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氧化沟的弱点之 32.问:三槽式氧化沟是如何交替排泥的?是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 进行切换还是根据进水浓度预测切换?答:可在A、D的起始阶段从 曝气侧沟排泥,此时曝气沟内的污泥浓度也较高,在排泥过程中, 部分被污泥吸附的物质可随污泥一起排出,也可减轻此后反应该阶段 的处理负荷,总之,排泥方式和排泥时间需根据运行周期的时间、污 泥沉降性能等综合考虑,不能一成不变,交替排泥模式需由单独的控 制系统来控制,现有三槽式氧化沟的控制程序无法满足这方面要求 的 33.问:三槽式氧化沟运行模式如何编程?如何确定各阶段的运行时 间? 答:由于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前3个运行阶段与后3个运行阶段的运行 状态相同,设定时仅考虑前三个阶段就可。如:A、B、C三阶段的总 时间为4小时,应先确定C阶段的时间,这个阶段以沉淀为主,假如 停止曝气后将作沉淀用的侧沟的混合液在1小时内能使泥水分离完 全,则C阶段的时间就定为1小时;A阶段是生化反应的主要时段, 其运行时间应大大长于B阶段,经A阶段运行后,大部分生化作用已 大部分完成;B阶段是A阶段向C阶段的过渡阶段,此时,废水进入 中沟,经生化处理后流向另一沉淀沟,曝气侧沟在不进废水的情况下 继续曝气,使沟内尚未降解的物质进一步转化,所以B阶段的时间较 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采用相应的运行模式,如当污泥沉降性能
式氧化沟的弱点之一。 32.问:三槽式氧化沟是如何交替排泥的?是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 进行切换还是根据进水浓度预测切换? 答:可在 A、D 的起始阶段从 曝气侧沟排泥,此时曝气沟内的污泥浓度也较高,在排泥过程中,一 部分被污泥吸附的物质可随污泥一起排出,也可减轻此后反应该阶段 的处理负荷,总之,排泥方式和排泥时间需根据运行周期的时间、污 泥沉降性能等综合考虑,不能一成不变,交替排泥模式需由单独的控 制系统来控制,现有三槽式氧化沟的控制程序无法满足这方面要求 的。 33.问:三槽式氧化沟运行模式如何编程?如何确定各阶段的运行时 间? 答:由于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前 3 个运行阶段与后 3 个运行阶段的运行 状态相同,设定时仅考虑前三个阶段就可。如:A、B、C 三阶段的总 时间为 4 小时,应先确定 C 阶段的时间,这个阶段以沉淀为主,假如 停止曝气后将作沉淀用的侧沟的混合液在 1 小时内能使泥水分离完 全,则 C 阶段的时间就定为 1 小时;A 阶段是生化反应的主要时段, 其运行时间应大大长于 B 阶段,经 A 阶段运行后,大部分生化作用已 大部分完成;B 阶段是 A 阶段向 C 阶段的过渡阶段,此时,废水进入 中沟,经生化处理后流向另一沉淀沟,曝气侧沟在不进废水的情况下 继续曝气,使沟内尚未降解的物质进一步转化,所以 B 阶段的时间较 短。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采用相应的运行模式,如当污泥沉降性能
差时,应该适当增加C阶段的时间,相应减少A、B阶段的时间,必 要时可在C和D之间设一个过渡阶段。 34.问:我单位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2000型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 厂,规模8万吨/天。运行中N3-N去除不理想,2月份进水NH3-N 平均为32。35mg/L,出水为25。99mg/L,是否提高好氧区的DO值, 就能降低NH3-N值? 答:可提高好氧区的溶解氧,同时将内回流闸门开大,这样使反硝 化区的缺氧部分容积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硝化效果,此外还要 考虑碱度是否够等因素。 