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调试运行前的检查和试运转 在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试运行前,应对各项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的 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水泵检查 A、水泵泵体与电动机、进出口法兰安装是否合要求,其允许偏差见表 项目 允许偏差 水平度垂直度 径向间隙 同轴度 nm/ m (mm/m) 水泵与电动机 <0.1 0.1 泵体出口法兰与出 5 水管 泵体进口法兰与进 水管 叶片外缘与壳体 侧间隙之和<在值 泵轴与传动轴 泵座、进水口、导叶座、出水口、弯道和过墙管等法兰联接部件的相互 联接应紧密无隙 C、填料函与泵轴间的间隙在圆周方向应均匀,并压入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类 型和尺寸的填料; D、油箱内应注入规定的润滑油到标定油位。 E、开车试运转2小时,必须达到表1-2所列的要求。 项目 检查结果 各法兰联接处无渗漏,螺栓无松动 填料函压盖处松紧适当,应有少量水滴出,温度不应过高 电动机电流值|不超过额定值 转状况无异常声音,平稳,无较大振动 轴承温度滚动轴承70<C,滑动轴承<60C运转温度<35°C 风机的检查 A、风机的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1 第一章 调试运行前的检查和试运转 在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试运行前,应对各项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的 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水泵检查 A、水泵泵体与电动机、进出口法兰安装是否合要求,其允许偏差见表 1-1; 项目 允许偏差 水平度 (mm/m) 垂直度 (mm/m) 中心线偏 差 (mm) 径向间隙 (mm) 同轴度 (mm/m) 水泵与电动机 <0.1 <0.1 泵体出口法兰与出 水管 <5 泵体进口法兰与进 水管 <5 叶片外缘与壳体 半径方向<定的 40%二 侧间隙之和<在值 泵轴与传动轴 <0.03 B、泵座、进水口、导叶座、出水口、弯道和过墙管等法兰联接部件的相互 联接应紧密无隙; C、填料函与泵轴间的间隙在圆周方向应均匀,并压入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类 型和尺寸的填料; D、油箱内应注入规定的润滑油到标定油位。 E、开车试运转 2 小时,必须达到表 1-2 所列的要求。 项目 检查结果 各法兰联接处 无渗漏,螺栓无松动 填料函压盖处 松紧适当,应有少量水滴出,温度不应过高 电动机电流值 不超过额定值 运转状况 无异常声音,平稳,无较大振动 轴承温度 滚动轴承 70<ºC,滑动轴承<60ºC 运转温度<35ºC 二、 风机的检查 A、风机的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B、调整和试运行 离心式和轴流式通风机连续运转不得小于2小时,罗茨式和叶氏式鼓 风机连续运行不得小于4小时。正常运转后调整至公称压力下,电动 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如无异常情况,将风机调整到最小负荷(罗 茨式和叶氏式除外)继续运行到规定时间为止,试运转时心须达到下 列要求 1、运转平稳,转子与机壳无磨擦声音; 2、轴承温度、油路和水路的运转要求见表1-3 项目 检查结果 油路和水路无漏油、漏水现象 轴承温度 滑动轴承:最高升温<35°C,最高温度<70°C 滚动轴承:最高升温<40°C,最高温度<80°C 三、管道的检查 A、管道与管道的联接不漏水、漏气; B、活接、法兰、阀门联接处不漏水、漏气 C、曝气池的空气管的安装的水平度应在允许的范围内,观察曝气情 况,如果曝气管安装不够水平,曝气不均匀 D、各管道标记与实际是否相符。 四、各项专用设备的检查 各项专用一体化设备的检查以设备的技术文件为依据; 第二章预验收 环保设施建成后,需取得所管辖地区环保部门的同意后方可投入调试运行。在环保设 施安装完工后,与甲方协商共同编写《环保站预验收申请报告》,上交至管辖区的环保部 环保部门收到申请报告后会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我方需派工程技术人员协助甲方 陪同环保部门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讲解整个工艺流程及各处理单元的作用。 环保部门现场考察之后会批复一份《试运行通知书》,接到该通知书后,即可投入调 试运行,试运行期为3个月。在试运行期结束后10天内应请监测部门进行水质监测
