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度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 积累与运用(30分) 咄獺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A.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sha()眼。 B.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zeng( C.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件大有bi()益的事情 氵D.这几句诗jun()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删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K A.“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B.“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救召C.《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作家出版社199年版) D.这里的山啊,树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氵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媒 却氵A.在学校的艺术节上,我班同学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D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翻氵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C.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D.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①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②求剑若此 ③念天地之悠悠
三校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度联考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 分) A.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 shà( )眼。 B.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 zèng( )亮。 C.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件大有 bì( )益的事情。 D.这几句诗 juān( )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B.“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C.《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作家出版社 1999 年版)。 D.这里的山啊,树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在学校的艺术节上,我班同学别出心裁 ....,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C.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 D.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 ....,很有威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 分) ( )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C.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D.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 分) ①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②求剑若此, ? ③念天地之悠悠,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卷 ……………………………………………………装………………订…………………线…………………………………………………………
谬以千里。 ⑤梅雪争春未肯降,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⑧默写出描写春雨的相连的两句诗: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0分) 在“我爱文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学校开展了“小小文学手抄 报”系列活动 (1)【栏目设计】晓华根据老师要求,编辑了一份《萌芽报》(右图), 围绕名家、名著、读者、编者设计了四个栏目,已经完成了其中两个,请你补出另外 两个栏目名称,要求栏目名称对称工整。(4分) 栏目1: 栏目2:名著赏读 栏目3: 栏目4:编辑推荐 (2)【口语交际】晓华做为《萌芽报》的主编,准备邀请学校张老师为“栏目4”写一则 00字左右的编辑推荐语,晓华应该怎么说呢?请写出来。(注意用语文明得体,注意 对象场合。)(4分) (3)【病句修改】在学校手抄报评比中,《萌芽报》荣获一等奖。同学李阳发来一张贺卡, 晓华发现主体内容部分有一处用词不当,请你仿照示例,用换用号加以修改。(2分) 示例 换号:百百或匚 蜜峰在花丛中 主体内容: 欣闻你主编的《萌芽报》荣获一等奖,向你表达真诚的谢意。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6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④ ,谬以千里。 ⑤梅雪争春未肯降, 。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 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⑧默写出描写春雨..的相连的两句诗: , 。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0 分) 在“我爱文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学校开展了“小小文学手抄 报”系列活动。 ⑴【栏目设计】晓华根据老师要求,编辑了一份《萌芽报》(右图), 围绕名家、名著、读者、编者设计了四个栏目,已经完成了其中两个,请你补出另外 两个栏目名称,要求栏目名称对称工整。(4 分) 栏目 1: , 栏目 2:名著赏读 栏目 3: , 栏目 4:编辑推荐 ⑵【口语交际】晓华做为《萌芽报》的主编,准备邀请学校张老师为“栏目 4”写一则 600 字左右的编辑推荐语,晓华应该怎么说呢?请写出来。(注意用语文明得体,注意 对象场合。)(4 分) ⑶【病句修改】在学校手抄报评比中,《萌芽报》荣获一等奖。同学李阳发来一张贺卡, 晓华发现主体内容部分有一处用词不当,请你仿照示例,用换用号加以修改。(2 分) 示例: 主体内容: 欣闻你主编的《萌芽报》荣获一等奖,向你表达真诚的谢意。 二、阅读理解(60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7 题。(6 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⑴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作者友人。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③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④冷露:秋天的露水。 7.(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所展现 的画面。(3分)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14分)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o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④有 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遗掩其耳。恶⑤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⑥矣! 【注】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②钟: 古代的打击乐器。③则:但是。④况(hung)然:拟声词,形容钟声。⑤恶:害怕⑥悖:荒谬 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欲负而走( ②钟大不可负( ③遽掩其耳( ④恶人闻之 (2)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锤毁之 A.至之市B.范氏之亡也C.而置之其坐D.是吾剑之所从坠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2处)(2分) 恐人闻之而夺己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11.请说说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中庭⑵地白⑶树栖鸦,冷露⑷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作者友人。