4×102(B)√4×10-24×102o)√4×102 (4)反应2X+2Y=3Z的反应级数为 (A)4(B)3(C)2(D)无法判断 (5)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活化能降低(B)系统的混乱度增加(C)活化分子分数增加(D)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总数増加 (6)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系统的混乱度增加(B)活化分子分数增加(C)分子运动加快(D)活化能增加 1.填空题 (1)在恒温下,将1.0L2000kPaN2和2.0L300kPaO2充入容积为30L的真空容器后,N2的分压为 O2的分压为 2)某温度下反应2X(g)=Y(g)的k=7.89,若将气体X与Y混合后,X(g)的分压为20265kPa,Y(g)的分压为506625kPa,此 时的反应商为,反应将向进行。 (3)对于反应,其反应级数一定等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_,速率常数的单位由决定,若速率常数的单位是 mo2·L+2·s-l时,该反应是 级反应。 (4)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活化能,速率常数 (5)对于反应Cs)+CO1g)=2COg.△,m(298152)=17247,m请填充下表: k K平衡移动方向 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2Mg(s)+O2(g)=2MgO(s) Mg(s)+ O2(g)=MgO(s) (2)反应C(s)+H2O(g) CO(g)+H2(g)为吸热反应 ①由于反应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总和相等,所以改变容器的体积对平衡无影响。 ( ) ②上述反应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所以反应向左进行。 ( ) (3)反应2A(g)+B(g)=2C(g)为放热反应 ①由于 随着反应的进行,p(C)不断增大,p(A)和p(B)不断减小,平衡常数Kθ不断增 大。 ( ) ②减小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 ) ③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 ) 2.选择题(将正确的标号填入空格中) (1)将压力均为100kPa的1LN2和1L的CO2装入500ml的容器中,若温度不变,则N2的分压P(N2 )为_____kPa. (A)100 (B)200 (C)300 (D)400 (2)某温度下,容器中含有2.0molO2 (g)、3.0molN2和1.0molAr(g),若混合气体总压为akPa,则O2 (g)的分压为_____kPa. (A) A/3 (B)a/6 (C)a (D)a/2 (3)反应H2 (g)+Br2 (g)=2HBr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4×10-2 ,则反应 1/2H2 (g)+1/2Br2 (g)=HBr的平衡常数为_____ (A) (B) (C) (D) (4)反应2X+2Y=3Z的反应级数为 (A)4 (B)3 (C)2 (D)无法判断 (5)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活化能降低 (B)系统的混乱度增加 (C)活化分子分数增加(D)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总数增加 (6)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系统的混乱度增加 (B)活化分子分数增加 (C)分子运动加快 (D)活化能增加 1.填空题 (1) 在恒温下,将1.0L 200.0kPa N2和2.0L 300kPa O2充入容积为3.0L的真空容器后,N2的分压为______,O2的分压为 _______。 (2) 某温度下反应2X(g)=Y(g)的 =7.89,若将气体X与Y混合后,X(g)的分压为20.265kPa,Y(g)的分压为50.6625kPa,此 时的反应商为_____,反应将向____进行。 (3) 对于____反应,其反应级数一定等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______,速率常数的单位由_____决定,若速率常数的单位是 mol-2·L +2·s -1时,该反应是_______级反应。 (4) 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活化能_____,速率常数______。 (5) 对于反应C(s)+CO2 (g)=2CO(g), 请填充下表: k正 k逆 v正 v逆 平衡移动方向 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减小容器的 体积 2.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于密闭容器中进行,若N2和H2的起始压力分别为100kPa和300kPa,达到平衡时的N2的转化率为 10%,问此时的平衡常数为多少 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Cl2(g)=2NOCl(g)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1)写出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 (2)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多少? (3)其他条件不变,若将容器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4)若容器的体积不变,而将NO的浓度增加为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4.