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基础(28分)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2)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能表达自己期望为国御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是 (4)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能表现出梅花高洁、坚贞的诗句 是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 家万里, 人不寐, (范仲淹《渔 家傲秋思》) 2.下列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录毕,走送之/走马观花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千秋万代 C.兵革非不坚利也/兵不厌诈D.我孰与徐公美/孰是孰非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Δ的脚步变成了平稳的步伐,是成熟;B的不满变成了淡淡的微笑,是成熟 C的梦想变成了追求的目标,是成熟;懂得生活、理解人生、明白事理、知道人 情、认清自我,同样是成熟!成熟可以计人在n找到适着的理虑 就像湲流,冲走一切污秽的思想,从此心无杂念a成熟可以给人一种真挚的关忆 就像甘霖 zirun()每一处干涸的心际,从此笑对人生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shun an ) zi run 4.把“迷迷茫茫、蹦蹦跳跳、哭哭闹闹”分别填在文段中A、B、C恰当位置。(2分) A填上 B填上 C填上 5.仿照画曲线的句子特点,再写一个句子。(3分) 仿写: 按要求完成第6-8题。 你校响应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5月10日下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6、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然后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说出两点即可,2分)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付 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到公共场所, 拾取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本书以随机 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答:
第 1 页 共 11 页 2009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说明:1.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一.基础(28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2)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3)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词中,能表达自己期望为国御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是: , , 。 ( 4 ) 在 陆 游 的 《 卜 算 子 咏 梅 》 中 , 能 表 现 出 梅 花 高 洁 、 坚 贞 的 诗 句 是: , 。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 家万里, 。 ,人不寐, 。(范仲淹《渔 家傲 秋思》) 2.下列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4 分) A.录毕,走.送之 / 走.马观花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千秋.万代 C.兵.革非不坚利也 / 兵.不厌诈 D.我孰.与徐公美 / 孰.是孰非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3-5 题。 A 的脚步变成了平稳的步伐,是成熟;B 的不满变成了淡淡的微笑,是成熟; C 的梦想变成了追求的目标,是成熟;懂得生活、理解人生、明白事理、知道人 情、认清自我,同样是成熟!成熟可以让人在一 shùnjiān( )找到活着的理由, 就像溪流,冲走一切污秽的思想,从此心无杂念。成熟可以给人一种真挚的关怀, 就像甘霖 zīrùn( )每一处干涸的心际,从此笑对人生。 。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 分) shùn jiān ( ) zī rùn ( ) 4.把“迷迷茫茫、蹦蹦跳跳、哭哭闹闹”分别填在文段中A、B、C 恰当位置。(2 分) A 填上 B 填上 C 填上 5.仿照画曲线的句子特点,再写一个句子。(3 分) 仿写: 按要求完成第 6-8 题。 你校响应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 5 月 10 日下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6、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然后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说出两点即可,2 分)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付 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到公共场所, 拾取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本书以随机 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答:
7、5月9日下午,由你代表学校去邀请市“图片漂流”活动发起人张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你把 对张教授说的话写出来。(3分) 答 8、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 示语。(2分) 答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1题 (-)(8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仼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 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9、翻译:(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 10、文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1) 11、假如你是某一公司负责人,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从先帝三顾茅庐的举动中得到怎样的启 示?(3分) 答 (二)(11分) 坚持“一件事原则 ①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 际的考虑。因此,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件事,才能有所收益。 ②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岀决定的人他们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 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廉价连锁商店 第2页共11页
第 2 页 共 11 页 7、5 月 9 日下午,由你代表学校去邀请市“图片漂流”活动发起人张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你把 对张教授说的话写出来。(3 分) 答: 8、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 示语。(2 分) 答: 二.阅读(42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9-21 题。 (一)(8 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 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9、翻译:(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 10、文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 分) (1) (2) 11、假如你是某一公司负责人,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从先帝三顾茅庐的举动中得到怎样的启 示?(3分) 答: (二)(11分) 坚持“一件事原则”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 际的考虑。因此,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 ②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出决定的人,他们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 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廉价连锁商店
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这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大事者。林肯 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在听了林肯的一次演讲后,内心充满了 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最成大事的律师之一。从 这些人物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成大事的人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 ③努力,如何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件事呢?必须有自信心和欲望。因为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 成大事者“专心致志”行为的主要因素,凭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毫无用处。为什么只 有极少数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 望 ④自信心和欲望的获得,须依靠“专心致志”这种神奇的力量来实现。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 你的思想时,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后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 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拥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说的金钱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 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项;假想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 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惟有专注于这些想象,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 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 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內的小抽屉,你的 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 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在毎次任务中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就 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 ⑥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 专注于你所期望的必如所期。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第3页共11页
第 3 页 共 11 页 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这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大事者。林肯 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在听了林肯的一次演讲后,内心充满了 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最成大事的律师之一。从 这些人物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成大事的人,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 ③努力,如何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呢?必须有自信心和欲望。因为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 成大事者“专心致志”行为的主要因素,凭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毫无用处。为什么只 有极少数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 望。 ④自信心和欲望的获得,须依靠“专心致志”这种神奇的力量来实现。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 你的思想时,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后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 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拥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说的金钱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 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项;假想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 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惟有专注于这些想象,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⑤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 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 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内的小抽屉,你的 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 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就 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 ⑥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 专注于你所期望的必如所期。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答:
13.给选文第②段补充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分) 答 4.选文第5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你同意选文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由。(3分) 答 (三)(15分)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 临近崩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 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 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 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 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 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 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 很小惹有若无俱在他中听来却如電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耳朵近了 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第4页共11页
第 4 页 共 11 页 13.给选文第②段补充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写在下面。(2 分) 答: 14..选文第 5 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你同意选文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由。(3 分) 答: (三)(15 分)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 临近崩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 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 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 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 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 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 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 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耳朵近了, 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 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 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 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 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定在干方 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 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6.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3分) 答 17.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 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心理变化 孤独绝望→→悚然一惊→→(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18.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9.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 第5页共11页
第 5 页 共 11 页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 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 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 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 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 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 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6.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3分) 答: 17.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 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 分) 心理变化: 孤独绝望 悚然一惊 ( ) (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18.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答: 19. 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