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③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④冷露:秋天的露水。 7.⑴请发挥你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所展现 的画面。(3 分) ⑵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8~11 题。(14 分)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③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④有 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⑤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⑥矣! 【注】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②钟: 古代的打击乐器。③则:但是。④况(huàng)然:拟声词,形容钟声。 ⑤恶:害怕 ⑥悖:荒谬。 8.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 ①欲.负而走( ) ②钟大不可负. ( ) ③遽.掩其耳 ( ) ④恶人闻.之 ( ) ⑵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例句:以锤毁之. A.至之市 B.范氏之亡也 C.而置之其坐 D.是吾剑之所从坠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 2 处) (2 分) 恐 人 闻 之 而 夺 己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⑴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11.请说说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 分)
(三)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12~14题。(10分)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 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 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 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 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 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带。那时读《水 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 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芼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 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 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12.概括选文中“历历在目”的几件事。(4分) 13.第①段中加点词“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3分) 4.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3分) (四)阅读傅天佑的《孩子与老人》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成长的路上,我们收获了经验,丢失了梦想。 ②因为一只兔子,老人与孩子吵了起来 ③孩子是在草丛里发现那只的。那只灰色的兔子半藏在草丛中,孩子想抓住它的耳朵
(三)阅读于漪的《往事依依》(节选),完成 12~14 题。(10 分)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 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 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 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 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 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 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 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 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 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12.概括选文中“历历在目”的几件事。(4 分) 13.第①段中加点词 “搜索枯肠”用得好,说说理由。(3 分) 14.小屋里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3 分) (四) 阅读傅天佑的《孩子与老人》 一文,完成 15~17 题。(10 分) ①成长的路上,我们收获了经验,丢失了梦想。 ②因为一只兔子,老人与孩子吵了起来。 ③孩子是在草丛里发现那只的。那只灰色的兔子半藏在草丛中,孩子想抓住它的耳朵
却发现它不知被谁下的夹子给夹住了,被夹断了的右腿仅有—丝皮毛连着,—双充满期待的 眼睛望着孩子,看得出,它已经被夹了好几天了 ④孩子想扳开夹子,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实在是太小了。于是,他便向一旁的爷爷求助。爷爷 说:“就算放了这只兔子,它也活不下去的。”爷爷的眼扫了扫兔子。 ⑤孩子急了,说道:“你凭什么说它活不了呢?如果不救,它只有一种结局,但如果我们 救了它,它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⑥“这种可能性很小〃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它在野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如果伤 口感染的话,它就必死无疑了。” ⑦孩子彻底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为这只兔子辩护了,而是为这个抽象的、幼稚的 世界辩护。他涨红了脸说:“怎么能用可能性来衡量一件事呢?没有人能完全地预知未来! ⑧爷爷诧异地望着孩子,一会儿他笑道:“没有什么不对,你现在还小,等你到了我这 个年 龄令,就会知道的。” ⑨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真在爷爷的面前是多么可笑,在年龄和经验面前,他无力回 ⑩这些有“经验”的人,总是在善意地提醒年轻人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那个满怀希 望的孩子。如今,他们把总结出的经验摆在年轻人、孩子面前,就像教辅书一样,让人们失 去了猜测和演算答案的乐趣。 o我们在青春年少时,凭着单纯的意志,见山见水,后来我们掉入红尘的大海,知道 生活不再是那么简单!于是,见山不再是山,见水不再是水 t做自己吧!回到质朴、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你只在乎自己 的纯心。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却发现它不知被谁下的夹子给夹住了,被夹断了的右腿仅有一丝皮毛连着,一双充满期待的 眼睛望着孩子,看得出,它已经被夹了好几天了。 ④孩子想扳开夹子,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实在是太小了。于是,他便向一旁的爷爷求助。爷爷 说:“就算放了这只兔子,它也活不下去的。”爷爷的眼扫了扫兔子。 ⑤孩子急了,说道:“你凭什么说它活不了呢?如果不救,它只有一种结局,但如果我们 救了它,它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⑥“这种可能性很小,”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它在野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如果伤 口感染的话,它就必死无疑了。” ⑦孩子彻底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为这只兔子辩护了,而是为这个抽象的、幼稚的 世界辩护。他涨红了脸说:“怎么能用可能性来衡量一件事呢?没有人能完全地预知未来!” ⑧爷爷诧异地望着孩子,一会儿他笑道:“没有什么不对,你现在还小,等你到了我这 个年 龄,就会知道的。” ⑨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真在爷爷的面前是多么可笑,在年龄和经验面前,他无力回 击。 ⑩这些有“经验..”的人,总是在善意地提醒年轻人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那个满怀希 望的孩子。如今,他们把总结出的经验摆在年轻人、孩子面前,就像教辅书一样,让人们失 去了猜测和演算答案的乐趣。 ○11我们在青春年少时,凭着单纯的意志,见山见水,后来我们掉入红尘的大海,知道: 生活不再是那么简单!于是,见山不再是山,见水不再是水。 ○12做自己吧!回到质朴、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你只在乎自己 的纯心。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