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 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构成制造强国内涵和特征的要点,是一国制造业获取竞争优势的 必要条件,使该国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参与并影响到全球制 造业的总体格局,进而形成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二)制造强国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对国内外与制造业相关的8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构建制 造强国指标体系必须符合两个基本点:一是选择的指标要体现制造业 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即全面性;二是在众多评价指标中,应该选择最 能体现制造强国特征的重要指标,即代表性, “制造强国指标体系”的适用时间跨度确定为1978-2050年。同 时将“制造强国指标体系”定位为“产业评价”,即从产业发展规律 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整体框架,并设置各级指标体系 根据产业评价的统计学规律,一个完整的产业评价一般由“产业 当前运行要素评价”和“产业未来驱动要素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 产业当前运行要素评价”聚焦当前产业运行现状,是产业发展的“显 性”表现,包括“规模评价”和“绩效评价”;“产业未来驱动要素 评价”聚焦产业未来发展动力的核心要素培育状况,是产业发展的“隐 性”表现,包括“产业内部驱动要素评价”和“产业外部驱动要素 3①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②全球竞争力指数:③工业竞争力指数:④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⑤波特 钻石模型评价体系:⑥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数:⑦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体系;⑧中国制造 业发展指数 4即结构优化
4 体现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 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构成制造强国内涵和特征的要点,是一国制造业获取竞争优势的 必要条件,使该国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参与并影响到全球制 造业的总体格局,进而形成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二)制造强国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对国内外与制造业相关的8个评价指标体系3的研究,构建制 造强国指标体系必须符合两个基本点:一是选择的指标要体现制造业 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即全面性;二是在众多评价指标中,应该选择最 能体现制造强国特征的重要指标,即代表性。 “制造强国指标体系”的适用时间跨度确定为1978—2050年。同 时将“制造强国指标体系”定位为“产业评价”,即从产业发展规律 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整体框架,并设置各级指标体系。 根据产业评价的统计学规律,一个完整的产业评价一般由“产业 当前运行要素评价”和“产业未来驱动要素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 “产业当前运行要素评价”聚焦当前产业运行现状,是产业发展的“显 性”表现,包括“规模评价”和“绩效评价”;“产业未来驱动要素 评价”聚焦产业未来发展动力的核心要素培育状况,是产业发展的“隐 性”表现,包括“产业内部驱动4要素评价”和“产业外部驱动5要素 3①IMD 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②全球竞争力指数;③工业竞争力指数;④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⑤波特 钻石模型评价体系;⑥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数;⑦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体系;⑧中国制造 业发展指数。 4即结构优化
评价 构建“制造强国指标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在剖析当今制造强国 制造业发展核心要素和产业发展时代趋势的基础上,展现我国当前制 造业发展现状,并为我国制造强国之路探寻着力点。因此,在设计指 标体系时,课题组从制造业发展层面,立足产业自身、时代要求和国 家特色的综合维度,总体统筹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的构建思路,制造 强国评价思路模型如图1-1 制造强国指标体系 产业实力 产业潜力 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 图1-1制造强国评价思路模型图 在产业实力方面,采用制造业“规模与效益结合评价”的方法, 将“产业实力评价”分解为“规模发展评价”和“质量效益评价”。 规模发展评价”从产出角度,展现制造业规模发展的整体状况,评 价产业体系的完整程度与规模效益,即“大”的状况;“质量效益评 价”从产业生产绩效角度,展现制造业质量水平、生产组织效率和产 出竞争能力,即“好”的状况 在产业潜力方面,采用制造业“内部驱动要素与外部驱动要素结 合评价”的方法,将“产业潜力评价”分解为“结构优化评价”和“持 即持续发展
5 评价”。 构建“制造强国指标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在剖析当今制造强国 制造业发展核心要素和产业发展时代趋势的基础上,展现我国当前制 造业发展现状,并为我国制造强国之路探寻着力点。因此,在设计指 标体系时,课题组从制造业发展层面,立足产业自身、时代要求和国 家特色的综合维度,总体统筹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的构建思路,制造 强国评价思路模型如图1-1 图 1-1 制造强国评价思路模型图 在产业实力方面,采用制造业“规模与效益结合评价”的方法, 将“产业实力评价”分解为“规模发展评价”和“质量效益评价”。 “规模发展评价”从产出角度,展现制造业规模发展的整体状况,评 价产业体系的完整程度与规模效益,即“大”的状况;“质量效益评 价”从产业生产绩效角度,展现制造业质量水平、生产组织效率和产 出竞争能力,即“好”的状况。 在产业潜力方面,采用制造业“内部驱动要素与外部驱动要素结 合评价”的方法,将“产业潜力评价”分解为“结构优化评价”和“持 5即持续发展。 制造强国指标体系 产业实力 规模发展 质量效益 产业潜力 结构优化 持续发展