35.问:卡鲁塞尔氧化沟的水力设计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尚未充分探 讨的课题。我想主要原因是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机械设备 (特别是表曝机)的机械和水力性能(如曝气叶轮形状、转速、浸没 深度等)及其运转中输入水中的能量(该能量在充氧、推动和搅拌上 还存在着一个分配关系);还有氧化沟具体的布置形式和沟体设计如 渠长、宽和水深、导流墙的位置、形状、是否偏心设置等。将所 有这些因素(可能还有上面没有提到的)综合起来,才能得出卡鲁塞 尔氧化沟中的具体水流形态和有关参数(如流线、湍流程度、断面流 速分布及平均流速等)。由于此问题非常复杂,不知对卡鲁塞尔水力 设计方面有何建议? 答:其实也没这么复杂,氧化沟内的流速与水力停留时间或是氧化沟 的容积没有什么定性关系,氧化沟内的流速是控制沟内不沉淀为准
差时,应该适当增加 C 阶段的时间,相应减少 A、B 阶段的时间,必 要时可在 C 和 D 之间设一个过渡阶段。 34.问:我单位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 2000 型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 厂,规模 8 万吨/天。运行中 NH3-N 去除不理想,2 月份进水 NH3-N 平均为 32。35mg/L,出水为 25。99mg/L,是否提高好氧区的 DO 值, 就能降低 NH3-N 值? 答:可提高好氧区的溶解氧,同时将内回流闸门开大,这样使反硝 化区的缺氧部分容积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硝化效果,此外还要 考虑碱度是否够等因素。 35.问:卡鲁塞尔氧化沟的水力设计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尚未充分探 讨的课题。我想主要原因是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机械设备 (特别是表曝机)的机械和水力性能(如曝气叶轮形状、转速、浸没 深度等)及其运转中输入水中的能量(该能量在充氧、推动和搅拌上 还存在着一个分配关系);还有氧化沟具体的布置形式和沟体设计如 渠长、宽和水深、导流墙的位置、形状、是否偏心设置等。 将所 有这些因素(可能还有上面没有提到的)综合起来,才能得出卡鲁塞 尔氧化沟中的具体水流形态和有关参数(如流线、湍流程度、断面流 速分布及平均流速等)。由于此问题非常复杂,不知对卡鲁塞尔水力 设计方面有何建议? 答:其实也没这么复杂,氧化沟内的流速与水力停留时间或是氧化沟 的容积没有什么定性关系,氧化沟内的流速是控制沟内不沉淀为准
不宜过大,流速太小会使污泥下沉,是通过水下推进器或表曝机来完 成的,只是完成流速的设备要根据与池深、池长等来定,不同厂家的 设备选型也不尽相同 36.问:能否告知三沟式氧化沟运行管理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他的局限 性。 答:需注意的事项很多,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运行周期的 时间,然后确定周期内各运行阶段的时间。运行阶段应先确定C阶段 段时间,因为C阶段是泥水分离时间。还要调整好转刷的浸没深度, 使其具有很好的充氧能力和混合推动力,池内的所有转刷的浸没深度 要一致。转刷的浸没深度应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出水堰门来调节,即在 氧化沟进水而不曝气的状态下用出水堰门的升降来调节,当转刷处于 合适的浸没深度时,出水堰门的开度即为转刷运行时的开启限位。二 条侧沟的所有出水堰门开启状态下的限位应该基本相同。应该根据废 水的特性和本装置的实际情况,通过试运行来确定日常运行的最佳模 式并输入可控编程器,进行运行控制。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及时调 整运行模式,如:因污泥沉降性能差而造成沉淀沟泥水分离困难使岀 水带泥时,应该增加C阶段的时间,相应减少其它阶段的时间。二条 侧沟出水堰的开闭状态是根据设定的工艺要求自控的,半个周期二条 侧沟的切换中,在预设定时,原出水沟的堰门应在另一预沉沟的出水 堰门全部都开启后再关闭,以防原预沉沟在出水的初始时间漂泥.自
