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 目录 1.郑域《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 2.侯寘《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 3.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 4.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5.周邦彦《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 6.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7.柳永《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9.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10.刘克庄《一剪梅》(束緹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 11.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12.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 金) 1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1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 英) 15.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16.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7.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18.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19.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20.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2L.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22.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23.张孝祥《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24.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 湖光) 25.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 26.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27.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 28.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晩烟青,客思满鸥汀) 29.向子誣《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 30.向子誣《秦楼月》(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31.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32.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33.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34.张先《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35.张炎《浪淘沙·秋江》(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 36.张炎《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 37.万俟咏《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 38.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
宋词鉴赏 100 例及答案 目录 1.郑域《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 2.侯寘《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 3.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 4.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5.周邦彦《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 6.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7.柳永《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9.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10.刘克庄《一剪梅》(束緼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 11.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12.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 金) 1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1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 英) 15.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16.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7.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18.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19.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20.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21.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22.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23.张孝祥《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24.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 湖光) 25.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 26.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27.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 28.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29.向子諲《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 30.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31.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32.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33.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34.张先《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35.张炎《浪淘沙•秋江》(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 36.张炎《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 37.万俟咏《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 38.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
39.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40.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41.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42.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43.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44.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 45.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4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47.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 48.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49.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 50.晁补之《汉宫春·梅》(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 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 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 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 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 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 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 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 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 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 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 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 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 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 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 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 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
39.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40.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41.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42.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43.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44.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 45.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4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47.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 48.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49.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 50.晁补之《汉宫春·梅》(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 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 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 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 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 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 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 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 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 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 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 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 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 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 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 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 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
83.赵令時《清平乐》(春风依旧) 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 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 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97.王诜(shen)《蝶恋花》(小雨初睛回晚照) 98.王诜《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 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分) 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梅。(1分)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山野梅花的姿 态等方面来写。(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2分) 2.用对比的手法。(1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 开则无异。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贫贱不能 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分) 3.梅花。开放时间一一未到春天:形态特点一一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 味 4.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 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四犯令 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1.词的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分 析其中原因。(4分)
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 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 89.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97.王诜 (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98.王诜《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 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 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 分) 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梅。(1 分)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山野梅花的姿 态等方面来写。(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2 分) 2.用对比的手法。(1 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 开则无异。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贫贱不能 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 分) 3.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 味。 4.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 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四犯令 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1.词的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分 析其中原因。(4 分)
2.试结合诗句分析本词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拟人手法手法,以虚写实。作者推想别后的情景,以“芳 草”意象写绵绵离愁,并把春天拟人化;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远离去,作者 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却想象成是人 走春尽。这样写用语新奇,别出心裁,意蕴深厚,耐人回味,把浓浓的离愁别绪 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 2.这首词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沉重的情 感。“莫听《阳关》牵离绪”句点出“无语”的原因,表达深重的离愁。“拚酩 酊花深处”句,“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着一“拚”字,形象地刻画出人物因 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诗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 告语的悲哀。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词人简介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 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 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 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 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 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吴松,在吴江县,已离家不远。②禁持:摆布。③亚: 接近。 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 分) 2.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 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5分) 3.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4.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 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6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 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1分);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 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1分)。表达 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1分)的愁苦之情(1分) 2.同意。突兀: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1分);首句 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1分)。突出了归家
2.试结合诗句分析本词蕴含的情感。(4 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拟人手法手法,以虚写实。作者推想别后的情景,以“芳 草”意象写绵绵离愁,并把春天拟人化;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远离去,作者 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却想象成是人 走春尽。这样写用语新奇,别出心裁,意蕴深厚,耐人回味,把浓浓的离愁别绪 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 2.这首词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沉重的情 感。“莫听《阳关》牵离绪”句点出“无语”的原因,表达深重的离愁。“拚酩 酊花深处”句,“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着一“拚”字,形象地刻画出人物因 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诗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 告语的悲哀。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词人简介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 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 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 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 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 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吴松,在吴江县,已离家不远。②禁持:摆布。 ③亚: 接近。 1.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 分) 2.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 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5 分) 3.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4.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 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6 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 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1 分);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 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1 分)。表达 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1 分)的愁苦之情(1 分)。 2.同意。突兀: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1 分);首句 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1 分)。突出了归家
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1分);次句描写离 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1分)。结句写 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1分)。 3.(5分)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 状,(2分)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1分)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 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分) 4.(6分)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 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 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 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 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 (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 在,苍压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 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65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 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 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 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 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1.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2.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 托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感 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 2.空,白白地,空自。(1分)是写眼前的秋烟中的征骑、寒汐中的船只依旧, 年复一年空自来去,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3分。 意思接近即可)作者借此在说朝廷需要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希望辛弃疾能够独 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来抗击入侵者。(2分。答“感慨朝廷没有抗敌英雄”类 给1分) 补充注释 1.次韵:用原作之调、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2.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与北固亭隔江相望。楼回环四合,工巧闳丽, 自古无有。楼成之日,隋炀帝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 3.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 上论事。罗隐诗:“紫髯桑盖两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寻。” 4.人:指隋炀帝、孙权、刘备等人 5.骑:一人一马
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1 分);次句描写离 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1 分)。结句写 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1 分)。 3.(5 分)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 状,(2 分)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1 分)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 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 分) 4.(6 分)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 喜悦;(1 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 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 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 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 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 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 (2 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 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 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 年 65 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 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 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 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 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1.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2.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 托的情感。(6 分) 参考答案 1.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感 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 2.空,白白地,空自。(1 分)是写眼前的秋烟中的征骑、寒汐中的船只依旧, 年复一年空自来去,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3 分。 意思接近即可)作者借此在说朝廷需要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希望辛弃疾能够独 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来抗击入侵者。(2 分。答“感慨朝廷没有抗敌英雄”类 给 1 分) 补充注释 1.次韵:用原作之调、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2.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与北固亭隔江相望。楼回环四合,工巧闳丽, 自古无有。楼成之日,隋炀帝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 3.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 上论事。罗隐诗:“紫髯桑盖两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寻。” 4.人:指隋炀帝、孙权、刘备等人。 5.骑:一人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