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技术答疑 1.问:CAST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 水COD,SS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因为前段爆气沉砂池 已经降解了部分C源),应该如何解决? 答:这是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 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 药剂,如PAC和P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 回流至生化反应池。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 如果选用合适的污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 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2.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 确定它,还是用其它来确定排泥量? 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 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 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SVI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SV30 来参考 3.问:本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有时装置的出水氨氮比进 水还高,进水TP2.5mg/L左右,出水只有0.2左右,曝气机3台满
污水处理技术答疑 1.问:CAST 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 水 COD,SS 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因为前段爆气沉砂池 已经降解了部分 C 源),应该如何解决? 答:这是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 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 药剂,如 PAC 和 PA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 回流至生化反应池。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 如果选用合适的污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 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2.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 确定它,还是用其它来确定排泥量? 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 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 MLSS 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 SVI 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 SV30 来参考。 3.问:本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有时装置的出水氨氮比进 水还高,进水 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 0.2 左右,曝气机 3 台满
负荷运行。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这是怎么回事? 答:只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来初步分析,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机物 较多,反应时间不够,有机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 也可能是磷不够,影响氨氮通过同化途径去除的效果。 4.问:在运行过程中,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粒径约 1m左右的污泥颗粒泛黄色,时常会造成二沉池大量飘泥,污泥返白, 有絮体随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处理效果丧失,堆积污泥 减薄消除。周而复始,请问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说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自 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从你所描述的现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 测定一下比耗氧速率,即内源耗氧速率与基质耗氧速率之比来确定, 针对性采取措施。 5.问:AB法A段如何控制?是从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给A段连续回 流吗?SV30应控制在多少?是5%-10%吗? 答:A段的回流比应该大一些,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时 间太短,虽然A段主要是吸附为主,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 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淀池内进行,只有将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机物降 解,才能恢复吸附能力。应该用MSS来控制,在污泥沉降性能稳定
负荷运行。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这是怎么回事? 答:只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来初步分析, 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机物 较多,反应时间不够,有机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 也可能是磷不够,影响氨氮通过同化途径去除的效果。 4.问:在运行过程中,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粒径约 1mm 左右的污泥颗粒泛黄色,时常会造成二沉池大量飘泥,污泥返白, 有絮体随出水一同流出,SV30 迅速下降,处理效果丧失,堆积污泥 减薄消除。周而复始,请问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 说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 ESS 增加。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自 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从你所描述的现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 测定一下比耗氧速率,即内源耗氧速率与基质耗氧速率之比来确定, 针对性采取措施。 5.问:AB 法 A 段如何控制?是从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给 A 段连续回 流吗?SV30 应控制在多少?是 5%-10%吗? 答:A 段的回流比应该大一些,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时 间太短,虽然 A 段主要是吸附为主,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 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淀池内进行,只有将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机物降 解,才能恢复吸附能力。应该用 MLSS 来控制,在污泥沉降性能稳定
时也可用SV30,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沉降比5%-10%太低 6.问:如果一家污水厂运行一两年处理效果没达到较佳状态,那是 不是应该考虑重新培菌(换泥)?换泥跟开始时的培菌有什么不一样 呢?答:不用换!如果运行条件不变,换了也会一样的,即使你用 优势菌种投加也没用,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重要的是控制好运行条件, 如果是设计上的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7.问:我调试的是工业废水。工艺为水解+厌氧+好氧池1+好氧池2+ 沉淀。由于安装问题,曝气池布气不均匀(圆形曝气头曝气),每个 曝气器处,均有一个类似喷泉上下翻滚(直径lm左右),曝气不均, 对处理效果有多大影响?还发现曝气区填料挂膜较少,镜检有大的后 生动物,没有发现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为淡黄色,曝气区外的 生物膜厚达3cm,能给我解示一下吗?答:你所说的情况不能说是 曝气不均,是正常现象。还有你说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 膜把填料基本覆盖就很好了,至于说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3cm就是 严重结球了,要采取措施,如用大气量冲刷和厌氧脱膜等措施。 8.问:请问有关接触氧化池的下例问题。(1)接触氧化池在放空 时,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时间?(2)当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下降 时,要不要投加营养?(3)对于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认为有效吗, 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1)接触氧化池