续发展评价”。“结构优化评价”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间均衡角度, 展现制造业规模发展的结构优化状况,既体现了“好”的状况,也内 涵今后的发展潜力,即“久”的状况;“持续发展评价”从产业升级 的角度,展现制造业创新实力、绿色生产能力和产业信息化水平,即 久”的状况。 从制造强国评价思路模型可以看出,在实际指标选择过程中,我 国制造业各层次、多角度的“大、好、久”的发展水平是评价的核心 因素 “大”具体表现为总量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反映了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实力, 是制造强国的基础。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其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必须 首先考虑制造业发展的“大国模式”,即大而强 “好”具体表现为制造业质量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程 度、结构优化、劳动生产率高、价值链高端环节占位等,既体现了当 前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和国际地位,也反映了未来制造业高效发展潜 力的培育水平和挖掘能力,是制造强国的核心。 “久”具体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方式绿色化, 良好的信息化水平,突出了当前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是 制造强国的方向。 (三)制造强国指标体系构建 课题组经过严格的评价思路模型论证和指标筛选,最终构建了由 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强国指标体系
6 续发展评价”。“结构优化评价”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间均衡角度, 展现制造业规模发展的结构优化状况,既体现了“好”的状况,也内 涵今后的发展潜力,即“久”的状况;“持续发展评价”从产业升级 的角度,展现制造业创新实力、绿色生产能力和产业信息化水平,即 “久”的状况。 从制造强国评价思路模型可以看出,在实际指标选择过程中,我 国制造业各层次、多角度的“大、好、久”的发展水平是评价的核心 因素。 “大”具体表现为总量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反映了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实力, 是制造强国的基础。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其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必须 首先考虑制造业发展的“大国模式”,即大而强。 “好”具体表现为制造业质量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程 度、结构优化、劳动生产率高、价值链高端环节占位等,既体现了当 前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和国际地位,也反映了未来制造业高效发展潜 力的培育水平和挖掘能力,是制造强国的核心。 “久”具体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方式绿色化, 良好的信息化水平,突出了当前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是 制造强国的方向。 (三)制造强国指标体系构建 课题组经过严格的评价思路模型论证和指标筛选,最终构建了由 4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强国指标体系
本报告沿用“制造强国指标体系”对2012-2014年的制造强国指 数进行测算及评价,各级指标权重保持不变。基于世界银行对用美元 表示的各国制造业增加值数值的调整,本报告中制造强国指标体系所 采用的世界银行相关数据也相应产生了变化,同时对六国平均值(对 标值)也做了相应调整。指标值调整说明详见附录1 表1-1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 级指标 二级指标 选取维度 制造业增加值 规模总量 规模发展 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总额比重 规模竞争力 出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 产品质量水平 本国制造业拥有的世界知名品牌数 制造业增加值率 质量效益 产业效率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产业效益 销售利润率 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基础产业增加值比重 国际产业 全球“财富”500强中本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 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 部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国内产业 标志性产业的产业集中度 结构优化 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 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 创新能力 制造业研发人员占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 持续发展 单位能耗制造业增加值 绿色发展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网络就绪指数(NRI指数) 信息化水平 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原为本国每十亿美元被欧盟、美国通报和召回的数量两个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经过课题组的修改和完善,对原来的“出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取倒数,并对该指标对应的数据进行了调 整和修改
