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阳县2012年初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叶绍庚) 、积累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i邻而居,但 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镀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 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qjη绻, 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 村落唯美的韵角,令人神往。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桃花潭畔 着 邻 qian (2)“徜徉”的意思是 悦目怡人”一词中 的“怡”意思是 。(2分) (3)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4)“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这个句子因排版遗漏,现需还原,应放在 处。(1分) ①A ②B ③C ④D 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 臣不胜受恩感激。 (诸葛亮《出师表》) (2)默写杜牧《赤壁》(4分)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需要你参与解决问题(12分) (1)下面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调查项目人数能调控意志力人际关系 情绪良好良好 初 20 51% 38 80% 110 105 60% 56% 64%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4分) (2)下面是班长陈康在这次活动中的发言稿的一部分,两处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4分)
1 安徽省青阳县 2012 年初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叶绍庚) 一、积累运用(35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⑴~⑷题(9 分) 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 pí 邻而居,但 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镀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 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 qiǎn 绻, 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 村落唯美的韵角,令人神往。 ⑴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桃花潭畔. 烙. 着 pí 邻 qiǎn 绻, ⑵“徜徉”的意思是 。“悦目怡人”一词中 的“怡”意思是 。(2 分) ⑶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 分) ⑷“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这个句子因排版遗漏,现需还原,应放在 处。(1 分) ① A ② B ③ C ④ D 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 分) ⑴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 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 ②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④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 ,臣不胜受恩感激。 (诸葛亮《出师表》) ⑵默写杜牧《赤壁》(4 分)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需要你参与解决问题(12 分) ⑴下面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调查项目 年 级 人 数 能调控 情 绪 意志力 良 好 人际关系 良 好 初 一 120 51% 38% 80% 初 二 110 55% 42% 71% 初 三 105 60% 56% 64%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4 分) ⑵下面是班长陈康在这次活动中的发言稿的一部分,两处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4 分)
语文学习要强化意志力 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它周期长,见效慢。其能力形成需要不断积累与涵养,不可能一 蹴而就。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①需要保持顽強的意 志,才能克制自己,清除心理障碍和外界干扰,战胜种种困难,②克服敷衍了事,浅尝辄止, 从而专心致志地刻苦攻读,聚精会神地认真写作。可见,顽强的意志力是学好语文,不断提 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①处画线的语句中有一个词用得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为 ②处画线的语句结构不完整,应在句末补上一个词语:“ (3)张美艳同学聪明美丽,上进心强,但心胸比较狭窄,喜欢嫉妒别人。针对这一特点, 班主任李宏老师给她写了下面的毕业赠言,予以劝勉。不过中间缺了两句请你补上。(4分) 人生是一条崎岖曲折而又风光旖旎的道路。愿你在这条路上,敞开宽阔的心胸,让 ,放飞自己的心灵,让 这 样,一个和谐精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眼前不断展现。你就会潇洒快乐地一路前行。鲜花的芳香 就会在你你的鼻边醉人地萦绕;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妙曼地起舞 4、名著阅读填空(4分) (1)《水浒》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 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岗上施巧计”,干的一件 大事是 (2)从体裁上看,《格列佛游记》是 《童年》是自传体小说:《繁星·春水》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 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结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结的小纸船被 2
2 语文学习要强化意志力 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它周期长,见效慢。其能力形成需要不断积累与涵养,不可能一 蹴而就。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①需要保持顽强的意 志,才能克制自己,清除心理障碍和外界干扰,战胜种种困难,②克服敷衍了事,浅尝辄止, 从而专心致志地刻苦攻读,聚精会神地认真写作。可见,顽强的意志力是学好语文,不断提 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①处画线的语句中有一个词用得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 分)“ ”改 为“ ”。 ②处画线的语句结构不完整,应在句末补上一个词语:“ ”。 ⑶张美艳同学聪明美丽,上进心强,但心胸比较狭窄,喜欢嫉妒别人。针对这一特点, 班主任李宏老师给她写了下面的毕业赠言,予以劝勉。不过中间缺了两句请你补上。(4 分) 人生是一条崎岖曲折而又风光旖旎的道路。愿你在这条路上,敞开宽阔的心胸,让 ,放飞自己的心灵,让 。这 样,一个和谐精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眼前不断展现。你就会潇洒快乐地一路前行。鲜花的芳香 就会在你你的鼻边醉人地萦绕;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妙曼地起舞。 4、名著阅读填空(4 分) ⑴《水浒》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 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岗上施巧计”,干的一件 大事是 。 ⑵从体裁上看,《格列佛游记》是 ,《童年》是自传体小说;《繁星·春水》 是 。 二、阅读(55 分) (一)(22 分)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 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结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结的小纸船被
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淸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 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 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结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 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 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 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 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 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 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 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 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 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 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 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岀深蓝浅绿的色泽,真 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3 