2 B、调整和试运行: 离心式和轴流式通风机连续运转不得小于 2 小时,罗茨式和叶氏式鼓 风机连续运行不得小于 4 小时。正常运转后调整至公称压力下,电动 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如无异常情况,将风机调整到最小负荷(罗 茨式和叶氏式除外)继续运行到规定时间为止,试运转时心须达到下 列要求: 1、运转平稳,转子与机壳无磨擦声音; 2、轴承温度、油路和水路的运转要求见表 1-3 项目 检查结果 油路和水路 无漏油、漏水现象 轴承温度 滑动轴承:最高升温<35ºC,最高温度<70ºC 滚动轴承:最高升温<40ºC,最高温度<80ºC 三、 管道的检查 A、管道与管道的联接不漏水、漏气; B、活接、法兰、阀门联接处不漏水、漏气; C、曝气池的空气管的安装的水平度应在允许的范围内,观察曝气情 况,如果曝气管安装不够水平,曝气不均匀; D、各管道标记与实际是否相符。 四、 各项专用设备的检查 各项专用一体化设备的检查以设备的技术文件为依据; 第二章 预验收 环保设施建成后,需取得所管辖地区环保部门的同意后方可投入调试运行。在环保设 施安装完工后,与甲方协商共同编写《环保站预验收申请报告》,上交至管辖区的环保部 门。 环保部门收到申请报告后会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我方需派工程技术人员协助甲方 陪同环保部门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讲解整个工艺流程及各处理单元的作用。 环保部门现场考察之后会批复一份《试运行通知书》,接到该通知书后,即可投入调 试运行,试运行期为 3 个月。在试运行期结束后 10 天内应请监测部门进行水质监测
第三章调试运行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 工艺也不相同。 、物化处理 物化处理包括:均和调节、格栅筛网、混凝沉淀、过滤吸附、气浮 离子交换等。 A、格栅筛网 通过格栅或筛网,可以去除污水中的较大颗粒的悬浮物,保护后续处 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对于一般的工厂,因处理水量较小的,一般采用 较简单的手动清渣的格栅;在调试过程中定时清渣即可 B、均和调节 一般调节池的作用是均和调节水质水量,通过一级污水提升泵的自动 控制可以直接起到调节作用。 C、混凝沉淀 沉淀是去使水中的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 从而与水分离,使水质澄清。多用作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生化处理后。 在工业污水处理中,通过混凝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脱稳而相互 聚合,加速沉淀。 在工程应用中,大多采用竖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大型污水处理厂 则多采用平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 第一、运行中主要通过控制污水在池中的水平流速、水力停留时间和 出水堰板的溢流负荷三个参数。 第二、排泥操作:排泥操作主要是排泥时间和排泥周期的确定。排泥 时间的确定方法:在排泥开始时,从排泥管定时连续取样测定 含固量的变化直至含固量降至基本为零,所必须的时间即是排 泥时间。排泥周期的确定:一般设计的沉淀池污泥贮区的贮泥 量为8小时的沉泥量,所以排泥周期一般为8小时 第三、异常情况分析:导致SS去除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有4上方面:1、 工艺控制不合理,主要是表面负荷太大或水力停留时间太短; 2、水流短路,减小了沉淀池的有效积,通常是因为出水堰板
3 第三章 调试运行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 工艺也不相同。 一、物化处理 物化处理包括:均和调节、格栅筛网、混凝沉淀、过滤吸附、气浮、 离子交换等。 A、格栅筛网 通过格栅或筛网,可以去除污水中的较大颗粒的悬浮物,保护后续处 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对于一般的工厂,因处理水量较小的,一般采用 较简单的手动清渣的格栅;在调试过程中定时清渣即可。 B、 均和调节 一般调节池的作用是均和调节水质水量,通过一级污水提升泵的自动 控制可以直接起到调节作用。 C、混凝沉淀 沉淀是去使水中的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 从而与水分离,使水质澄清。多用作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生化处理后。 在工业污水处理中,通过混凝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脱稳而相互 聚合,加速沉淀。 在工程应用中,大多采用竖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大型污水处理厂 则多采用平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 第一、运行中主要通过控制污水在池中的水平流速、水力停留时间和 出水堰板的溢流负荷三个参数。 第二、排泥操作:排泥操作主要是排泥时间和排泥周期的确定。排泥 时间的确定方法:在排泥开始时,从排泥管定时连续取样测定 含固量的变化直至含固量降至基本为零,所必须的时间即是排 泥时间。排泥周期的确定:一般设计的沉淀池污泥贮区的贮泥 量为 8 小时的沉泥量,所以排泥周期一般为 8 小时。 第三、异常情况分析:导致 SS 去除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有 4 上方面:1、 工艺控制不合理,主要是表面负荷太大或水力停留时间太短; 2、水流短路,减小了沉淀池的有效积,通常是因为出水堰板
