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DNA的复制 难点:DNA的复制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第一节中心法则 第二节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第三节参与DA的复制的主要酶类与蛋白因子 第四节DNA的复制过程 一、DNA复制起始点与方向 二、DNM复制的主要阶段 三、复制准确性的保障 第五节反转录合成DNA 第六节DNA的损伤与修复 一、光复活 二、切除修复 三、 重组修复 四、应急反应(S0S) 第十章RNA的生物合成一一转录 重点:RNM的生物合成 难点:RNA的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第一节转录的共同特点 一、转录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一、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 二、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 三、 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 四、原核生物RNA的转录后的加工 第三节催化活性NA一一核酶及其功能(略) 一、核酶的发现 二、核酶的催化功能 三、核酶发现的生物学意义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一翻译 34
34 第一节 中心法则 第二节 DNA 复制的半保留性 第三节 参与 DNA 的复制的主要酶类与蛋白因子 第四节 DNA 的复制过程 一、DNA 复制起始点与方向 二、DNA 复制的主要阶段 三、复制准确性的保障 第五节 反转录合成 DNA 第六节 DNA 的损伤与修复 一、光复活 二、切除修复 三、重组修复 四、应急反应(SOS ) 第十章 RNA 的生物合成——转录 第一节 转录的共同特点 一、转录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一、原核生物 RNA 聚合酶 二、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 三、原核生物 RNA 的转录过程 四、原核生物 RNA 的转录后的加工 第三节 催化活性 RNA——核酶及其功能(略) 一、核酶的发现 二、核酶的催化功能 三、核酶发现的生物学意义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重点:DNA 的复制 难点:DNA 的复制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重点: RNA 的生物合成 难点: RNA 的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重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难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第一节蛋白质翻译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 一、mRNA的结构与功能 二、 tRNA的结构与功能 三、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一、氨基酸的活化 二、 合成的起始 三、肽链的延伸 四、合成的终止 五、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剂(略) 第三节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点(略) 第四节多肽链翻译后的加工 第五节蛋白质的转位(自学) 第十二章:基因表达的调控 重点:操纵子模型 难点: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调节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第一节基因与基因组 一、DNM和基因 二、 基因大小 三、基因组 第二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一、操纵子模型 二、乳糖操纵子 35
35 第一节 蛋白质翻译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 一、mRNA 的结构与功能 二、tRNA 的结构与功能 三、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一、氨基酸的活化 二、合成的起始 三、肽链的延伸 四、合成的终止 五、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剂(略) 第三节 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点(略) 第四节 多肽链翻译后的加工 第五节 蛋白质的转位(自学) 第十二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 基因与基因组 一、DNA 和基因 二、基因大小 三、基因组 第二节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一、操纵子模型 二、乳糖操纵子 重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难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重点:操纵子模型 难点: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调节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六、学时分配 作业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题量 备注 讲 实 实 课 讨习 小 章节 主要内容 授 验 训 外 论题 计 绪论 1 二 蛋白质 ¥ 三 生物催化剂一一酶 9 9 四 糖代谢 8 d 五 生物氧化 5 5 六 脂代谢 5 5 七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6 6 八 核酸 2 2 之 DNA的生物合成一一复制 6 6 十 RNA的生物合成一一转录 2 2 十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翻译 6 6 十二 基因表达的调控 2 2 合计 56 56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邹思湘主编,《动物生物化学》(第五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6 (二)教学参考书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八、其他说明 无 36
36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一 绪论 1 1 二 蛋白质 4 4 三 生物催化剂——酶 9 9 四 糖代谢 8 8 五 生物氧化 5 5 六 脂代谢 5 5 七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6 6 八 核酸 2 2 九 DNA 的生物合成——复制 6 6 十 RNA 的生物合成——转录 2 2 十一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6 6 十二 基因表达的调控 2 2 合计 56 56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邹思湘主编,《动物生物化学》(第五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6 (二)教学参考书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八、其他说明 无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Animal Physiology 执笔者:王丙云陈胜锋 审核人:陈胜锋 编写日期:2017年11月 一、 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动物医学(宠物医师创业班)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3.5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56,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后续课程 动物病理学、兽医免疫学、小动物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二、课程简介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理、血液、循环、 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和泌乳等。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掌握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动物生理机能的调节机制,为后续专业课 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各 个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辨证地观察分析生命现象有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培养规格要求 本课程所支撑的培养规格要求 培养规格要求 指标点 指标点2-3:熟悉动物机体正常的解剖和组织结构。 要求2-知识学习 指标点2-4:理解动物机体正常的机能。 指标点3-2:能够分析致病因素导致动物结构与机能的 要求3-分析问题能力 变化及致病机理。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37
37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Animal Physiology 执笔者:王丙云 陈胜锋 审核人:陈胜锋 编写日期:2017年11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动物医学(宠物医师创业班)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3.5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56 ,其中:实验(实训)0 学时 ;课外 0 学时 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后续课程 动物病理学、兽医免疫学、小动物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二、课程简介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理、血液、循环、 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和泌乳等。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掌握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动物生理机能的调节机制,为后续专业课 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各 个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辨证地观察分析生命现象有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培养规格要求 本课程所支撑的培养规格要求 培养规格要求 指标点 要求 2-知识学习 指标点 2-3: 熟悉动物机体正常的解剖和组织结构。 指标点 2-4: 理解动物机体正常的机能。 要求 3-分析问题能力 指标点 3-2: 能够分析致病因素导致动物结构与机能的 变化及致病机理。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考查学生对动物生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综合分析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综合评定而成。 五、 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绪论 重点: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内环境与稳态 难点:机体如何通过功能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2.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三、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二)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维持 第二章细胞生理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兴奋性: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 的机制,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难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的传递: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网络资源课前预习,课堂讲授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和信息转导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三)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 38
38 (一)考核目标 考查学生对动物生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综合分析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 70%+平时成绩 30%,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综合评定而成。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 绪论 一、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 2.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三、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二)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维持 第二章 细胞生理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和信息转导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三)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 重点: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内环境与稳态 难点:机体如何通过功能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 的机制,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难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的传递;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网络资源课前预习,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