在高温时焦碳与CO2的反应为C(s)+CO2(g)=2CO(g),实验测得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36kJ·mor1,计算温度由900K 升高到1000K时,反应速率之比 5.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定义是什么?使用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习题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中填“+”号,错的填“一”号) (1)已知反应Mg)+2O2(g)Mg0s)的△B2m(29815K)=-60183kJ·mo!-1,因此,燃烧 ImolA(g)吸收6013k的热 (2)在恒温恒压下,下面两个反应方程式的焓变相同。 Mg(s)+ 2 O2(gMgO(s) 2Mg(s)+ O(gF2MgO(s) (3)指定稳定态单质的△rm(29815K)、△C棵(29815K和m(29815K)均为零 (4)在恒温恒压下,若反应产物的分子总数比反应物分子总数多,该反应的△Sm (5)在常温常压下,将H2和O2长期混合无明显反应,表明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为正 (6)某反应的ΔHm和ΔSm皆为负值,当温度升高时,ΔGm将增大。() 7)可逆反应平衡时,必有△(mK=0 () (8)吸热反应也可能是自发反应 (9)△Sm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10)某反应的△Gm>0,选取适宜的催化剂可使反应自发进行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25℃和标准状态下,N2和H2反应生成1gNH3(g)时放出271k热量,则△F2(NH3思2985K)等于_J·mp1 (A)-2.71/17(B)2.7l/17(C)-2.71×17(D)2.71×17 (2)已知反应Zm(s)+2O(g)=ZnO(的1(29815K-3483kJ·m-1,Hg)+2O2(g)H9O(s)的△1B2m(29815K) 908300m-,则反应Z)+Hos)∠0Os)+Hg0的AB(29815k)为_J·m-1 (A)-439.1(B)439.11(C)-25747(D)25747
减小容器的 体积 2.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于密闭容器中进行,若N2和H2的起始压力分别为100kPa和300kPa,达到平衡时的N2的转化率为 10%,问此时的平衡常数为多少? 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Cl2(g)=2NOCl(g)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1) 写出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 (2) 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多少? (3) 其他条件不变,若将容器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4) 若容器的体积不变,而将NO的浓度增加为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4.在高温时焦碳与CO2的反应为C(s)+CO2(g)=2CO(g),实验测得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36kJ·mol-1,计算温度由900K 升高到1000K时,反应速率之比。 5.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定义是什么?使用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 习题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中填“+”号,错的填“-”号) (1)已知反应Mg(s)+ O2 (g)=MgO(s)的Δr (298.15K)=-601.83 ,因此,燃烧1molMg(g) 吸收601.83kJ的热 量。 ( ) (2)在恒温恒压下,下面两个反应方程式的焓变相同。 Mg(s)+ O2 (g)=MgO(s) 2Mg(s)+ O2 (g)=2MgO(s) ( ) (3)指定稳定态单质的Δf (298.15K) 、Δf (298.15K)和 (298.15K)均为零。 ( ) ( 4 ) 在 恒 温 恒 压 下 , 若 反 应 产 物 的 分 子 总 数 比 反 应 物 分 子 总 数 多 , 该 反 应 的 ΔrSm 一 定 为 正 值。 ( ) ( 5 ) 在 常 温 常 压 下 , 将 H2 和 O2 长 期 混 合 无 明 显 反 应 , 表 明 该 反 应 的 吉 布 斯 函 数 变 为 正 值。 ( ) (6)某反应的ΔrHm和ΔrSm皆为负值,当温度升高时,ΔrGm将增大。 ( ) (7)可逆反应平衡时,必有Δr (TK)=0。 ( ) (8)吸热反应也可能是自发反应。 ( ) (9)ΔrSm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 (10)某反应的ΔrG m > 0,选取适宜的催化剂可使反应自发进行。 ( )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25℃和标准状态下,N2和H2反应生成1gNH3(g)时放出2.71kJ热量,则Δf (NH3 ,g,298.15K)等于 。 (A) —2.71/17 (B)2.71/17 (C) —2.71×17 (D)2.71×17 (2)已知反应Zn(s)+ O2 (g)=ZnO(s)的Δr (298.15K)= —348.3 ,Hg(l)+ O2 (g)=HgO(s)的Δr (298.15K)= —90.83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r (298.15K)为 。 (A) —439.11 (B)439.11 (C) —257.47 (D)257.47