溢流负荷太大,堰板不平整,池设计不合理,有死区,入流温 度或SS变化太大,形成密度异重流,进水整流板设置不合理 或损坏,风力引起出水不匀等;3、排泥不及时,4、入流污水 严重腐败,其中的有机固体不易沉淀 D、过滤吸附 过滤是通过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 胶体而使得澄清的工艺过程。吸附就是通过利用多孔物质的吸附作用 吸收水中的微小物质,净化水质 常用的过滤形式有快滤池和压力式过滤器。 气浮 气浮是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杂质颗粒,使其视密度小于 水,然后颗粒被气泡挟带洋鬼子升至水面与水分离去除的方法。 气浮处理前应进行混凝反应,跟据现场的混凝实验确定药品的投加 量,气浮处理装置的调试主要通过溶气水量的大小来控制气浮的效 果,通过出来阀门来调节气浮池的水面高度,保证刮渣机能及时去除 水面的浮渣。 F、离子交换 、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分为好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 好氧生化处理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A、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好氧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出来的。培养的目的是使 微生物增殖,达到一的污泥浓度;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种群进行淘汰和 诱导,使具有降解污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1)菌种和培养液除了采用纯菌种外,活性污泥菌种大多取自粪便 污水、生活污水或性质相近的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污泥。 培养液一般为上述菌液和诱导比例的营养物组成 (2)培养与驯化的方法有异步法和同步法。异步法主要适用于工业 污水,程序是:将经过粗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用生活污水 或河水稀释成BOD约为300~500,加培养液,连续曝气12天, 池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曝气,静置2小时,排除上清液(约池
4 溢流负荷太大,堰板不平整,池设计不合理,有死区,入流温 度或 SS 变化太大,形成密度异重流,进水整流板设置不合理 或损坏,风力引起出水不匀等;3、排泥不及时,4、入流污水 严重腐败,其中的有机固体不易沉淀 。 D、过滤吸附 过滤是通过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 胶体而使得澄清的工艺过程。吸附就是通过利用多孔物质的吸附作用 吸收水中的微小物质,净化水质。 常用的过滤形式有快滤池和压力式过滤器。 E、气浮 气浮是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杂质颗粒,使其视密度小于 水,然后颗粒被气泡挟带洋鬼子升至水面与水分离去除的方法。 气浮处理前应进行混凝反应,跟据现场的混凝实验确定药品的投加 量,气浮处理装置的调试主要通过溶气水量的大小来控制气浮的效 果,通过出来阀门来调节气浮池的水面高度,保证刮渣机能及时去除 水面的浮渣。 F、离子交换 二、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分为好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 好氧生化处理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A、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好氧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出来的。培养的目的是使 微生物增殖,达到一的污泥浓度;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种群进行淘汰和 诱导,使具有降解污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1) 菌种和培养液 除了采用纯菌种外,活性污泥菌种大多取自粪便 污水、生活污水或性质相近的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污泥。 培养液一般为上述菌液和诱导比例的营养物组成。 (2) 培养与驯化的方法 有异步法和同步法。异步法主要适用于工业 污水,程序是:将经过粗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用生活污水 或河水稀释成 BOD 约为 300~500,加培养液,连续曝气 1`2 天, 池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曝气,静置 2 小时,排除上清液(约池