不宜过大,流速太小会使污泥下沉,是通过水下推进器或表曝机来完 成的,只是完成流速的设备要根据与池深、池长等来定,不同厂家的 设备选型也不尽相同。 36.问:能否告知三沟式氧化沟运行管理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他的局限 性。 答: 需注意的事项很多,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运行周期的 时间,然后确定周期内各运行阶段的时间。运行阶段应先确定 C 阶段 段时间,因为 C 阶段是泥水分离时间。还要调整好转刷的浸没深度, 使其具有很好的充氧能力和混合推动力,池内的所有转刷的浸没深度 要一致。转刷的浸没深度应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出水堰门来调节,即在 氧化沟进水而不曝气的状态下用出水堰门的升降来调节,当转刷处于 合适的浸没深度时,出水堰门的开度即为转刷运行时的开启限位。二 条侧沟的所有出水堰门开启状态下的限位应该基本相同。应该根据废 水的特性和本装置的实际情况,通过试运行来确定日常运行的最佳模 式并输入可控编程器,进行运行控制。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及时调 整运行模式,如:因污泥沉降性能差而造成沉淀沟泥水分离困难使出 水带泥时,应该增加 C 阶段的时间,相应减少其它阶段的时间。二条 侧沟出水堰的开闭状态是根据设定的工艺要求自控的,半个周期二条 侧沟的切换中,在预设定时,原出水沟的堰门应在另一预沉沟的出水 堰门全部都开启后再关闭,以防原预沉沟在出水的初始时间漂泥.自
控系统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手动控制来运行。手动控制时,各设备的 开闭时间和顺序应该严格按运行模式进行,并与自动控制程序相同。 污泥负荷和泥龄的计算中的生化部分容积可将氧化沟总容积*总生化 时间与总水力停留时间之比 37.问:我公司污水处理站已经运行了近六年,近两个月发生的污泥 膨胀一直无法有效的控制,工艺为 ICEAS,沉降比为600到900多, 但是丝状菌一般,曝气时间一般根据水中溶解氧量来控制,达到5 0到5。6停止曝气;我公司的主要污染物为乙醇,时常会造成瞬时 冲击,请给予意见? 答:这类水很容易引起膨胀,因为可溶解有机物高,N、P不足要投 加 38.问:我厂有两条卡鲁塞尔氧化沟,设计日处理量8万吨,现在 只运行了一组系统,日处理量4万吨,年后将启用第二组系统,用 号系统的污泥对二号系统进行污泥培养,请说说具体如何操作? 答:现在已有一组在运行就不用培养了,可在另一组投运前多积累 些污泥引入就可。 39.问:请从实用性角度谈谈对污水处理行业的自控技术的看法,比 如说是卡鲁塞尔工艺呢? 答:生化处理工艺方式很多的,要看什么工艺,如果是传统鼓风曝气 活性污泥法,就没必要自控,只要有液位保护控制和泵等设备的手动 遥控控制就可。卡鲁塞尔氧化沟用自控制当然好,如果有水下推进
控系统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手动控制来运行。手动控制时,各设备的 开闭时间和顺序应该严格按运行模式进行,并与自动控制程序相同。 污泥负荷和泥龄的计算中的生化部分容积可将氧化沟总容积*总生化 时间与总水力停留时间之比。 37.问:我公司污水处理站已经运行了近六年,近两个月发生的污泥 膨胀一直无法有效的控制,工艺为 ICEAS,沉降比为 600 到 900 多, 但是丝状菌一般,曝气时间一般根据水中溶解氧量来控制,达到 5。 0 到 5。6 停止曝气;我公司的主要污染物为乙醇,时常会造成瞬时 冲击,请给予意见? 答:这类水很容易引起膨胀,因为可溶解有机物高,N、P 不足要投 加。 