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 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年夜思》完成第15~17题。(1分) 年夜思 冯骥才 ①今年算冷够劲儿了。绝迹多年的雪挂与冰柱也都奇迹般地出现。在这久违的大 雪里,那些点灯的窗子充满金色而幽深的温暖。中国人的年是红色的,那飞雪中飘舞 的红吊钱,被灯笼的光映红了的雪,还有雪地上一片片分外鲜红的鞭炮碎屑,深深嵌 入我们儿时对年的情感里。 ②旧时的年夜主要是三个节目。一是吃年饭,一是子午交接时燃放烟花炮竹, 是熬夜。儿时的我,首先热衷的自然是鞭炮。鞭炮都是父亲遣人到炮市上去买,用三 轮运回家。我怀里抱着那种心爱的彩色封皮的“炮打双灯”,自然瞧不见打扮得花枝 招屐而得意洋洋的姐姐和妺妺们。至于熬夜,年年都是信誓旦旦,说非要熬到天明, 结果年年都是在劈劈啪啪的鞭炮声里,不胜困乏,眼皮打架,连怎么躺下、脱鞋和脱 衣也不知道。 ③在儿时,我从来没把年夜饭看得特别非凡。只以为那顿饭菜不过更丰盛些罢了, 可是轮到我自己成人又成家,年饭就渐渐变得格外的重要了 ④每到年根儿,主要的事就是张罗这顿年饭。70年代的店铺还没有市场观念。卖 主是上帝。猪的“后座”是用铡刀切着卖;冻成大方坨子的带鱼要在马路上摔开。做 年饭的第一项大工程,是要費很大的力气把这些带着原始气息的荤腥整理出来。记忆 中的年饭是一碗炖肉,两喋炒菜,还有炸花生米,松花蛋,凉拌海蜇和妻孑拿手的辣 黄瓜皮-当然每样都是一点。此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那是一只我们宁波人特有的 红烧鸭子,但在70年代吃这种鸭子未免奢侈,毎年只能在年饭中吃到次。这样一 顿年饭,在当时可以说达到了生活的极致。那些岁月,年就是人生中一年一度用尽全 力来实现出来的生活的理想啊! 然而,这年饭还有更深的意义。由于年饭是团圆饭。就是这顿年饭,召唤着天 南海北的家庭成员,一年一次地聚在一起。为了重温昨日在一起时的欢乐,还是相互
朝阳: 五、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 (一)阅读《年夜思》,完成第 15~17 题。(11 分) 年夜思 冯骥才 ①今年算冷够劲儿了。绝迹多年的雪挂与冰柱也都奇迹般地出现。在这久违的大 雪里,那些点灯的窗子充满金色而幽深的温暖。中国人的年是红色的,那飞雪中飘舞 的红吊钱,被灯笼的光映红了的雪,还有雪地上一片片分外鲜红的鞭炮碎屑,深深嵌 入我们儿时对年的情感里。 ②旧时的年夜主要是三个节目。一是吃年饭,一是子午交接时燃放烟花炮竹,一 是熬夜。儿时的我,首先热衷的自然是鞭炮。鞭炮都是父亲遣人到炮市上去买,用三 轮运回家。我怀里抱着那种心爱的彩色封皮的“炮打双灯”,自然瞧不见打扮得花枝 招展而得意洋洋的姐姐和妹妹们。至于熬夜,年年都是信誓旦旦,说非要熬到天明, 结果年年都是在劈劈啪啪的鞭炮声里,不胜困乏,眼皮打架,连怎么躺下、脱鞋和脱 衣也不知道。 ③在儿时,我从来没把年夜饭看得特别非凡。只以为那顿饭菜不过更丰盛些罢了。 可是轮到我自己成人又成家,年饭就渐渐变得格外的重要了。 ④每到年根儿,主要的事就是张罗这顿年饭。70 年代的店铺还没有市场观念。卖 主是上帝。猪的“后座”是用铡刀切着卖;冻成大方坨子的带鱼要在马路上摔开。做 年饭的第一项大工程,是要费很大的力气把这些带着原始气息的荤腥整理出来。记忆 中的年饭是一碗炖肉,两碟炒菜,还有炸花生米,松花蛋,凉拌海蜇和妻子拿手的辣 黄瓜皮--当然每样都是一点。此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那是一只我们宁波人特有的 红烧鸭子,但在 70 年代吃这种鸭子未免奢侈,每年只能在年饭中吃到一次。这样一 顿年饭,在当时可以说达到了生活的极致。那些岁月,年就是人生中一年一度用尽全 力来实现出来的生活的理想啊! ⑤然而,这年饭还有更深的意义。由于年饭是团圆饭。就是这顿年饭,召唤着天 南海北的家庭成员,一年一次地聚在一起。为了重温昨日在一起时的欢乐,还是相互
祝愿在海角天涯都能前程无碍和人寿年丰?此刻杯中的酒,碗里的菜,都是添加的 种甜蜜蜜的黏和剂罢了。那时,父亲在世,年年都去他家,钻进他的阴暗的小屋,陪 他吃年饭。他那时挨整,每天的惩罚是打扫十三个厕所。于是我们的年饭就有了另一 层意愿--叫他暂时忘了现实!」 ⑥我有时奇怪。像旧时的年,不过吃一点肉,放几个炮。但人们过年怎么会有这 么大的劲头?那时没有电视舂节晚会,没有新舂音乐会和新商品展销,更没有全家福 大餐。可是今天有了这一切,为什么竟埋怨年味太淡? ⑦我想,这是不是因为我们一直误解了年? ⑧我们总以为年是大吃大喝。这种认识的反面便是,有吃有喝之后,年夜饭似乎 就没什么了。其实,吃喝只是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年赋予它的意义。只要我们对生 活的向往与追求紧拥不弃,年的灯笼就一定会在大年根儿红红地照亮。 (有改 动) 15.作者在文中写出了自己对“年夜饭”的感受和认识,请你写出围绕“年夜饭”行 的思路。(3分) 16.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结合上下文试作分析。(3分) 17.现今人们埋怨“年味太淡”了,作者认为是人们误解了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简要陈述你的理由。(5分)(100~150字) (二)阅读《民俗文化中的牛》完成第18~20题。(7分) 民俗文化中的牛 ①戊子鼠遁春风至,己丑牛携喜气来。如果说人们对生肖鼠持有矛盾的心态,对 于牛则几乎是一致地赞美和怜惜。 ②我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 大贡献。牛是运输耕田的主要动力,然而牛的用途绝不止于此。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 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擀毡毯,甚至它的 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牛就是这样满足着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需要
