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就维也纳事件发表的谈话 ………………………………………… 605 注释 ………………………………………………………………… 609—651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 652—666 人名索引 …………………………………………………………… 667—697 期刊索引 …………………………………………………………… 698—701 译后记……………………………………………………………………… 702 插 图 “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传单)…………………………………………… 2—3 “新莱茵报”第一号的一页……………………………………………… 12—13 1848年6月巴黎市区图 …………………………………………… 142—143 载有卡·马克思“六月革命”一文的“新莱茵报”的一页…………… 154—155 卡·马克思的1848—1849年的护照 ……………………………… 452—453 弗·恩格斯的“从巴黎到伯尔尼”的手稿第一页 ………………………… 547 弗·恩格斯画的从奥克萨里到洛克尔的路线草图………………… 564—565 目 录
马克思就维也纳事件发表的谈话 ………………………………………… 605 注释 ………………………………………………………………… 609—651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 652—666 人名索引 …………………………………………………………… 667—697 期刊索引 …………………………………………………………… 698—701 译后记……………………………………………………………………… 702 插 图 “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传单)…………………………………………… 2—3 “新莱茵报”第一号的一页……………………………………………… 12—13 1848年6月巴黎市区图 …………………………………………… 142—143 载有卡·马克思“六月革命”一文的“新莱茵报”的一页…………… 154—155 卡·马克思的1848—1849年的护照 ……………………………… 452—453 弗·恩格斯的“从巴黎到伯尔尼”的手稿第一页 ………………………… 547 弗·恩格斯画的从奥克萨里到洛克尔的路线草图………………… 564—565 目 录
第五卷说明
第五卷说明
第五卷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卷收集了他们在1848年3月至11月 这一时期的著作。 在法国二月革命和德国三月革命以前的时期,马克思和恩格 斯制定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哲学原理,拟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 阶级的世界历史作用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原理,确定了工人阶 级革命斗争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则。 在1848—1849年革命时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当前的事件,确定无产阶级在各个革命斗 争阶段的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切都在本版第五、第六 卷中反映出来了。 本卷开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拟定的无产阶级在德国革命中的 具体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在起草“要求”时,马克思主 义的创始人是从革命的基本历史任务出发的,因为德国人民以后 的命运要取决于这些任务的解决。“要求”中主要的一条是建立一 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为了给德国今后的进一步发 展创造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首先必须消灭德国在经济上和 政治上的分散状态(当时德国分成36个大大小小的邦),建立一个 统一的民主国家。在“要求”中,同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 个任务有机地结合着的,还有德国革命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消灭
第五卷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卷收集了他们在1848年3月至11月 这一时期的著作。 在法国二月革命和德国三月革命以前的时期,马克思和恩格 斯制定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哲学原理,拟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 阶级的世界历史作用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原理,确定了工人阶 级革命斗争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则。 在1848—1849年革命时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当前的事件,确定无产阶级在各个革命斗 争阶段的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切都在本版第五、第六 卷中反映出来了。 本卷开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拟定的无产阶级在德国革命中的 具体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在起草“要求”时,马克思主 义的创始人是从革命的基本历史任务出发的,因为德国人民以后 的命运要取决于这些任务的解决。“要求”中主要的一条是建立一 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德意志共和国。为了给德国今后的进一步发 展创造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首先必须消灭德国在经济上和 政治上的分散状态(当时德国分成36个大大小小的邦),建立一个 统一的民主国家。在“要求”中,同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 个任务有机地结合着的,还有德国革命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消灭
封建压迫,废除农民所担负的一切封建义务,消灭反动贵族统治的 经济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看作是无产阶级 革命的序幕,因此他们在“要求”中还拟定了一系列过渡措施,关于 这些措施的性质,“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运动进程中它们却会越 出本身,成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所不可避免的手段”。这些措施是: 把封建领地变为国家财产并在这些土地上组织大规模的农业生 产,把矿山、矿井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收归国有,国家保证所有工 人都有工作做,同时照顾丧失劳动力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德国的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小农是能够用坚决斗争的办 法来实现这些要求的力量。 “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是把“共产党宣言”中的一般原理具体 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即运用于1848—1849年德国革命情 况的第一个范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回到德国之后所写的发表在1848年6月 1日至11月7日的“新莱茵报”上的那些文章构成了本卷的主要 内容。这些文章鲜明地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参加革命斗争 的情形,反映了他们在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的策略。