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 语文 第工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作为中国南方高原上人口分布最广、历史文化最深厚的古老民族之一,彝族 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其中有一项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就是首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彝族古戏“撮泰吉” “撮泰吉”系彝语音译,“撮”意是“人”,“泰”意为“变化”,“吉” 意为“游戏、玩耍”,连起来讲就是“人类演变的戏”,简称“变人戏”。每年 阴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撮泰吉”演出的时段,演出目的旨在扫除人畜祸患,祈 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逢演出期间,活动多集中在夜晚,地点则以本村寨为 主,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如今“撮泰吉”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 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学界一般认为,“撮泰吉”属于古傩戏的一种。傩戏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 产物,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戏剧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 文化风貌、古风民俗。然而,“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 先是表演者的后继无力。“撮泰吉”的传承秉持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原 则,但相比从事傩戏表演,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 工,长此以往,势必发生传承者的断层。其次是投入上的紧缺。据威宁县非遗办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财政投入过少,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理念落后,常常导致“撮 泰吉”的保护丧失动力。再者,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研究队伍的不稳定也不利于 “撮泰吉”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撮泰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天然具有一定的经 济价值或资本价值。因此对“撮泰吉”的保护并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 是以活态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管理部门应当明确 自身职责,在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 作机制。社会方面应积极寻找“撮泰吉”与当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譬如舞台 展示的改进、依附于民族节日进行外向式开发以及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等等。这些 举措时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都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撮泰吉”的保护,其研究工作却更须谨慎而行。 “撮泰吉”虽然存活于崇山峻岭之中,长期与世隔绝,很晩才揭开其神秘面纱, 但如今在多方的关注下,仍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异。研究者在田野考察中尤须谨 慎“辨伪”,仔细甄别传统沿袭的原生态“撮泰吉”和经过讹误扭曲的部分,并 在此基础上做好“撮泰吉”的传承工作,避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偏离客观认识的 “泛傩现象”。唯有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研究,防止从案头到案头的泛泛之谈 才能真正澄清发生在“撮泰吉”认识上的种种误区,阐明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 戏剧发生学上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8日10版)
绝密★启用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 语文 第工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作为中国南方高原上人口分布最广、历史文化最深厚的古老民族之一,彝族 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其中有一项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就是首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彝族古戏“撮泰吉”。 “撮泰吉”系彝语音译,“撮”意是“人”,“泰”意为“变化”,“吉” 意为“游戏、玩耍”,连起来讲就是“人类演变的戏”,简称“变人戏”。每年 阴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撮泰吉”演出的时段,演出目的旨在扫除人畜祸患,祈 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逢演出期间,活动多集中在夜晚,地点则以本村寨为 主,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如今“撮泰吉”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 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学界一般认为,“撮泰吉”属于古傩戏的一种。傩戏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 产物,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戏剧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 文化风貌、古风民俗。然而,“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 先是表演者的后继无力。“撮泰吉”的传承秉持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原 则,但相比从事傩戏表演,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 工,长此以往,势必发生传承者的断层。其次是投入上的紧缺。据威宁县非遗办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财政投入过少,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理念落后,常常导致“撮 泰吉”的保护丧失动力。再者,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研究队伍的不稳定也不利于 “撮泰吉”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撮泰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天然具有一定的经 济价值或资本价值。因此对“撮泰吉”的保护并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 是以活态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管理部门应当明确 自身职责,在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 作机制。社会方面应积极寻找“撮泰吉”与当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譬如舞台 展示的改进、依附于民族节日进行外向式开发以及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等等。这些 举措时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都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撮泰吉”的保护,其研究工作却更须谨慎而行。 “撮泰吉”虽然存活于崇山峻岭之中,长期与世隔绝,很晚才揭开其神秘面纱, 但如今在多方的关注下,仍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异。研究者在田野考察中尤须谨 慎“辨伪”,仔细甄别传统沿袭的原生态“撮泰吉”和经过讹误扭曲的部分,并 在此基础上做好“撮泰吉”的传承工作,避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偏离客观认识的 “泛傩现象”。唯有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研究,防止从案头到案头的泛泛之谈, 才能真正澄清发生在“撮泰吉”认识上的种种误区,阐明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 戏剧发生学上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 年 10 月 28 日 10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 体系,而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撮泰吉”就是其中的代表。 B.彝族“撮泰吉”的演出时间和地点都相对集中或固定,时间大多在夜晚,但 地点虽以本村寨为主,但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来源Zxxk.com C.“撮泰吉”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弥漫着宗教色彩,体现了彝族这 古老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D.“撮泰吉”传统的传承原则和现在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 出务工也不愿意从事傩戏表演,致使表演者后继无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彝族古戏“撮泰吉”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但其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 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相对完整地保留着,让我们得以观看。 B.对“撮泰吉”的保护既不能封存,也不能封闭,积极寻找与当代文化的合 作路径,对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都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C.“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投入上的紧缺导致 “撮泰吉”保护丧失动力,这是当前最亟须解决的问题。 D.对“撮泰吉”的研究一定要谨慎,要仔细辨别原生态的“撮泰吉”和经过 讹误扭曲的部分,做好“辨伪”利于更好地做好传承工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对于像“撮泰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有必要的文化情怀,不 能因其缺少经济价值或资本价值就不重视,不保护 B.在现阶段,对“撮泰吉”的保护必须形成合力,管理部门既要加大监管和 投入,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作机制。 C.对于“撮泰吉”最好的保护井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是要以活态 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融人时代的发展之中。 D.对于“撮泰吉”的研究一定要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研究,不能只做泛泛 之谈,如此,才能真正澄清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 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 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 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眀殿以侍中监虎贵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 数进忠言,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 迁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 太后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 长,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 体系,而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撮泰吉”就是其中的代表。 B.彝族“撮泰吉”的演出时间和地点都相对集中或固定,时间大多在夜晚,但 地点虽以本村寨为主,但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来源:Z_xx_k.Com] C.“撮泰吉”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弥漫着宗教色彩,体现了彝族这~ 古老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D.“撮泰吉”传统的传承原则和现在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 出务工也不愿意从事傩戏表演,致使表演者后继无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彝族古戏“撮泰吉”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但其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 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相对完整地保留着,让我们得以观看。 B.对“撮泰吉”的保护既不能封存,也不能封闭,积极寻找与当代文化的合 作路径,对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都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C.“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投入上的紧缺导致 “撮泰吉”保护丧失动力,这是当前最亟须解决的问题。 D.对“撮泰吉”的研究一定要谨慎,要仔细辨别原生态的“撮泰吉”和经过 讹误扭曲的部分,做好“辨伪”利于更好地做好传承工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对于像“撮泰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有必要的文化情怀,不 能因其缺少经济价值或资本价值就不重视,不保护。 B.在现阶段,对“撮泰吉”的保护必须形成合力,管理部门既要加大监管和 投入,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作机制。 C.对于“撮泰吉”最好的保护井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是要以活态 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融人时代的发展之中。 D.对于“撮泰吉”的研究一定要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研究,不能只做泛泛 之谈,如此,才能真正澄清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 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 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 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贵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 数进忠言,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 迁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 太后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 长,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