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 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 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结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 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 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 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 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 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 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 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 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 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 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 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 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 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苘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岀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 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諍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 如痴… (《散文百家》2012年第1期) 5、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游戏。(3分) 6、有人说,第④段文章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7、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 绘了家乡荷塘的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幅荷塘美景图。(4分) 8、第⑦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5分) 9、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3分) 10、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二)(18分) 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 王师北 ①“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我看,它有自己数干年发展起来的文化内涵。如果加 以挖掘,对治疗当代人的偏执病,认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可能大有好处。 举例来说,“端午文化”首先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民俗文化。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时候
4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 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 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 如痴…… (《散文百家》2012 年第 1 期) 5、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 、 等 游戏。(3 分) 6、有人说,第④段文章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 分) 7、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 绘了家乡荷塘的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 三 幅荷塘美景图。(4 分) 8、第⑦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5 分) 9、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3 分) 10、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二)(18 分) “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 王师北 ①“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我看,它有自己数千年发展起来的文化内涵。如果加 以挖掘,对治疗当代人的偏执病,认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可能大有好处。 ②举例来说,“端午文化”首先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民俗文化。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时候
开始流行的?是否一开始就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这些问题,只有专家研究,民众并不需要 等待—个标准答案,才能拿到过端午节的门票。观察各地对端午节从来就有各自的内容。 湘江流域纪念屈原,苏州地区纪念伍子胥,浙江一些地方纪念曹娥,别的地方或许另有其他 说法,这有什么要紧呢?大家从来就是相互并存,端午节也因此过得丰富多彩。从来没有你 死我活的纷争,也从来没有唯我独尊的专横。不狭隘,不偏窄,不具有排他性,民俗是什么? 民俗从来就不是皇上颁布的口令。老祖宗传下来,说法愈来愈多,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有 什么必要非得统一标准,弄一个“正宗”端午节呢? ③同时,“端午节”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赛事文化。它并不规定,什么人可以过这个节 日,什么人就不可以过这个节日,谁都能够参与。钱多的是钱多的过法,钱少的也有钱少的 过法。与农事的关系,它也调节得很好。民间有所谓“忙端午"、“闲端午”的说法,就体现 着这种调节。有人说,端午节祭祀屈原,屈原是爱国诗人,所以端午节就是提倡爱国主义 就是爱国文化。我欣赏这种努力,但是并不觉得这是端午节的唯一主题。对于绝大多数劳动 者而言,端午不仅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而且是一个组织龙舟竞赛的好日子。这就是他们爱 好的体育运动,也是他们能够亲自参与的体育竞赛。这种赛事活动其实是民间健身运动的雏 形。它在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延续的历史之悠久,令人惊叹,也让人无法视而不见。 ④总之,“喘端午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传统文化,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它的多 样性、发展性,人们有目共睹。有人弘扬它,固然热热闹闹,有人扼杀它,也难斩草除根。 它顽强的生命力,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气魄。以我的孤陋寡闻,就在20世 纪之中,至少曾经发生过两次对它的“禁止和打断”。一次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陈洵1921 年端午节后写过一首词《西平乐》,小序云:“竞渡吊屈,废且十年。今年三月廿八日,江上 忽见旗鼓,居人走告,惊若非常,意既不解,则以为岁时风物之异而已。”大意说,端午节 赛龙舟怀念诗人屈原,这种活动已经停止10年。今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江上忽然看见旗鼓
5 开始流行的?是否一开始就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这些问题,只有专家研究,民众并不需要 等待一个标准答案,才能拿到过端午节的门票。观察各地对 端午节从来就有各自的内容。 湘江流域纪念屈原,苏州地区纪念伍子胥,浙江一些地方纪念曹娥,别的地方或许另有其他 说法,这有什么要紧呢?大家从来就是相互并存,端午节也因此过得丰富多彩。从来没有你 死我活的纷争,也从来没有唯我独尊的专横。不狭隘,不偏窄,不具有排他性,民俗是什么? 民俗从来就不是皇上颁布的口令。老祖宗传下来,说法愈来愈多,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有 什么必要非得统一标准,弄一个“正宗”端午节呢? ③同时,“端午节”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赛事文化。它并不规定,什么人可以过这个节 日,什么人就不可以过这个节日,谁都能够参与。钱多的是钱多的过法,钱少的也有钱少的 过法。与农事的关系,它也调节得很好。民间有所谓“忙端午”、“闲端午”的说法,就体现 着这种调节。有人说,端午节祭祀屈原,屈原是爱国诗人,所以端午节就是提倡爱国主义, 就是爱国文化。我欣赏这种努力,但是并不觉得这是端午节的唯一主题。对于绝大多数劳动 者而言,端午不仅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而且是一个组织龙舟竞赛的好日子。这就是他们爱 好的体育运动,也是他们能够亲自参与的体育竞赛。这种赛事活动其实是民间健身运动的雏 形。它在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延续的历史之悠久,令人惊叹,也让人无法视而不见。 ④总之,“端午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传统文化,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它的多 样性、发展性,人们有目共睹。有人弘扬它,固然热热闹闹,有人扼杀它,也难斩草除根。 它顽强的生命力,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气魄。以我的孤陋寡闻,就在 20 世 纪之中,至少曾经发生过两次对它的“禁止和打断”。一次在上世纪 20 年代之前,陈洵 1921 年端午节后写过一首词《西平乐》,小序云:“竞渡吊屈,废且十年。今年三月廿八日,江上 忽见旗鼓,居人走告,惊若非常,意既不解,则以为岁时风物之异而已。”大意说,端午节 赛龙舟怀念诗人屈原,这种活动已经停止 10 年。今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江上忽然看见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