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第二章电路的暂态分 授课方式√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 了解电路的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激励和响应掌握储能元件的伏安关系 目的及要求及其储能、换路定律的内容及电路的初始值的确定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一节暂态分析的基本概念(20m) 理论上课 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激励和响应(C)。 第二节储能元件(25m) 教学过程 储能元件的伏安关系及其储能(A)。 第三节换路定律(45m) 换路定律的内容及电路的初始值的确定(A)。 作业:2.2.22.3.1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 4 次课 2 学时 教 师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求 了解电路的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激励和响应 掌握储能元件的伏安关系 及其储能、换路定律的内容及电路的初始值的确定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一节 暂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20m) 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激励和响应(C)。 第二节 储能元件( 25m) 储能元件的伏安关系及其储能(A)。 第三节 换路定律 (45m) 换路定律的内容及电路的初始值的确定(A)。 理论上课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作业: 2.2.2 2.3.1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5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第二章暂态分析 授课方式√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了解电路的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激励和响应 掌握RC电路的暂态分析和 目的及要求L电路的暂态分析 课堂教学RC电路的暂态分析RL电路的暂态分析 重点及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四节RC电路的暂态分析(45m) 理论上课 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 应(B):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A)。 教学过程 第五节L电路的暂态分析(45m) 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 应(B):RL电路的时间常数(A)。 作业:2.5.22.6.42.6.52.6.6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月 注:每项项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 5 次课 2 学时 教 师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 暂态分析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求 了解电路的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激励和响应 掌握 RC 电路的暂态分析和 RL 电路的暂态分析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点 RC 电路的暂态分析 RL 电路的暂态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四节 RC 电路的暂态分析 (45m) 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 应(B);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A)。 第五节 RL 电路的暂态分析 (45m) 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 应(B);RL 电路的时间常数(A)。 理论上课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作业: 2.5.2 2.6.4 2.6.5 2.6.6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6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第三章交流电路 授课方式√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掌握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正弦交 目的及要求流电的三要素 课堂教学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重点及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六节一阶暂态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60m) 理论上课 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A)。 第三章交流电路 教学过程 第一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30m)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A):有效值(A):相 位差、同相、反相、超前和滞后等概念(A)。 课后作业 作业:2.642.6.526.631.1 与思考题 课后 授课教师签名: 年月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漆减
第 6 次课 2 学时 教 师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 第三章交流电路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求 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掌握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正弦交 流电的三要素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点 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六节 一阶暂态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 (60m) 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A)。 第三章 交流电路 第一节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0m)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A);有效值(A);相 位差、同相、反相、超前和滞后等概念(A)。 理论上课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作业:2.6.4 2.6.5 2.6.6 3.1.1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7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第三章交流电路 授课方式√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倖握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分寸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电压与电流和功率关 目的及要求系 课堂教学相量表示法、电容电抗与频率关系、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重点及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二节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45m) 理论上课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有效值、相量图 (A):用相量(图)进行正弦量的计算(A)。 教学过程 第三节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45m)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电压与电流 关系、电抗与频率关系(A):相量图、感抗 和容抗(A):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 率(A). 课后作业 作业:no 与思考题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 7 次课 2 学时 教 师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三章 交流电路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求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分寸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电压与电流和功率关 系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点 相量表示法、电容电抗与频率关系、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45m)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有效值、相量图 (A);用相量(图)进行正弦量的计算(A)。 第三节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45m)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电压与电流 关系、电抗与频率关系(A);相量图、感抗 和容抗(A);瞬时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 率(A)。 理论上课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作业:no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8次课2学时 教师教案 授课章节第三章交流电路 授课方式√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 课堂教学掌握复阻抗、欧姆定律的相量表示法、用相量法和复数阻抗分析和计算简 目的及要求单并联交流电路 课堂教学复阻抗、欧姆定律的相量表示法、用相量法和复数阻抗分析和计算简单并联 重点及难点交流电路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四节串联交流电路(45m) 理论上课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的复阻抗(A): 欧姆定律的相量表示法(A):用相量法和复 教学过程 数阻抗分析和计算简单串联交流电路(A)。 第五节并联交流电路(45m) 用相量法和复数阻抗分析和计算简单并联交 流电路(A) 课后作业 作业:3.413.4.23.4.53.5.23.5.33.5.4 与思考题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
第 8 次课 2 学时 教 师 教 案 授课章节 第三章 交流电路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堂教学 目的及要求 掌握复阻抗、欧姆定律的相量表示法、用相量法和复数阻抗分析和计算简 单并联交流电路 课堂教学 重点及难点 复阻抗、欧姆定律的相量表示法、用相量法和复数阻抗分析和计算简单并联 交流电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四节 串联交流电路 (45m)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的复阻抗(A); 欧姆定律的相量表示法(A);用相量法和复 数阻抗分析和计算简单串联交流电路(A)。 第五节 并联交流电路 (45m) 用相量法和复数阻抗分析和计算简单并联交 流电路(A) 理论上课 课后作业 与思考题 作业:3.4.1 3.4.2 3.4.5 3.5.2 3.5.3 3.5.4 课后 小结 授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