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是以民主派机关报的名义 出现的,但是“这个民主派随时随地都显示出它的独特的无产阶级 性质”(恩格斯)。报纸的这个方针是由德国革命的历史特点、革命 中阶级力量的配置和德国无产阶级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由于德 国经济上的落后,由于德国工人的软弱性和无组织性,马克思和恩 格斯在回到祖国之后不能立即着手建立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二三百个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对于广大人民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封建压迫,废除农民所担负的一切封建义务,消灭反动贵族统治的 经济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看作是无产阶级 革命的序幕,因此他们在“要求”中还拟定了一系列过渡措施,关于 这些措施的性质,“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运动进程中它们却会越 出本身,成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所不可避免的手段”。这些措施是: 把封建领地变为国家财产并在这些土地上组织大规模的农业生 产,把矿山、矿井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收归国有,国家保证所有工 人都有工作做,同时照顾丧失劳动力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德国的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小农是能够用坚决斗争的办 法来实现这些要求的力量。 “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是把“共产党宣言”中的一般原理具体 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即运用于1848—1849年德国革命情 况的第一个范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回到德国之后所写的发表在1848年6月 1日至11月7日的“新莱茵报”上的那些文章构成了本卷的主要 内容。这些文章鲜明地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参加革命斗争 的情形,反映了他们在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的策略。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是以民主派机关报的名义 出现的,但是“这个民主派随时随地都显示出它的独特的无产阶级 性质”(恩格斯)。报纸的这个方针是由德国革命的历史特点、革命 中阶级力量的配置和德国无产阶级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由于德 国经济上的落后,由于德国工人的软弱性和无组织性,马克思和恩 格斯在回到祖国之后不能立即着手建立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二三百个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对于广大人民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众是起不了什么显著作用的。因此,敌视任何宗派主义的马克思和 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参加民主运动的极左翼。他们加入了科伦民主 协会,并建议拥护他们的人也采取这种策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 为,同民主派结成联盟绝对不是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的错 误和幻想放弃批评,相反地,必须以对他们的错误和幻想进行批评 为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竭力推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更坚决地行 动,竭力把人民群众争取过来。同时,他们要自己的拥护者注意工 人协会的组织,注意无产阶级的政治教育,注意为建立群众性的无 产阶级政党创造先决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这个旨在动员一切民主力量的策略,来 对抗不了解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任务和反对同民主派结 成联盟的哥特沙克的宗派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斥责波尔恩的 机会主义策略,因为他把工人阶级的斗争局限于狭隘的行会和工 会的利益,并使无产阶级脱离摆在德国人民面前的总的政治任务。 打着民主主义旗帜的“新莱茵报”代表德国人民中一切进步力 量的利益,首先是代表最坚决和最彻底的民主主义战士(即工人阶 级)的利益。由马克思领导的“新莱茵报”编辑部是无产阶级真正的 战斗司令部。 “新莱茵报”评论了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一切最迫切的问 题,极其巧妙地用政治上的揭发来与封建反动势力和资产阶级反 革命势力作斗争,在人民群众中起了教育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这个报纸所以在人民群众中有巨大的影响并且很受欢迎,在 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的出色的政论性质:它所刊载的文章具有 热烈的战斗精神,笔调精辟入微,讽刺敌人尖锐有力。在无产阶级 报纸的历史上,“新莱茵报”理应占一个光荣的地位。 第 五 卷 说 明
众是起不了什么显著作用的。因此,敌视任何宗派主义的马克思和 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参加民主运动的极左翼。他们加入了科伦民主 协会,并建议拥护他们的人也采取这种策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 为,同民主派结成联盟绝对不是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的错 误和幻想放弃批评,相反地,必须以对他们的错误和幻想进行批评 为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竭力推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更坚决地行 动,竭力把人民群众争取过来。同时,他们要自己的拥护者注意工 人协会的组织,注意无产阶级的政治教育,注意为建立群众性的无 产阶级政党创造先决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这个旨在动员一切民主力量的策略,来 对抗不了解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任务和反对同民主派结 成联盟的哥特沙克的宗派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斥责波尔恩的 机会主义策略,因为他把工人阶级的斗争局限于狭隘的行会和工 会的利益,并使无产阶级脱离摆在德国人民面前的总的政治任务。 打着民主主义旗帜的“新莱茵报”代表德国人民中一切进步力 量的利益,首先是代表最坚决和最彻底的民主主义战士(即工人阶 级)的利益。由马克思领导的“新莱茵报”编辑部是无产阶级真正的 战斗司令部。 “新莱茵报”评论了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一切最迫切的问 题,极其巧妙地用政治上的揭发来与封建反动势力和资产阶级反 革命势力作斗争,在人民群众中起了教育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这个报纸所以在人民群众中有巨大的影响并且很受欢迎,在 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的出色的政论性质:它所刊载的文章具有 热烈的战斗精神,笔调精辟入微,讽刺敌人尖锐有力。在无产阶级 报纸的历史上,“新莱茵报”理应占一个光荣的地位。 第 五 卷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