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血管壁 内皮细 内 一、血管壁的基本结构 内弹性膜 内膜、中膜、外膜三层 外弹性膜 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血管壁结构缺陷、损伤 出血或血栓形成 小A、小V、 毛细血管、微循环血管,参与止血 教师识尔部 www.910club.cn
第一节、血管壁 一、血管壁的基本结构 内膜、中膜、外膜三层 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血管壁结构缺陷、损伤 出血 或 血栓 形成 小A、小V、毛细血管、微循环血管,参与止血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抗血栓物质: 柳制血小板活化的物质: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 前列环素(PG2) 内皮细胞衍生松弛因子(EDRF),即NO 抗凝血物质: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 血栓调节蛋白(TM)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促纤溶物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受体(tPAR)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 纤溶酶原受体(PLGR) 教师织不部 www.910club.cn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抗血栓 物质: 抑制血小板活化的物质: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 前列环素(PGI2) 内皮细胞衍生松弛因子(EDRF),即NO 抗凝血物质: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 血栓调节蛋白(TM)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促纤溶物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受体(tPAR)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 纤溶酶原受体(PLGR)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促血栓物质: 促进血小板活化的物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WF)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血栓烷A2(TXA2) 凝血因子: 组织因子(TF) 因子V人X、X及其活化形式的受体 抗纤溶物质: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2)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剂(TAF) 缩血管物质内皮素(ET) 教师识尔部 www.910club.cn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促血栓 物质: 促进血小板活化的物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血栓烷A2(TXA2) 凝血因子: 组织因子(TF) 因子V、IX、X及其活化形式的受体 抗纤溶物质: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2)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剂(TAFI) 缩血管物质内皮素(ET)
血管内皮细胞还可合成: 纤维连接蛋白(FN) 内弹性 层素(N) 凝血酶敏感蛋白(TSP) 玻璃连接蛋白(N) 可促进和加强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液凝固过程。 教师织不部 www.910club.cn
血管内皮细胞还可合成: 纤维连接蛋白(FN) 层素(LN) 凝血酶敏感蛋白(TSP) 玻璃连接蛋白(VN) 可促进和加强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液凝固过程
(一)、内膜层: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棒管小体: 长1~4um直径0.1μm。 I964年由Weibel和Palade首次发现,即W-P小体。 80年代以后发现,W-P小体是血浆WF和t-PA产生 ·和储存场所, 当内皮细胞受损时血浆中VWF和t-PA 就会升高 教师识尔部 ww.910club.cn
(一)、内膜层: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棒管小体: 长 1~ 4 m,直径 0.1 m。 1964年由Weibel和Palade首次发现,即W-P小体。 80年代以后发现,W-P小体是血浆vWF和t-PA产生 和储存场所,当内皮细胞受损时血浆中vWF和t-PA 就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