容的1/2),再加粪便水和稀释水,重新曝气,待污泥数量增加 定浓度(约1^2周),开始进工业污水(10%20%),当处理效果 稳定(BOD去除率达80%~90%)和污泥性能良好时,再增加工业 污水的比例,每次宜增加10%20%,直至满负荷。处理生活污水 时可采用同步法,即曝气池全部进污水,连续曝气,三沉池不排 泥,全部回流 在培养与驯化期间,应保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如温度 (1535C)、D0(0。3^3)、P(6。5~7。5)、营养比等。培养周期决 定于水质及培养条件。 B、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 生物膜的培养称为挂膜,挂膜菌种大多数采用生活粪便污水贡生活污 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接种。因为生物膜中微生物轱着生长,适宜于 特殊菌种和生存,所以挂膜也可采用纯培养的特异菌种菌液。特异菌 种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活性污泥混合使用。因为所用的特异菌种比 般自然筛选的微生物更适宜于污水环境,所以,在与活性污泥混合 使用时,仍可保持特异菌种在生物相中的优势 挂膜过程必须使微生物吸附在载体上,同时还应不断供给营养物,使 附着的微生物能在载体上繁殖,不被水流冲走,。接种液和营养液同时 投加。注意控制培养液营养比,BOD:N:P=100:5:1。当处理工业污 水时,可先投配20%工业污水和80%生活污水来培养,当观察到有一定 的处理效果时,可逐步加大工业污水的量,直至100% 挂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闭路循环法,即将菌液和营养液从设备一端 流入,从另一端流岀,将流岀液收集在一个水槽中,不断曝气,使菌 与污泥处于悬浮状态。曝所一段时间后,沉淀分离,去掉上清液,适 当增加营养物和菌种,再回流入反应器,如此形成一个赣路系统。这 种方法需要菌种和污泥量大,而且因为营养物较缺,代谢产物积累, 所以成膜时间较长。另一种挂膜法是连续的,即在菌液和污泥循环1 次后连续进水,并使进水量逐步增大。这种挂膜污因为营养物供应良 好,只要控制挂膜液的流速,可保证微生物吸附
5 容的 1/2),再加粪便水和稀释水,重新曝气,待污泥数量增加一 定浓度(约 1~2 周),开始进工业污水(10%~20%),当处理效果 稳定(BOD 去除率达 80%~90%)和污泥性能良好时,再增加工业 污水的比例,每次宜增加 10%~20%,直至满负荷。处理生活污水 时可采用同步法,即曝气池全部进污水,连续曝气,三沉池不排 泥,全部回流。 在培养与驯化期间,应保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如温度 (15~35C)、DO(0。3~3)、PH(6。5~7。5)、营养比等。培养周期决 定于水质及培养条件。 B、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 生物膜的培养称为挂膜,挂膜菌种大多数采用生活粪便污水贡生活污 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接种。因为生物膜中微生物轱着生长,适宜于 特殊菌种和生存,所以挂膜也可采用纯培养的特异菌种菌液。特异菌 种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活性污泥混合使用。因为所用的特异菌种比 一般自然筛选的微生物更适宜于污水环境,所以,在与活性污泥混合 使用时,仍可保持特异菌种在生物相中的优势。 挂膜过程必须使微生物吸附在载体上,同时还应不断供给营养物,使 附着的微生物能在载体上繁殖,不被水流冲走,。接种液和营养液同时 投加。注意控制培养液营养比,BOD:N:P=100:5:1。当处理工业污 水时,可先投配 20%工业污水和 80%生活污水来培养,当观察到有一定 的处理效果时,可逐步加大工业污水的量,直至 100%。 挂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闭路循环法,即将菌液和营养液从设备一端 流入,从另一端流出,将流出液收集在一个水槽中,不断曝气,使菌 与污泥处于悬浮状态。曝所一段时间后,沉淀分离,去掉上清液,适 当增加营养物和菌种,再回流入反应器,如此形成一个赣路系统。这 种方法需要菌种和污泥量大,而且因为营养物较缺,代谢产物积累, 所以成膜时间较长。另一种挂膜法是连续的,即在菌液和污泥循环 1~2 次后连续进水,并使进水量逐步增大。这种挂膜污因为营养物供应良 好,只要控制挂膜液的流速,可保证微生物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