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品牌数名品牌数 Brand lab)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企业中 我国制造业企业数(不包括港澳台) 制造业增加值率制造业增加值(现价)/ 制造业总产值(现价) 制造业全员劳动制造业增加值/全部从 生产率 业人员年底总人数 高技术产品贸易当期本国高技术产业产通过2003年的《科技和工业记分牌》, 竞争优势指数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0ECD提出高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制 出口一进口)/当期该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 国进出口总额 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简称TC)是分析产 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如果一国高技 术产品的TC>0,表示该国高技术产品的 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 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 高技术产品的TC<0,则表示该国是高技 术产品的净进口国,其生产效率低于国际 水平,处于竞争劣势 销售利润率 当期本国制造业企业利 润总额/营业收入 3、结构优化指标 “结构优化指标”是反映制造业组织方式和能力比较优势的指 标。“结构优化指标”具体划分为2个选取维度,即国内产业结构优 化和国际产业结构优化。国际产业结构优化维度选择指标“基础产业 増加值占全球基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全球《财富》杂志500强中 本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国内产 业结构优化维度选择指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和“标志性产业的产业集中度” 表1-4“结构优化”具体指标说明 具体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当期本国制造业基础产业本指标体系定义的基础产业包 全球比重 增加值/当期全球制造业基括:轴承、通用零部件、数控机 础产业增加值 床、仪器仪表产业
9 世界知名品牌数 名品牌数 Brand Lab)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企业中 我国制造业企业数(不包括港澳台) 制造业增加值率 制造业增加值(现价)/ 制造业总产值(现价) 制造业全员劳动 生产率 制造业增加值/全部从 业人员年底总人数 高技术产品贸易 竞争优势指数 当期本国高技术产业产 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 (出口—进口)/当期该 国进出口总额 通过 2003 年的《科技和工业记分牌》, OECD 提出高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制 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 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简称 TC)是分析产 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如果一国高技 术产品的 TC>0,表示该国高技术产品的 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 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 高技术产品的 TC<0,则表示该国是高技 术产品的净进口国,其生产效率低于国际 水平,处于竞争劣势 销售利润率 当期本国制造业企业利 润总额/营业收入 3、结构优化指标 “结构优化指标”是反映制造业组织方式和能力比较优势的指 标。“结构优化指标”具体划分为 2 个选取维度,即国内产业结构优 化和国际产业结构优化。国际产业结构优化维度选择指标“基础产业 增加值占全球基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全球《财富》杂志 500 强中 本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国内产 业结构优化维度选择指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和“标志性产业的产业集中度”。 表 1-4 “结构优化”具体指标说明 具体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基础产业增加值占 全球比重 当期本国制造业基础产业 增加值/当期全球制造业基 础产业增加值 本指标体系定义的基础产业包 括:轴承、通用零部件、数控机 床、仪器仪表产业
全球500强中一国制当期本国全球500强中制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 造业企业营业收入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当最大(营业收入)五百家公司” 占比 期全球500强中制造业企排行榜中的制造业企业 业营业收入总额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当期本国装备制造业增加 占制造业增加值比值/当期国内制造业增加值 重 标志性产业的产业当期所选产业销售收入排本指标体系定义的标志性行业包 集中度(C5) 名前五位的国内企业销售括:汽车、船舶、钢铁、电线电 收入总额/当期国内所选产缆、机床,产业集中度取C5 业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4、持续发展指标 “持续发展指标”是反映制造业未来发展外部驱动要素潜质的指 标。“持续发展指标”具体划分为3个选取维度,即创新能力、绿色 发展、信息化水平。创新能力维度选择指标“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 球发明专利授权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和“制造业研发人员 占从业人员比重”;绿色发展维度选择指标“单位能耗制造业增加值”、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信息化水平维度选择指标“网络就绪 指数(NRI指数) 表1-5“持续发展”具体指标说明 具体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单位制造业增加当期本国制造业全球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为累计授权量次 值的全球发明专发明专利授权量/当期 利授权量 制造业增加值 制造业研发投入当期本国制造业研发“研发投入”统计口径包括“人员人工 强度 投入/销售收入 °+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7累计授权量次:由于全球五大专利局实行独立申请制度,存在同一产品/技术在五大专利局均获得专利授 权的情况。五大专利局的区域杈威性基本相当,不可随意偏废。按照国际专利授权统计惯例,在进行全球 发明专利授杈量统计时,不按照产品/技术个数进行统计,按照授权量直接进行加总,既为累计授权量次 8人员人工: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 9直接投入: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