祝愿在海角天涯都能前程无碍和人寿年丰?此刻杯中的酒,碗里的菜,都是添加的一 种甜蜜蜜的黏和剂罢了。那时,父亲在世,年年都去他家,钻进他的阴暗的小屋,陪 他吃年饭。他那时挨整,每天的惩罚是打扫十三个厕所。于是我们的年饭就有了另一 层意愿--叫他暂时忘了现实! ⑥我有时奇怪。像旧时的年,不过吃一点肉,放几个炮。但人们过年怎么会有这 么大的劲头?那时没有电视春节晚会,没有新春音乐会和新商品展销,更没有全家福 大餐。可是今天有了这一切,为什么竟埋怨年味太淡 ....? ⑦我想,这是不是因为我们一直误解了年? ⑧我们总以为年是大吃大喝。这种认识的反面便是,有吃有喝之后,年夜饭似乎 就没什么了。其实,吃喝只是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年赋予它的意义。只要我们对生 活的向往与追求紧拥不弃,年的灯笼就一定会在大年根儿红红地照亮。 (有改 动) 15.作者在文中写出了自己对“年夜饭”的感受和认识,请你写出围绕“年夜饭”行 文的思路。(3 分) 16.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结合上下文试作分析。(3 分) 17.现今人们埋怨“年味太淡”了,作者认为是人们误解了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简要陈述你的理由。(5 分)(100~150 字) (二)阅读《民俗文化中的牛》,完成第 18~20 题。(7 分) 民俗文化中的牛 ①戊子鼠遁春风至,己丑牛携喜气来。如果说人们对生肖鼠持有矛盾的心态,对 于牛则几乎是一致地赞美和怜惜。 ②我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 大贡献。牛是运输耕田的主要动力,然而牛的用途绝不止于此。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 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擀毡毯,甚至它的 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牛就是这样满足着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需要
③不仅如此,牛很早就被用于祭祀、宴请、婚丧等各种礼仪场合。人们相信牛有 可以主宰人间祸福的力量,牛能负得起联络亲情的责任,能担得起消灾求福的重托。 在许多民间礼仪场合,我们都能看见牛的影踪。云南永胜普米族孩孑的成年礼要煮 锅牛骨头汤让大家共亨,认为该汤“贴骨至亲”,团结兴旺。浙江一带则流行以健牛 犊为陪嫁品的婚俗。新郎牵一头健牛犊踏路开道,认为可以驱灾避邪,平安吉祥。 ④人们对牛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传说故事中将它塑造成乐于助人、有情有义的感 人形象。牛郎织女传说中的老牛早已为人知晓,是它告诉了牛郎织女下凡的消息,并 帮助他娶了织女为妻。后来又是它告诉牛郎将自己的皮剥下来穿在身上,牛郎才得以 飞上天空与织女相见,老牛的行侠仗义不正蕴含着人们对牛的一片深情 ⑤民间还创造种种仪式以表达对牛的情义。正月初五相传是汉族的牛生日,这天 人们对牛十分优待,喂它好吃的,不让它干活,不鞭打它,更禁止宰杀。壮族的牛王 节,家家把牛栏打扫干净,把牛牵到河边洗涮,并用艾叶水加少许米酒浇牛身,以除 虱、压惊、定魂。也有的地方,各家会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全家围桌而坐。由 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后,喂以糯米饭,配甜酒、鸡蛋汤或绿豆汤,以酬其耕作之劳。仡 佬族的牛王节,这天要让牛休息,并喂以最好的饲料,有的地方在牛王节还要放鞭炮, 给牛披红挂绿,以示庆贺。许多地区和民族都设有这样专门的牛日或“牛王节”,以 示礼敬 ⑥牛兆祥瑞。由于牛的贡献以及人对牛的情感和依赖,围绕牛在礼仪场合的使用 以及对牛的感恩,人们形成了种种的习俗活动,这就构成了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18.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牛的民俗文化?(3分) 19.第⑤段列举了一些例子,意在说明什么?(2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民间举行下列民俗活动的目的和原 因。(4分) 【链接材料】 立春日,民间有迎春、抢春等习俗活动。预先造一个土制春牛,在立春日人们会 争相摸春牛、钻舂牛,舂牛后来往往被打碎,人们会争相抢取牛土,称作“抢春