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 事。’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 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輔、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 之姿,宣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 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 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 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为 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卒, 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于当世。门人杨震、朱宠, 皆至三公。 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世传其家学。孙鸾、曾孙彬,并知名。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B.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C.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D.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 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 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 守孝。 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 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 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酌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 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郁本来应承袭桓荣爵位,但他却要将爵位让给他哥哥的孩子桓泛,但皇 帝不答应,桓郁虽接受了爵位,但将所有的租税收入都交给了桓泛 B.桓郁升迁为越骑校尉,皇帝特意下诏命令太子和诸王都进奉贺表向桓郁致 敬祝贺,桓郁多次向太子进谏忠言,多次都被采纳 C.窦宪自认为身负重任,于是上书皇太后要选择贤明来教导小皇帝读书,皇 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让桓郁再人宫中侍讲。不久,转任侍中奉车都尉。 D.桓荣和桓郁父子因为个人品德、学识突出而分别在宫中授课,已经历四世, 特别是桓郁擅长讲论《诗经》,为先帝所褒奖赞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 事。’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 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 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 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 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 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为 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卒。 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于当世。门人杨震、朱宠, 皆至三公。 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世传其家学。孙鸾、曾孙彬,并知名。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B.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C.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D.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 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 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 守孝。 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 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 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酌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 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桓郁本来应承袭桓荣爵位,但他却要将爵位让给他哥哥的孩子桓泛,但皇 帝不答应,桓郁虽接受了爵位,但将所有的租税收入都交给了桓泛。 B.桓郁升迁为越骑校尉,皇帝特意下诏命令太子和诸王都进奉贺表向桓郁致 敬祝贺,桓郁多次向太子进谏忠言,多次都被采纳。 C.窦宪自认为身负重任,于是上书皇太后要选择贤明来教导小皇帝读书,皇 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让桓郁再人宫中侍讲。不久,转任侍中奉车都尉。 D.桓荣和桓郁父子因为个人品德、学识突出而分别在宫中授课,已经历四世, 特别是桓郁擅长讲论《诗经》,为先帝所褒奖赞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5 分) (2)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第8~9题。 念奴娇 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大江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 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明年拟赋归来, 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袁崧筑垒 到处堪唏发。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陆深:华亭(今松江)人。②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 经松江的黄浦江。③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战国楚人,号春申君,曾疏浚 黄浦江;袁崧,东晋人,曾任吴国内史,后被杀于沪渎垒(今上海青浦)。“穿 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④唏发:晒干头发。 8.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中的景物有何不冋特点?请简要分 析。(5分) 9.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5 分) (2) 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第 8~9 题。 念奴娇 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 深① 大江②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 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 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袁崧筑垒 ③,到处堪唏发④。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陆深:华亭(今松江)人。②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 经松江的黄浦江。③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战国楚人,号春申君,曾疏浚 黄浦江;袁崧,东晋人,曾任吴国内史,后被杀于沪渎垒(今上海青浦)。“穿 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④唏发:晒干头发。 8.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中的景物有何不同特点?请简要分 析。(5 分) 9.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于是以 两句来表达自己希 望能身无所碍,长久存在的愿望。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 名句是“ (3)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出了长期以来秦蜀不通往来的现状, 极言出行之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铝 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 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 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 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 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 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 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 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 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 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 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 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 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 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1)在《赤壁赋》中,苏轼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于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自己希 望能身无所碍,长久存在的愿望。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 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长期以来秦蜀不通往来的现状, 极言出行之难。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铝 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 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 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 5 分硬 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 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 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 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 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 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 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 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 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 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 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 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