10 全球 500 强中一国制 造业企业营业收入 占比 当期本国全球 500 强中制 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当 期全球 500 强中制造业企 业营业收入总额 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 最大(营业收入)五百家公司” 排行榜中的制造业企业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 占制造业增加值比 重 当期本国装备制造业增加 值/当期国内制造业增加值 标志性产业的产业 集中度(C5) 当期所选产业销售收入排 名前五位的国内企业销售 收入总额/当期国内所选产 业企业销售收入总额 本指标体系定义的标志性行业包 括:汽车、船舶、钢铁、电线电 缆、机床,产业集中度取 C5 4、持续发展指标 “持续发展指标”是反映制造业未来发展外部驱动要素潜质的指 标。“持续发展指标”具体划分为 3 个选取维度,即创新能力、绿色 发展、信息化水平。创新能力维度选择指标“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 球发明专利授权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和“制造业研发人员 占从业人员比重”;绿色发展维度选择指标“单位能耗制造业增加值”、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信息化水平维度选择指标“网络就绪 指数(NRI 指数)”。 表 1-5 “持续发展”具体指标说明 具体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单位制造业增加 值的全球发明专 利授权量 当期本国制造业全球 发明专利授权量/当期 制造业增加值 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为累计授权量次7 制造业研发投入 强度 当期本国制造业研发 投入/ 销售收入 “研发投入”统计口径包括“人员人工 8 +直接投入9 +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7累计授权量次:由于全球五大专利局实行独立申请制度,存在同一产品/技术在五大专利局均获得专利授 权的情况。五大专利局的区域权威性基本相当,不可随意偏废。按照国际专利授权统计惯例,在进行全球 发明专利授权量统计时,不按照产品/技术个数进行统计,按照授权量直接进行加总,既为累计授权量次。 8人员人工: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 9直接投入: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
+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 制造业研发人员当期本国制造业研发 占从业人员比重人员年底总数/从业人 员年底总数 单位能耗制造业当期制造业增加值(万对单位制造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取倒数, 增加值 元)/当期本国制造业使该指标正向化 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 工业固体废物综当期本国综合利用工由于数据来源原因,因此用工业口径替 合利用率 业固体废物总量/工业代制造业口径 固体废弃物贮存量总 网络就绪指数 该数据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 (NRI指数) 本报告构建的指标体系的指标数据来源详见表1-6。其中,主数 据源表明数据的支撑来源渠道,每项主数据源中的第一项数据库是本 课题组首选数据库,其后的第二或第三项数据库补充个别缺失数据 辅数据源表明数据的核查来源渠道,用来验证主数据源数据的准确 表1-6数据来源 级指标二级指标 主数据源 辅数据源 制造业增加值、国 规模发展加值 民人均制造业增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各国统计年鉴 制造业出口古全世界银行数据库、W0中国海关年鉴、中国进出口年 球出口总额比重商贸统计数据库 鉴、中国对外贸经年鉴 出口产品召回通 报指数 由本项目质量组提供由本项目质量组提供 本国制造业拥有 世界知名品牌数世界品牌实验室|财富杂志社、中国品牌500强 质量效益 制造业增加值率|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心数据库、波土顿咨询公司统计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中 各国统计年鉴 数据库
11 +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 制造业研发人员 占从业人员比重 当期本国制造业研发 人员年底总数/从业人 员年底总数 单位能耗制造业 增加值 当期制造业增加值(万 元)/当期本国制造业 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 煤) 对单位制造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取倒数, 使该指标正向化。 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利用率 当期本国综合利用工 业固体废物总量/工业 固体废弃物贮存量总 和 由于数据来源原因,因此用工业口径替 代制造业口径 网 络 就 绪 指 数 (NRI 指数) 该数据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 本报告构建的指标体系的指标数据来源详见表 1-6。其中,主数 据源表明数据的支撑来源渠道,每项主数据源中的第一项数据库是本 课题组首选数据库,其后的第二或第三项数据库补充个别缺失数据。 辅数据源表明数据的核查来源渠道,用来验证主数据源数据的准确 性。 表 1-6 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数据源 辅数据源 规模发展 制造业增加值、国 民人均制造业增 加值 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 中国统计年鉴、各国统计年鉴 制造业出口占全 球出口总额比重 世界银行数据库、WTO 商贸统计数据库 中国海关年鉴、中国进出口年 鉴、中国对外贸经年鉴 质量效益 出口产品召回通 报指数 由本项目质量组提供 由本项目质量组提供 本国制造业拥有 世界知名品牌数 世界品牌实验室 财富杂志社、中国品牌 500 强 制造业增加值率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各国统计年鉴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中 心数据库、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 数据库
制造业全员劳动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生产率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各国统计年鉴 高技术产品贸易WT0商贸统计数据库 竞争优势指数中国海关年鉴、中国中国对外贸经年鉴 进出口年鉴 销售利润率 各国统计年鉴、各国 统计快报、世界银行/WT0商贸统计数据库、中国人民 数据库 大学应用统计科学中心数据库 基础产业增加值W0商贸统计数据库、中国进出口年鉴、中国对外贸经 占全球比重 中国海关年鉴 年鉴 全球500强中本国 制造业企业营业《财富》杂志社 中国企业500强 结构优化收入占比 装备制造业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 值占制造业增加计科学中心数据库、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数据库 值比重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标志性产业的产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数据库、中 