③不仅如此,牛很早就被用于祭祀、宴请、婚丧等各种礼仪场合。人们相信牛有 可以主宰人间祸福的力量,牛能负得起联络亲情的责任,能担得起消灾求福的重托。 在许多民间礼仪场合,我们都能看见牛的影踪。云南永胜普米族孩子的成年礼要煮一 锅牛骨头汤让大家共享,认为该汤“贴骨至亲”,团结兴旺。浙江一带则流行以健牛 犊为陪嫁品的婚俗。新郎牵一头健牛犊踏路开道,认为可以驱灾避邪,平安吉祥。 ④人们对牛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传说故事中将它塑造成乐于助人、有情有义的感 人形象。牛郎织女传说中的老牛早已为人知晓,是它告诉了牛郎织女下凡的消息,并 帮助他娶了织女为妻。后来又是它告诉牛郎将自己的皮剥下来穿在身上,牛郎才得以 飞上天空与织女相见,老牛的行侠仗义不正蕴含着人们对牛的一片深情? ⑤民间还创造种种仪式以表达对牛的情义。正月初五相传是汉族的牛生日,这天, 人们对牛十分优待,喂它好吃的,不让它干活,不鞭打它,更禁止宰杀。壮族的牛王 节,家家把牛栏打扫干净,把牛牵到河边洗涮,并用艾叶水加少许米酒浇牛身,以除 虱、压惊、定魂。也有的地方,各家会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全家围桌而坐。由 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后,喂以糯米饭,配甜酒、鸡蛋汤或绿豆汤,以酬其耕作之劳。仡 佬族的牛王节,这天要让牛休息,并喂以最好的饲料,有的地方在牛王节还要放鞭炮, 给牛披红挂绿,以示庆贺。许多地区和民族都设有这样专门的牛日或“牛王节”,以 示礼敬。 ⑥牛兆祥瑞。由于牛的贡献以及人对牛的情感和依赖,围绕牛在礼仪场合的使用 以及对牛的感恩,人们形成了种种的习俗活动,这就构成了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18.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牛的民俗文化?(3 分) 19.第⑤段列举了一些例子,意在说明什么?(2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民间举行下列民俗活动的目的和原 因。(4 分) 【链接材料】 立春日,民间有迎春、抢春等习俗活动。预先造一个土制春牛,在立春日人们会 争相摸春牛、钻春牛,春牛后来往往被打碎,人们会争相抢取牛土,称作“抢春
回家后将土牛置于牛栏、猪圈、灶台等处 (三)阅读《幸福的底线》完成第21~23题。(7分) 幸福的底线 陈鲁民 ①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 是扎在眼晴里。”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种 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膺服 次,曾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 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 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 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③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 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 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 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 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毎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 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④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有不同。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画得太高 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譬如 说,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 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 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 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 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所以,腰缠万 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
回家后将土牛置于牛栏、猪圈、灶台等处。 (三)阅读《幸福的底线》,完成第 21~23 题。(7 分) 幸福的底线 陈鲁民 ①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 是扎在眼睛里。”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 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膺服。 ②一次,曾任美国第 32 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 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 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 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③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 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 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 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 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 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④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有不同。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画得太高 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譬如 说,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 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 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一 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 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所以,腰缠万 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
福。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 低,很容易达到 ⑤退一步说,你遇到灾难和不幸时,适度地降低一下幸福的底线,也有助于调整 心情,渡过难关,坦然面对生活。总之,倘若我们能学会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实 在一点,离自己近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这样,你便每天都能感到幸福,幸福就 在身旁。 21.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填入文中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2分) A.坚强B.满足C.悲伤D.自嘲 请你简要说明第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 崇文: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冬云》一文,完成第13-16题。(共12分) 徐迅 ①在天柱峰顶,原是要观日出的。然而,经过长时间的等待,那轮于想象中彤红 的太阳,却像是一位失约的情人迟迟未来———冷硬的山风刮得浑身凉嗖嗖的,我们 的心仿佛比风更冷。当许多人失望地转下山时,我与朋友索性就赖在一块岩石上,静 静地看着日出的地方。隐隐地,我们预感到这一次观日的不同寻常。 ②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准确地说,为了抢占这块观日的岩石,我们几乎半夜就 起了床。开始,大家充满期盼地等待着,仿佛吃了一种兴奋剂,并没感觉岀身上的寒 意。但很快又都失望了———远处,那本该日出的地方尽管也显出了—丝光亮,但日
福。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 低,很容易达到。 ⑤退一步说,你遇到灾难和不幸时,适度地降低一下幸福的底线,也有助于调整 心情,渡过难关,坦然面对生活。总之,倘若我们能学会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实 在一点,离自己近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这样,你便每天都能感到幸福,幸福就 在身旁。 21.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22.填入文中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2 分) A. 坚强 B. 满足 C. 悲伤 D. 自嘲 23.请你简要说明第④段的论证过程。(3 分) 崇文: 五、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冬云》一文,完成第 13—16 题。(共 12 分) 冬 云 徐迅 ①在天柱峰顶,原是要观日出的。然而,经过长时间的等待,那轮于想象中彤红 的太阳,却像是一位失约的情人迟迟未来———冷硬的山风刮得浑身凉嗖嗖的,我们 的心仿佛比风更冷。当许多人失望地转下山时,我与朋友索性就赖在一块岩石上,静 静地看着日出的地方。隐隐地,我们预感到这一次观日的不同寻常。 ②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准确地说,为了抢占这块观日的岩石,我们几乎半夜就 起了床。开始,大家充满期盼地等待着,仿佛吃了一种兴奋剂,并没感觉出身上的寒 意。但很快又都失望了———远处,那本该日出的地方尽管也显出了一丝光亮,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