7 本报告沿用“制造强国指标体系”对2012-2014年的制造强国指 数进行测算及评价,各级指标权重保持不变。基于世界银行对用美元 表示的各国制造业增加值数值的调整,本报告中制造强国指标体系所 采用的世界银行相关数据也相应产生了变化,同时对六国平均值(对 标值)也做了相应调整。指标值调整说明详见附录1。 表1-1 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选取维度 规模发展 制造业增加值 规模总量 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总额比重 规模竞争力 质量效益 出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6 产品质量水平 本国制造业拥有的世界知名品牌数 制造业增加值率 产业效率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产业效益 销售利润率 结构优化 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基础产业增加值比重 国际产业 结构优化 全球“财富”500 强中本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 部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国内产业 标志性产业的产业集中度 结构优化 持续发展 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 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 创新能力 制造业研发人员占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 单位能耗制造业增加值 绿色发展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网络就绪指数(NRI 指数) 信息化水平 6“出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原为本国每十亿美元被欧盟、美国通报和召回的数量两个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经过课题组的修改和完善,对原来的“出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取倒数,并对该指标对应的数据进行了调 整和修改
、规模发展指标 “规模发展指标”是反映制造业规模发展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市场 实际占有能力的指标。课题组将“规模发展指标”具体划分为2个选 取维度,即规模总量、规模竞争力。选择指标“制造业增加值”来反 映规模总量维度,选择指标“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总额比重” 来反映规模竞争力维度 表1-2“规模发展”具体指标说明 具体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制造业增加值 制造业增加值(现价)、国民人均制造业 增加值两个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当期本国制造业出口额/当期全球制造业 总额比重 出口总额 2、质量效益指标 质量效益指标”是反映制造业的质量水平和实际运行绩效的指 标。“质量效益指标”具体划分为3个选取维庋,即产品质量水平 产业效率、产业效益。产品质量水平维度选择指标“出口产品召回通 报指数”、“本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数”;产业效率维度选择 指标“制造业增加值率”、“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效益维 度选择指标“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销售利润率” 表1-3“质量效益”具体指标说明 具体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出口产品召回通对本国每十亿美元被欧由于美国、欧盟对外通报/召回信息中, 报指数 盟、美国通报和召回的只涉及产品名称、原产地、可能造成的伤 数量两个数据进行综合害等信息,不涉及产品金额,无法统计通 评价后,取倒数。 报/召回产品造成的损失,因此使用通报/ 召回次数来进行统计。 本国制造业拥有本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数据来源为世界品牌实验室( World
8 1、规模发展指标 “规模发展指标”是反映制造业规模发展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市场 实际占有能力的指标。课题组将“规模发展指标”具体划分为 2 个选 取维度,即规模总量、规模竞争力。选择指标“制造业增加值”来反 映规模总量维度,选择指标“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总额比重” 来反映规模竞争力维度。 表 1-2 “规模发展”具体指标说明 具体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制造业增加值 制造业增加值(现价)、国民人均制造业 增加值两个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 总额比重 当期本国制造业出口额/当期全球制造业 出口总额 2、质量效益指标 “质量效益指标”是反映制造业的质量水平和实际运行绩效的指 标。“质量效益指标”具体划分为 3 个选取维度,即产品质量水平、 产业效率、产业效益。产品质量水平维度选择指标“出口产品召回通 报指数”、“本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数”;产业效率维度选择 指标“制造业增加值率”、“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效益维 度选择指标“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销售利润率”。 表 1-3 “质量效益”具体指标说明 具体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出口产品召回通 报指数 对本国每十亿美元被欧 盟、美国通报和召回的 数量两个数据进行综合 评价后,取倒数。 由于美国、欧盟对外通报/召回信息中, 只涉及产品名称、原产地、可能造成的伤 害等信息,不涉及产品金额,无法统计通 报/召回产品造成的损失,因此使用通报/ 召回次数来进行统计。 本国制造业拥有 本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 数据来源为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