业集中度 数据库、中国海关统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中心 计数据库 数据库 单位制造业增加 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值的全球发明专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各国统计年鉴 利授权量 制造业研发投入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强度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各国统计年鉴 制造业研发人员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持续发展 占从业人员比重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各国统计年鉴 单位能耗制造业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增加值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各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年鉴 工业固体废物综十世界银行数据库、联各国统计年鉴、中国白然资源年 合利用率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鉴、中国环境年鉴 网络就绪指数 世界经济论坛 (NRI指数) 《全球信息技术报 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信息技术 告》、各国统计年鉴/年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
12 制造业全员劳动 生产率 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 中国统计年鉴、各国统计年鉴 高技术产品贸易 竞争优势指数 WTO商贸统计数据库、 中国海关年鉴、中国 进出口年鉴 中国对外贸经年鉴 销售利润率 各国统计年鉴、各国 统计快报、世界银行 数据库 WTO 商贸统计数据库、中国人民 大学应用统计科学中心数据库 结构优化 基础产业增加值 占全球比重 WTO商贸统计数据库、 中国海关年鉴 中国进出口年鉴、中国对外贸经 年鉴 全球 500 强中本国 制造业企业营业 收入占比 《财富》杂志社 中国企业 500 强 装备制造业增加 值占制造业增加 值比重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 计科学中心数据库、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数据库 标志性产业的产 业集中度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 数据库、中国海关统 计数据库 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数据库、中 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中心 数据库 持续发展 单位制造业增加 值的全球发明专 利授权量 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 各国统计年鉴 制造业研发投入 强度 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 各国统计年鉴 制造业研发人员 占从业人员比重 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 各国统计年鉴 单位能耗制造业 增加值 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 各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年鉴 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利用率 世界银行数据库、联 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 各国统计年鉴、中国自然资源年 鉴、中国环境年鉴 网络就绪指数 (NRI 指数) 世界经济论坛—— 《全球信息技术报 告》、各国统计年鉴 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信息技术 年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
(四)制造强国指标评价内容及方法 (一)评价方法选择 通过对各种评价分析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的分析,为了对制造强 国发展状况进行更加直观有效的评价,拟采用更容易量化的指数加权 法进行综合评价。指数加权分析法的基本公式为 综合指数S=EPi*Wi 其中,Pi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的测评值,该值乘以相应 的权重Wi可得到一个分指标的分值,Wi为第i个分指标的权重值; 分别计算出各项分指标的分值后再进行加总就得到本国的制造强国 综合指数 (二)权重确定方法 本课题的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 因此,专家权威性以及专家组人员结构将会对评价结果产生重要的影 响。按照产业评价的统计学规律,一套完整、科学、严谨的产业评价 指标体系权重应当综合产业理论、产业运行和产业管理三类专家的意 见。为保证最终杈重得分的科学合理,课题组从人数分布、研究领域、 专家级别等三个方面调研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及其相关研究领域 的专家布局现状,提出了本指标体系专家选择的具体条件。 在人数分布方面,按照产业评价的统计学规律,确定打分专家总 人数在50人。同时因考虑到三类专家的意见重要性基本相当,故而 形成三类专家人数基本相当的打分专家组人数分布。产业理论类专家 主要由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相关专家组成,产业运行类
13 (四)制造强国指标评价内容及方法 (一)评价方法选择 通过对各种评价分析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的分析,为了对制造强 国发展状况进行更加直观有效的评价,拟采用更容易量化的指数加权 法进行综合评价。指数加权分析法的基本公式为: 综合指数 S =Σ Pi * Wi 其中,Pi 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的测评值,该值乘以相应 的权重 Wi 可得到一个分指标的分值,Wi 为第 i 个分指标的权重值; 分别计算出各项分指标的分值后再进行加总就得到本国的制造强国 综合指数。 (二)权重确定方法 本课题的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 因此,专家权威性以及专家组人员结构将会对评价结果产生重要的影 响。按照产业评价的统计学规律,一套完整、科学、严谨的产业评价 指标体系权重应当综合产业理论、产业运行和产业管理三类专家的意 见。为保证最终权重得分的科学合理,课题组从人数分布、研究领域、 专家级别等三个方面调研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及其相关研究领域 的专家布局现状,提出了本指标体系专家选择的具体条件。 在人数分布方面,按照产业评价的统计学规律,确定打分专家总 人数在 50 人。同时因考虑到三类专家的意见重要性基本相当,故而 形成三类专家人数基本相当的打分专家组人数分布。产业理论类专家 主要由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相关专家组成,产业运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