时也可用 SV30,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沉降比 5%-10%太低。 6.问:如果一家污水厂运行一两年处理效果没达到较佳状态,那是 不是应该考虑重新培菌(换泥)?换泥跟开始时的培菌有什么不一样 呢? 答:不用换!如果运行条件不变,换了也会一样的,即使你用 优势菌种投加也没用,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重要的是控制好运行条件, 如果是设计上的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7.问:我调试的是工业废水。工艺为水解+厌氧+好氧池 1+好氧池 2+ 沉淀。由于安装问题,曝气池布气不均匀(圆形曝气头曝气),每个 曝气器处,均有一个类似喷泉上下翻滚(直径 1m 左右),曝气不均, 对处理效果有多大影响?还发现曝气区填料挂膜较少,镜检有大的后 生动物,没有发现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为淡黄色,曝气区外的 生物膜厚达 3cm,能给我解示一下吗? 答:你所说的情况不能说是 曝气不均,是正常现象。还有你说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 膜把填料基本覆盖就很好了,至于说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 3cm 就是 严重结球了,要采取措施,如用大气量冲刷和厌氧脱膜等措施。 8.问:请问有关接触氧化池的下例问题。 (1)接触氧化池在放空 时,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时间? (2)当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下降 时,要不要投加营养 ? (3)对于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认为有效吗, 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接触氧化池
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长的问题,而是要避免软性填料晒 干而板结,板结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难再伸展开,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 现;(2)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的下降应从多因素考虑,其中生物的 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会严重影响处理能力,还要注意池放空时只 能缓缓放,否则挂有大量生物膜的软性填料架会倒塌或变形;(3) 化学性泡沫用水喷淋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冲),我不赞同用煤油之 类的方法消泡 9.问:本厂的近一周的进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数据平均如下:进水 BOD:253COD:810PH:7。9SS:286色度:32倍氨氮:28总 氮:64总磷:6。0出水:BOD:4。8OD:74PH:8。1SS:12 色度:8倍氨氮:7。6总氮:22。8总磷:1。02生化池:MSS: 4200 MLVSS:2340SV%:47。2污泥指数:118。9泥龄是35天采 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目前的进水大约只有2。5万吨 天(设计是5万吨),80%以上是工业废水,另有少量高浓度的垃圾渗 滤液。工艺流程是曝气沉砂池-后生化池-后二沉池,没有设置接触池 与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风机供气,深水转碟曝气,连续进水时溶解氧 达不到mg/L,停止进水后溶解氧缓慢上升至4-5mg/L左右。进水 的严重超标及构筑物的缺陷,导致了生化池的负荷很高,且污泥浓缩 池很小(180立方),有相当部分剩余污泥重回到进水泵房 去 我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1)二沉池在进水后经 常发现有活性污泥悬浮颗粒,是静沉时间不足还是难以沉
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长的问题,而是要避免软性填料晒 干而板结,板结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难再伸展开,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 现; (2)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的下降应从多因素考虑,其中生物的 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会严重影响处理能力,还要注意池放空时只 能缓缓放,否则挂有大量生物膜的软性填料架会倒塌或变形; (3) 化学性泡沫用水喷淋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冲),我不赞同用煤油之 类的方法消泡。 9.问:本厂的近一周的进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数据平均如下:进水: BOD:253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总 氮:64 总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 氨氮:7。6 总氮:22。8 总磷:1。02 生化池:MLSS: 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数:118。9 泥龄是 35 天 采 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目前的进水大约只有 2。5 万吨/ 天(设计是 5 万吨),80%以上是工业废水,另有少量高浓度的垃圾渗 滤液。工艺流程是曝气沉砂池-后生化池-后二沉池,没有设置接触池 与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风机供气,深水转碟曝气,连续进水时溶解氧 达不到 1 mg/L,停止进水后溶解氧缓慢上升至 4-5mg/L 左右。进水 的严重超标及构筑物的缺陷,导致了生化池的负荷很高,且污泥浓缩 池 很小 (180 立 方) , 有相 当部 分剩 余污 泥重回 到进 水泵 房 去。 我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1)二沉池在进水后经 常 发现有 活性污泥 悬浮颗 粒,是 静沉时间 不足还 是难以 沉
淀? (2)三个二沉池均发现聚集的红虫(水蚤),水蚤好像 是处理水质好的表现,是不是因为污泥浓度高导致大量繁 殖 (3)二沉池有时发现有薄薄的一层飘泥,是不是污泥的 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气不足?还是污泥回流不及时? (4) 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类滋生,有什么方法克 服? (5)我认为污泥已老化严重,要将MSS控低为3000-3500 之间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龄,这样生化池的耐冲 击会不会下降?出水水质会不会上扬?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 算很严重,泥龄已达35天,按此推算,污泥负荷不到0。03。控制 目前污泥浓度的2/3就足够了,应该逐渐减少污泥浓度,水蚤对出水 没影响,分析取样时不要取到水蚤。还要注意沉淀池泥层控制,二沉 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类只能人工清除 10.问:我们是石油化工废水两级生化处理,一级是圆形完全混合式 曝气池,二级是推流曝气池,一级D00。2mgL,二级D05。0mg/L 这段时间一级生化进水PH8。0,出水6。5,二级生化后PH5。78, 超出指标6-9的范围,这是怎么回事?答:一级DO低很正常,因为 污泥负荷高,一级pH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负荷太高发生酸化,二级出 水pH下降可能是硝化反应消耗碱度造成的。因为你介绍得太简单, 我也只能简单分析和推断。 11.问:氨氮的去除,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和保证
淀? (2)三个二沉池均发现聚集的红虫(水蚤),水蚤好像 是 处理水 质好的表 现,是 不是因 为污泥浓 度高导 致大量 繁 殖? (3)二沉池有时发现有薄薄的一层飘泥,是不是污泥的 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气不足?还是污泥回流不及时? (4) 二 沉池三 角堰板上 容易青 苔或是 藻类滋生 ,有什 么方法 克 服? (5)我认为污泥已老化严重,要将 MLSS 控低为3000-3500 之间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龄,这样生化池的耐冲 击会不会下降?出水水质会不会上扬?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 算很严重, 泥龄已达 35 天,按此推算,污泥负荷不到 0。03。控制 目前污泥浓度的 2/3 就足够了,应该逐渐减少污泥浓度,水蚤对出水 没影响,分析取样时不要取到水蚤。还要注意沉淀池泥层控制,二沉 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类只能人工清除。 10.问:我们是石油化工废水两级生化处理,一级是圆形完全混合式 曝气池,二级是推流曝气池,一级 DO 0。2mg/L,二级 DO 5。0mg/L。 这段时间一级生化进水 PH 8。0,出水 6。5,二级生化后 PH 5。78, 超出指标 6-9 的范围,这是怎么回事? 答:一级 DO 低很正常,因为 污泥负荷高,一级 pH 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负荷太高发生酸化,二级出 水 pH 下降可能是硝化反应消耗碱度造成的。因为你介绍得太简单, 我也只能简单分析和推断。 11.问:氨氮的去除,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