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一2010) 3.3设计内容 3.3.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应重视环境影响分析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工作。其设 计内容如下: 】通过广泛调查公路沿线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公共卫生、文化和基础设施、土地 和矿产资源、旅游和文物古迹资源等社会环境状况,进行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通过全面调查公路沿线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分布概况、生长习性及演替 规律等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状况,结合公路工程实际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依据分段调查公路沿线的城镇、风景旅游区和名胜古迹及有关的环境敏感点分布 状况,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和既有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特性进行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4通过重点调查公路沿线的学校、城乡居民聚居区和医院、疗养院及有关的环境敏 感点分布状况,结合公路施工和运营等实际情况进行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5通过深入调查公路沿线各种不良工程地质分布状况,结合公路工程涉及范围进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3.3.2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应将环境保护要素作为方案比选论证的重要因素,落实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各项要求,合理确定路线 方案。其设计内容如下: 1依据公路沿线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影响因素和影响范围,选择相应的保护措施和 方案: 2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公路绿化和景观设计; 3根据声环境敏感点的性质进行噪声污染防治设计; 4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进行环境与公路工 程的协调性论证,并落实减少或避免环境侵害的实施方案; 5根据公路沿线设施的规模及排放标准提出经济合理的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3.3.3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初步设计的审定方案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设计,把 保护沿线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治水土流失作为重要因素,在各专业设计中予以考 虑和体现。其设计内容如下: 1 根据初步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按照公路沿线环境敏感点的特性,进 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图设计; 2完成公路绿化和景观图设计,包括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等重点工点的施工图设计: 3根据声环境敏感点的性质进行声屏障的施工图设计: 4按照初步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进行环境与公路工程的施工 图设计; 5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污水处理施「图设计 —6
社会环境保护 4社会环境保护 4.1一般规定 4.1.1公路选线应体现以人为本,路线方案应征求沿线公众和地方政府意见,并结合 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等规划性文件,通过统筹规划、合理选线,促进沿线经济发 展,满足沿线人员便利、安全、舒适出行的需求,实现对沿线社会环境的积极保护。 4.1.2公路设计应调查、收集公路沿线行政区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迹、 生态与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等社会环境现状,通过综合分析、论证提出社会环境保护目 标及保护方案。 4.1.3公路设计应了解当地的矿产资源分布和开采情况,尽量绕避露天采矿区;无法 绕避时,应与矿产资源开采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未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不得压覆重 要矿床。 4.2土地利用 4.2.1公路路线走廊方案选择,应调查当地土地资源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将土地占用 情况作为路线走廊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尽量减少占用耕地,注意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和 主要经济作物区。 4.2.2公路选线应全面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按照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等不同种类分别统计总体指标和单项指标等用地指标,遵照节约用地和集约利用土地的 原则,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当地基本农田实际,少占或不占耕地,通过充分比选确定路线 位置。 1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以乡为单位调查统计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的数量,根据当地人均占地指标估算占地后的失地人数,作为路线走廊带方案比选的指标 之一; 2初步设计阶段应以村为单位调查统计各类用地的数量,公路用地的总体指标和单 项指标应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要求: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计算统计为节约土地设置的结构物数量,确定征用十地的数量 7一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和公路用地的单项指标以及土地复垦与利用情况。 4.2.3公路设计应合理选用技术指标,降低路基高度,农田地区宜设置挡墙、护坡、护 脚等防护设施,节约用地。