(3)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多的反应是 (A)CH4(1)+202(g)=CO2(g)+2H2Og) (B)CH4(g)+2O2(g)=CO2(g)+2H2Og) (C)CH4(g)+202(g=CO2(g)+2H2OU) (D)CH4(g)+2O2(g)=CO(g)+2H2O() (4)反应CaO(s)+H2O)=CaOH2(1)在25℃和100kPa时为自发反应,高温时逆反应为自发反应,表明该反应属 于_类型反应 (A)△>0△滑<0(B)△2>0△1Sm>0 (5)下列反应中,熵值增加最多的反应是 (A)4AI(s)+302(g)=2Al2O3(s)(B)Ni(CO)4(s)=N(s)+4CO(g) (C)S(s)+H2(g)=H,S(g) (D)MgCO3(S)=MgO(s)+CO2(g (6)某反应的41将(2985K)=4567·m-1,H)(29815k)=9067·m!-1,据估算该反应处于平衡时的温度 为K。 (A)273(B)298(C)546(D)596 (7)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压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ArN>0,4<0(BHx04-2测 (C)△4<0,△测<0(D) HM (8)下列热力学函数为零的是 (A)S(O2g29815K)(B)△H2滑(12.29815K) (C)△C(Na+,aq298.15K)(D)△12(金刚石,29815K) (9)反应H2(g)+C2(g)=HCg△m(29815K)=-95:2997·m?1,则K (A)5×1038(B)2×103(C)2×1018(D)5×1016 (10)恒温恒压下,反应自发性的热力学判据是 (A)△H<0(B)△s<0(C)△G<0(D)△U<0 3.填空题 (1)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回到初始状态,则系统在变化过程中,ΔU等于,△H等于 热效应 (2)△G于零时,反应是自发的。根据△G=△HT△S得:当△S为正值时,放热反应_自发的,当△S为负值时,放热反 应_自发 (3)已知某反应在300K和500K时的△分别为-1050k·m和-1250kJ·mo!,则该反应的△2w为 (4)已知反应N2(g)+3H2(g)2NH3(g)的A(29815K=-9220·m?-,若升高温度,A将_,4H (5)比较同类物质的生成热数据,可以判断这些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例如,CaO(s)、HgO(s)的△2(298.1K)分别为一 355kJ·m}-和-58.16kJ·mo}-1,所以,_比稳定。 (6)Br2(g)、Br2()、Br2(aq)、Br(aq)中,△1Cm(29815K)为零的是_ (7)煤的主要组成是_,汽油中代表性组分是,天然气中主要组分是
(3)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多的反应是 。 (A) CH4 (l)+2O2 (g)=CO2 (g)+2H2O(g) (B) CH4 (g)+2O2 (g)=CO2 (g)+2H2O(g) (C) CH4 (g)+2O2 (g)=CO2 (g)+2H2O(l) (D) CH4 (g)+ O2 (g)=CO (g)+2H2O(l) (4)反应CaO(s)+ H2O(l)= Ca(OH) 2 (l)在25℃和100kPa时为自发反应,高温时逆反应为自发反应,表明该反应属 于 类型反应。 (A) Δr >0,Δr <0 (B) Δ >0,Δr >0 (C) Δr <0,Δr <0 (D) Δr <0,Δr >0 (5)下列反应中,熵值增加最多的反应是 。 (A) 4Al(s)+3O2 (g)=2Al2O3 (s) (B) Ni(CO) 4 (s) =Ni(s) +4CO (g) (C)S(s)+H2 (g)=H2S (g) (D)MgCO3 (s) =MgO (s) +CO2 (g) (6)某反应的Δr (298.15K)= 45 ,Δr (298.15K)= 90 ,据估算该反应处于平衡时的温度 为 K。 (A) 273 (B) 298 (C) 546 (D)596 (7)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压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 (A)Δr >0,Δr <0 (B) >0,Δr >0 (C) Δr <0,Δ <0 (D) <0,Δr >0 (8)下列热力学函数为零的是 。 (A) (O2 ,g,298.15K) (B) Δf (I2 ,s,298.15K) (C) Δf (Na+ ,aq,298.15K) (D) Δf (金刚石,298.15K) (9)反应H2 (g) +Cl2 (g)=HCl(g)的Δf (298.15K)= —95.299 ,则 为 。 (A) 5 ×1038 (B) 2 ×1033 (C)2×1018 (D) 5×1016 (10)恒温恒压下,反应自发性的热力学判据是 。 (A) ΔH<0 (B) ΔS<0 (C) ΔG<0 (D) ΔU<0 3. 填空题 (1)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回到初始状态,则系统在变化过程中,ΔU等于 ,ΔH等于 ,热效应q 。 (2)ΔG 于零时,反应是自发的。根据ΔG=ΔH—TΔS得:当ΔS为正值时,放热反应 自发的,当ΔS为负值时,放热反 应 自发。 (3)已知某反应在300 K和500 K时的Δr 分别为—105.0 和—125.0 ,则该反应的Δ 为 ,Δr 为 。 (4)已知反应N2 (g)+3H2 (g)=2NH3 (g) 的Δr (298.15K)= —92.22 ,若升高温度,Δr 将 ,Δr , Δr 。 (5)比较同类物质的生成热数据,可以判断这些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例如,CaO(s)、HgO(s)的Δf (298.15K)分别为— 635.5 和—58.16 ,所以, 比 稳定。 (6)Br2 (g) 、Br2 (l) 、 Br2 (aq) 、 Br- (aq)中,Δf (298.15K)为零的是 。 (7)煤的主要组成是 ,汽油中代表性组分是 ,天然气中主要组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