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标推荐背诵篇目阅读 、论语十则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 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日:“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本文选自 》,该书是一部 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是我国 时期伟大的 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①学而时习之 ②传而不习乎 B.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诣太守,说如此 C.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2006 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标推荐背诵篇目阅读 一、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 本文选自《 》,该书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学而时习.之 ②传而不习.乎 B.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诣太守,说.如此 C.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孰为汝多知乎 B.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罔不因势象形 C.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可以为师矣 D.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5.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温故而知新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B.①吾日三省吾身②日初出沧沧凉凉 C.①任重而道远 ②天即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①传不习乎 ②空谷传响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日不再的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信殆凋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 ③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答 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8.阅读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依次是 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 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④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 9.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造句或写话 答:成语
2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B.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罔.不因势象形 C.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可.以为师矣 D.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5.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温故.而知新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B.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 C. ①任.重而道远 ②天即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①传.不习乎 ②空谷传.响 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日不再的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__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_______ 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④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造句或写话。 答: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或写话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 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孟轲是我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 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后世并称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B.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曾不吝去留 C.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发于声 D.①百里奚举于市 ②见山上人烟市肆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相同的一项是() A.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忍能对面为盗贼 B.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任重而道远 C.①人恒过 ②国恒亡 D.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百里奚举于市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 造句或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 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 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__。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B.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曾.不吝去留 C.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发.于声 D. ①百里奚举于市. ②见山上人烟市.肆 3.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忍.能对面为盗贼 B.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任.重而道远 C. ①人恒.过 ②国恒.亡 D.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百里奚举.于市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苦: 劳: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6.阅读理解。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有这样,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从而论证 然后用 论证 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7.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 例 答8答 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三、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褪其
4 苦:____________________ 劳:____________________ 饿:____________________ 空乏:__________________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__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论证 了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 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 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
辙,登轼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史书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间焉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①肉食着鄙 ②不以臣卑鄙 C.①衣食所安 ②安能求其千里也 D.①彼竭我盈,故克之②即克,公问其故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①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 B.①齐人三鼓②一鼓作气 C.①遂逐齐师②故逐之 D.①既克②彼疲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惠 徧 从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加: ③忠之以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属 从 ④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 6.阅读理解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 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一一长勺
5 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书。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又何间.焉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 ①肉食着鄙. ②不以臣卑鄙. C. ①衣食所安. ②安.能求其千里也 D.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即克,公问其故. 3.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 B. ①齐人三鼓. ②一鼓.作气 C. ①遂逐.齐师 ②故逐.之 D. ①既克. ②彼疲我盈,故克.之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惠:__________________ 徧: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___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忠之以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属: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辙:___________________ 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 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