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 文言知识归类 (-)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莽(j)”,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 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苏武传》导学案 一、文言知识归类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 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妺。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 (10)假吏常惠等募土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虛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 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乐。 2使动用法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 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 (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 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一词多义 1.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4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一词多义 1.使(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3.引(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4.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所见安乎 3.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问题探究: 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所见安乎” 3.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二、问题探究: 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卫律和李陵劝说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 4文章为什么要对卫律和李陵劝降写得特别详细?用意是什么?还有那些 对比?你能找出来吗?
2.卫律和李陵劝说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 4.文章为什么要对卫律和李陵劝降写得特别详细?用意是什么?还有那些 对比?你能找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