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走廊带的选择应调查统计高路堤、深路堑路段和支挡防 护设施的数量; 2初步设计阶段应对采用高路堤、深路堑路段和支挡防护设施与路基进行多方案比 选,把节约土地作为方案取舍的重要指标;当路堤高度大于20m时,宜采用桥梁方案;当 挖方路中深度大于30m或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6倍的路基宽度值时,宜采用隧道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路线线位优化,确定公路防护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尺寸,计 算统计为少占土地而增设的支挡防护工程的数量。 4.2.4路基断面形式和防护设施应结合自然地形、土地状况和工程地质特点合理选 择,科学确定公路用地规模,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应论证确定公路路基横断面、中央分隔带、硬路肩、护坡道的宽度; 2应论证确定公路缓边坡的设置条件及边坡坡率,并统计放缓边坡占用的土地。 4.2.5公路工程应结合土地利用规划,重视土石方调配,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 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及取、弃土方式:减少施工和取土坑、弃土场用地:严禁占用基本农 田取、弃土。 4.2.6有条件时宜利用弃方造地以备复垦,或利用弃方造地供作工程设施用地。 4.2.7土源缺乏或工程需要时,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优先考虑采用工业矿渣、 吹(填)砂或粉煤灰等填料填筑路堤,减少取土占地。 4.2.8施工临时用地应尽量在路线走廊中公路用地范围内布设,结合公路永久用地统 筹安排:有条件时,设计中应明确临时用地的恢复方案。 4.2.9公路工程征用土地宜利用非耕地和废弃地,少占耕地,保护土地资源。 4.3基础设施 4.3.1公路选线应与当地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人丁蓄防洪设施的布局与规划相互 协调。 4.3.2路线不宜压占干渠、支渠;压占时应采取工程措施,保持原过水断面面积。跨越 -8—
社会环境保护 于渠,支渠的桥涵,不宜压缩渠道过水断面。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统计公路压占干渠、支渠的数量; 2初步设计阶段应计算统计公路压占干渠、支渠的数量和应采取的处置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具体落实公路压占干渠、支渠的相关措施,恢复农田水利、人工 蓄行洪设施的功能。 4.3.3对排灌设施进行合并、调整或改移设计时,不得影响其原有的排灌功能与要求。 4.3,4公路与已建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和输油(气)管道等设施发生交叉或并行时, 应注意各种设施的保通措施。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走廊带通道内的公路与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和输 油(气)管道等设施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交叉或并行的情况,论证走廊选择的合 理性; 2初步设计阶段应分析公路与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和输油(气)管道等设施发生 交叉或并行的情况,提出应采取的保通处置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公路与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和输油(气)管道等设施发 生交叉或并行时的拆迁工程数量,落实各种设施的保通措施。 4.4拆迁与安置 4.4.1选定路线方案时,宜绕避村镇和敏感建筑物,避免大规模拆迁生产厂矿或重大 水利、电力等设施:无法绕避时,应作保护与拆迁等多方案比较。 4.4.2对公路沿线两侧必须拆迁的建筑物应进行调查统计,分类登记造册。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将工程拆迁的类型和数量作为路线走廊带选择的 依据; 2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工程拆迁和环保拆迁的工程数量,提出宜采取的安置 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拆迁建筑物的数量:拆迁生产厂矿、水利、电力等设施,宜 提出拆迁方案意向性协议。 4.4.3公路征地拆迁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按有关标准计列补偿费用,提出征地 补偿和安置方式等建议方案。 4.4.4公路拆迁与安置应作多方调查研究,征求当地民众与政府意见,结合乡镇建 设规划,考虑采取异地集中安置与就地分散安置等不同方案的影响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4.5出行与安全 4.5.1公路选线应注意调查居民聚集区、学校、厂矿等的分布位置,了解人群流向,根 据公路等级设置必要的横向通行设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 4.5,2设置横向通行构造物时,应根据人员出行数量、出行目的以及路网布局确定其 位置、规模与结构形式;对于多路合并后设置的通道,应增设必要的连接道。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统计横向通行构造物的数量; 2 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路线交叉和横向通行构造物的位置、形式、主要尺寸,并 论证出行与安全影响;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路线交叉和横向通行构造物的位置、结构形式和工程 数量。 4.5.3通道内的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积水对安全通行的影响:位于居民聚集区的跨线 桥应设置防落物设施。 4.5.4公路通过农田区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横向通行构造物形式与间距,并与渠 道、机耕道等农田基本设施相协调。 4.5.5公路通过牧区时,应考虑放牧转场的需要,并设置必要的设施。 4.6人文环境 4.6.1应充分收集公路沿线风景区等资料,并根据风景区的位置和保护级别合理选择 路线方案。应优先选择避让方案;无法避让时,路线方案应征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对可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应考虑其与公路的连通性。 4.6.2应调查收集公路沿线文物分布情况,并根据文物保护区的位置和保护级别合理 选择路线方案。公路应绕避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 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省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无法绕避时,设计方案应根据文物保护的 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文物普查,确定文物保护区的位置和保护级别: 2 初步设计阶段应避让不可移动的法定保护文物,合理确定路线方案与相应的 对策;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对有冲突的不可移动文物选择进行挖掘、异地恢复或拆除 等措施及相应的程预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