38.问:我厂有两条卡鲁塞尔氧化沟,设计日处理量 8 万吨,现在 只运行了一组系统,日处理量 4 万吨,年后将启用第二组系统,用一 号系统的污泥对二号系统进行污泥培养,请说说具体如何操作? 答:现在已有一组在运行就不用培养了,可在另一组投运前多积累 一些污泥引入就可。 39.问:请从实用性角度谈谈对污水处理行业的自控技术的看法,比 如说是卡鲁塞尔工艺呢? 答:生化处理工艺方式很多的,要看什么工艺,如果是传统鼓风曝气 活性污泥法,就没必要自控,只要有液位保护控制和泵等设备的手动 遥控控制就可。 卡鲁塞尔氧化沟用自控制当然好,如果有水下推进
器,用保护控制就可,如果没有水下推进器,最好用运行控制。我这 里说的保护控制就是控制系统(如PC)根据设定的溶解氧范围,通 过曝气机的开停和转速使溶解氧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运行控制就不 同,除了前面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在曝气机慢速运行或只有个别曝气 机运行时,防止污泥下沉,即在曝气机的总体运行状态只满足DO的 控制,而不能满足泥水混和时,能自动调控。 40.问:我们现在是检测2个池,1号是有种泥接种的,但是1个月 下来镜检时只发现大量草履虫,发现钟虫的几率基本没有,最多再加 上几条线形虫;我们2号是没加种泥,然后进水曝气,一个月后镜检 时发现了大量钟虫和一些草履虫等其他细菌,但是2个池的污泥含量 都很少,请问现在怎么培养1号池的细菌,怎么增加污泥含量?还 有就是曝气池里的溶解氧很高,一般都再9-11之间,6以下的很少, 难得出现几次,我们鼓风机已经时开的最小了,而2号池的溶解氧更 高,一般都在10-12之间 答:二池的情况类似,是营养不足和曝气过度引起的,污泥处于不断 增长又在不断自身氧化的状态,所以要严格控制曝气时间,如果无法 增加污泥量,只能釆用间断曝气,还有营养比的控制等问题也要注意。 41.问:对于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它在污泥泥龄以及剩余污泥量的 计算应该怎样算才能使实际量与计算量的出入不大,它有没有简洁的 计算公式或者说通用公式? 答:在实际运行中排泥量和泥龄不是根据计算来控制的,其它形式
器,用保护控制就可,如果没有水下推进器,最好用运行控制。我这 里说的保护控制就是控制系统(如 PLC)根据设定的溶解氧范围,通 过曝气机的开停和转速使溶解氧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运行控制就不 同,除了前面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在曝气机慢速运行或只有个别曝气 机运行时,防止污泥下沉,即在曝气机的总体运行状态只满足 DO 的 控制,而不能满足泥水混和时,能自动调控。 40.问:我们现在是检测 2 个池,1 号是有种泥接种的,但是 1 个月 下来镜检时只发现大量草履虫,发现钟虫的几率基本没有,最多再加 上几条线形虫;我们 2 号是没加种泥,然后进水曝气,一个月后镜检 时发现了大量钟虫和一些草履虫等其他细菌,但是 2 个池的污泥含量 都很少,请问现在怎么培养 1 号池的细菌,怎么增加污泥含量? 还 有就是曝气池里的溶解氧很高,一般都再 9-11 之间,6 以下的很少, 难得出现几次,我们鼓风机已经时开的最小了,而 2 号池的溶解氧更 高,一般都在 10-12 之间。 答:二池的情况类似,是营养不足和曝气过度引起的,污泥处于不断 增长又在不断自身氧化的状态,所以要严格控制曝气时间,如果无法 增加污泥量,只能采用间断曝气,还有营养比的控制等问题也要注意。 41.问:对于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它在污泥泥龄以及剩余污泥量的 计算应该怎样算才能使实际量与计算量的出入不大,它有没有简洁的 计算公式或者说通用公式? 答:在实际运行中排泥量和泥龄不是根据计算来控制的,其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