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考试大纲(2013年版) 课程编号:01010100 课程名称传染病学( epidemiology) 学分:3 总学时数:54学时 理论学时:38课时 见习学时:16课时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参考教材:主编: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第7版 教材:主编: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第8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传染病学是一门是临床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该 门课程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通过临床教学使学生掌握感染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 诊疗操作,为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硏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为十章,包括传染病学总论,病毒性传染病,立克次 体病、细菌性传染病,深部真菌病、螺旋体病,原虫病,蠕虫病、朊 粒病、其他。临床教学分为两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的 重点是传染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二、课程基本要求
1 《传染病学》考试大纲(2013 年版) 课程编号:01010100 课程名称:传染病学(epidemiology) 学分: 3 总学时数:54 学时 理论学时:38 课时 见习学时:16 课时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参考教材:主编: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第 7 版 教材:主编: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 第 8 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传染病学是一门是临床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该 门课程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通过临床教学使学生掌握感染科疾病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 诊疗操作,为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为十章,包括传染病学总论,病毒性传染病,立克次 体病、细菌性传染病,深部真菌病、螺旋体病,原虫病,蠕虫病、朊 粒病、其他。临床教学分为两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的 重点是传染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熟悉《传染病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流行病学》 之间的关系。 (2)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 (3)熟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消毒措施。 (4)了解传染病的流行动态。 2基本技能 (1)熟悉穿隔离衣的注意事项。 (2)熟悉传染病房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划分及消毒药物选择 和消毒方法及操作。 学时安排:总学时54节(38/16) 授课内容 理论课时 见习课时 第一章总论 16课时: 第二章病毒感染性疾病 (1)见习临床疾病(10节) 第四章细菌感染性疾病 (2)病历分析(6节) 第六章螺旋体感染 第七章原虫感染性疾病 8242 第八章蠕虫感染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80%,见习和平时成绩为2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总论
2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熟悉《传染病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流行病学》 之间的关系。 (2)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 (3)熟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消毒措施。 (4)了解传染病的流行动态。 2.基本技能 (1)熟悉穿隔离衣的注意事项。 (2)熟悉传染病房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划分及消毒药物选择 和消毒方法及操作。 三、学时安排:总学时54节(38/16) 授课内容 理论课时 见习课时 第一章 总 论 3 16 课时: (1)见习临床疾病(10 节) (2)病历分析(6 节) 第二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19 第四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8 第六章 螺旋体感染 2 第七章 原虫感染性疾病 4 第八章 蠕虫感染 2 38 1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 80%,见习和平时成绩为 20%。 五 、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感染、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2掌握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3掌握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概念。 4掌握感染、隐性感染、重复感染、重叠感染、传染源、流行、大 流行、暴发、潜伏期、复发、再燃、特异性免疫、人工主动免疫、人 工被动免疫。 5掌握基本特征,掌握流行、大流行、暴发流行的概念。 6掌握临床特点。 7掌握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8掌握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间。 9熟悉切断传播途径中要求重点掌握消毒的概念。 10.了解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11.了解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12了解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13.了解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4了解诊断中应收集的资料有: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 查及其它检查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尤其是HBⅤ的三对抗原及抗体系统的临
3 [目的要求] 1.掌握感染、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2.掌握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3.掌握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概念。 4.掌握感染、隐性感染、重复感染 、重叠感染、 传染源、流行、大 流行、暴发、潜伏期、复发、再燃、特异性免疫、人工主动免疫、人 工被动免疫。 5.掌握基本特征,掌握流行、大流行、暴发流行的概念。 6.掌握临床特点。 7.掌握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8.掌握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间。 9.熟悉切断传播途径中要求重点掌握消毒的概念。 10.了解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11.了解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12.了解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13.了解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4.了解诊断中应收集的资料有: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 查及其它检查。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尤其是 HBV 的三对抗原及抗体系统的临
床意义。 2掌握临床表现:突出肝炎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3掌握诊断,并介绍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模式。 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强调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的抗病毒治疗;难点是重症肝炎的治疗 5掌握肝性脑病、岀血机制、腹水发生机制;掌握肝肾综合征和肝肺 综合征的概念。 6掌握病理解剖,尤其是重症肝炎的病理变化。 7熟悉鉴别诊断。 8熟悉实验室检查:突出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检查。 9熟悉预防:突出被动及自动免疫方法,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方法及 注意事项。 10.了解流行病学:突出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及病后免 疫。 11.了解发病机制 12.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第四节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感冒 [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掌握流感的治疗方法 3熟悉流感的预防措施
4 床意义。 2.掌握临床表现:突出肝炎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3.掌握诊断,并介绍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模式。 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强调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的抗病毒治疗;难点是重症肝炎的治疗。 5.掌握肝性脑病、出血机制、腹水发生机制;掌握肝肾综合征和肝肺 综合征的概念。 6.掌握病理解剖,尤其是重症肝炎的病理变化。 7.熟悉鉴别诊断。 8.熟悉实验室检查:突出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检查。 9.熟悉预防:突出被动及自动免疫方法,阻断 HBV 的母婴传播方法及 注意事项。 10.了解流行病学:突出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及病后免 疫。 11.了解发病机制, 12.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感冒 [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掌握流感的治疗方法。 3.熟悉流感的预防措施
4.了解病原学,突出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 5.了解流感的流行病学。 6.了解流感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目的要求 1.掌握人禽流感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掌握人禽流感的治疗方法。 3熟悉人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4.了解病原学。 5.了解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 6.了解人禽流感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第五节麻疹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突岀麻疹面貌及各期表现的特点。 2掌握并发症。 3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 4掌握治疗: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的注意事项,重点介绍支气管肺炎 的处理方法。 5熟悉实验室检查:突出查多核巨细胞、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IgM 检测
5 4.了解病原学,突出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 5.了解流感的流行病学。 6.了解流感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目的要求] 1.掌握人禽流感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掌握人禽流感的治疗方法。 3.熟悉人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4.了解病原学。 5.了解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 6.了解人禽流感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第五节 麻疹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突出麻疹面貌及各期表现的特点。 2.掌握并发症。 3.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 4.掌握治疗: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的注意事项,重点介绍支气管肺炎 的处理方法。 5.熟悉实验室检查:突出查多核巨细胞、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 IgM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