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上卷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京华出版社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上卷 四书五经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京华出版社
增密年开百装生机 【四书五经】日 目1录 CONTENTS 四书五经日录 CONTENTS 颜渊篇 阳货篇 四八 六二 大学 子路篇 子张篇 五O 六四 宪问篇 尧日篇 六 五四 六六 卫灵公篇 六0 中庸 梁惠王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上 孟子 LO 九四 3 一六 梁惠王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下 -00 六八 七六 公孙丑章句上 告子章句上 八二 一0六 学面篇 雍也篇 论语 公孙丑章句下 告子章句下 二六 三八 八八 ○八 为政篇 述而篇 二四 三0 四O 八佾篇 子罕篇 三二 四四 里仁篇 乡党篇 三六 四为
论 语 二四 中 庸 一六 大 学 六 四书五经 目 录 CONTENTS 孟 子 四 五 目 录 【四书五经】 CONTENTS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目 录 学而篇 二六 为政篇 三○ 八佾篇 三二 里仁篇 三六 梁惠王章句上 七○ 梁惠王章句下 七六 公孙丑章句上 八二 公孙丑章句下 八八 雍也篇 三八 述而篇 四○ 子罕篇 四四 乡党篇 四六 颜渊篇 四八 子路篇 五○ 宪问篇 五四 卫灵公篇 六○ 滕文公章句上 九四 滕文公章句下 一○○ 告子章句上 一○六 告子章句下 一○八 六八 阳货篇 六二 子张篇 六四 尧曰篇 六六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第一章 大学 DA XUE 《大学》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 典之一,相传是孔门弟子曾参与 其门人弟子所作。宋代有人把它 从《礼记》中抽出来单行。《大学刀 的主要内容,宋儒概括为“三纲 领”、“八条目”,即“明明德”、“亲 民”、“治国”、“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大学》所闸述的, 主要是道德修养与社会的关系, 认为道德修养的好坏决定着社会 的治乱。因此,它特别强调道德修 养,提侣“慎独”。这些观点,对 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六 七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第一章 大 学 DA XUE 《大学》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 典之一,相传是孔门弟子曾参与 其门人弟子所作。宋代有人把它 从《礼记》中抽出来单行。《大学》 的主要内容,宋儒概括为“三纲 领”、“八条目”,即“明明德”、“亲 民”、“治国”、“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大学》所阐述的, 主要是道德修养与社会的关系, 认为道德修养的好坏决定着社会 的治乱。因此,它特别强调道德修 养,提倡“慎独”。这些观点,对 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增金单界百望生机 【四书五经】大学 大!学 【译文】 【原文】 【译文1 大学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 《康诰》日:“克明德,”《太 《康诗》说:“能够弘杨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 在于便人达到景究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 甲》日:“顾是天之明命。”《帝 惑这上天碱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杨索高的品德。” 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果;镇静不罪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私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花。 典》日“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日:“苟日新,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盖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术,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将天天角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装动人们弃田图 【原文】 了这本来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日: 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票受了天命, “作新民。”《诗》日:“周虽旧 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迪求完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1 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私杨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角 不用其极。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角己的国家,先委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译文】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国,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 虑而后能得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有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原文】 经》又说:“·绻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于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诗》云:“邦棱千里,惟民 说“连黄乌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扣一只乌 先后,则近道矣 知识:花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所止,”《诗》云:“细蛮黄鸟, 儿吗?”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茂得知识后 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府,为人光明岳落,做事始终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微:做 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原文】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于女的,要做到举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总爱:与他人交往,要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 做到讲信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 九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人臣,止于数为人子,止于幸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译文】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上自国家若王,下至平民百灶,人人部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于信。 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能的。不分轻重援急,本术倒置却想微好事情,这也问样是不可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能的!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学士人 【原文】 《诗》云:“跪彼淇澳,绿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竹绮绮,有斐君子,如切如碰, 【译文】 如源如磨。瑟兮侗兮,赫兮喧 《诗经》说:”看那洪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于郁郁忘」 兮。有斐君子,终不可遗兮!” 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初碰: “如切如碳”者,道学也;“如 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孫磨。他庄重而开朗,仅表堂堂。这 【原文】 源如磨”者,自修也;“瑟兮饲 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 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 工骨器,不断切碰”,是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麽美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玉,反复源磨”,是摇自我修炼的精种:说他“庄重而开明”,是 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 者,威仪也;“有要君子,终不 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表棋: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 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可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 说“这样一个文废粥粥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忌啊!”是指由于他 薄者厚,未之有也! 不能忘也, 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景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惑怀
八 九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 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 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 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 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 所止。”《诗》云:“缗蛮黄鸟, 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 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 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 闲居耕读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 经》又说:“‘缗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子 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如一只鸟 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 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 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 做到讲信用。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绿 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 兮,赫兮喧 兮。有斐君子,终不可 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 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 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 可 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 不能忘也。 【译文】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 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 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 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 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 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 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 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太 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 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 “作新民。”《诗》曰:“周虽旧 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 不用其极。 DAXUE 大 学 书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矣。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 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 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 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 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 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饱学士人 疏泉客旅 大 学 DAXUE
罐金单界百复生机 【四书五经】大学 大!学 【译文】 【原文】 【译文 《诗经》说:“啊牙,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感啊!”这是因为 所请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 君主黄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華重餐人,亲近亲族,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意 腐史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 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蔓然前 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 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水远不会感记他们的。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 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 小心。 【译文】 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品您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 孔子就:“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日的在于使诉讼 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 不再发生。”使隐螨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 便躲躲问闪,掩盖自己所做的 眼,这就叫做懂得了极本的道理。 坏事而自吹自插。殊不知,别人 【原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 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出 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制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炙部具有认识能 附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微有什 《诗》云:“於戏!前王不 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 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 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 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 定会表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 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 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角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 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 不忘也。 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都然 候一宠要谨染小心。 度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 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藏塞。这就 借子雨善 叫万事万物减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原文】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 【译文】 子日“听讼,吾犹人也.必 有所忿懂,则不得其正有所恐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 黄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枫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 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 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一样:虽然在看,但冲像没有看见一样;茧然在听,但却像没有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 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 听见一样:茧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 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 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 在正其心。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 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角己亲爱的人 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 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 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 问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 会有偏意。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 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 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 而一旦船然贯通需,则众物之 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 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诗语说:人郊不知 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 有之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 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 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 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 稼的苦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苗 谓知之至也。 可以齐其家 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一 一 一 0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 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 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 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 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 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小心。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 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 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 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 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 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 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 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 品 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 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待腊访贤 君子闲居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 有所忿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 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 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 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 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 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 恶 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 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 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 可以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 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 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 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 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 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 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 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 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 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 会有偏意。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 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 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 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 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 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修身逸客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 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 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 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 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 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 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 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 此 谓知之至也。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 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 服,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 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 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 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 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 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 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 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 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原文】 《诗》云:“於戏!前王不 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 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 不忘也。 【译文】 《诗经》说:“啊呀,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 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 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 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寄情山水 秋气寒雀 雪霁启卷 ○ 大 学 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