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饵料生物学 课程时数:70学时 授课时数:40学时 实验时数:30学时 主讲教师:赵 文 实验教师:刘 青
水产饵料生物学 课程时数:70学时 授课时数:40学时 实验时数:30学时 主讲教师:赵 文 实验教师:刘 青
绪 论 一、水产饵料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水产饵料生物学是研究作为经济水生动物 饵料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水生 大型植物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水产饵料生物 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及其主 要类群的增殖(培养)利用。任务是在学习各 类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 着重了解重要饵料生物的饵料价值和个体生态, 并初步掌握其培养(增殖)、利用的理论与方 法
绪 论 一、水产饵料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水产饵料生物学是研究作为经济水生动物 饵料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水生 大型植物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水产饵料生物 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及其主 要类群的增殖(培养)利用。任务是在学习各 类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 着重了解重要饵料生物的饵料价值和个体生态, 并初步掌握其培养(增殖)、利用的理论与方 法
二、研究简史 1. 人类在与海洋、湖川、池沼各类水域的接触和利用中逐渐 发现和记录了水生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和生活史,首先被注 意的的是鱼类和其他大型生物。自娄文豪克(Leewenhoek, 1632-1723)研制和改善显微镜后,微型和小型生物才得以深 入研究。娄氏本人首先发现轮虫和一些单细胞生物。 2. Forbes 在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 带现象。 3. Muller 于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 进行浮游生物研究。 4. 德国学者Hensen 186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 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浮游生物(Plankton)” 一词。 5.瑞士学者Forel于1869年 (F.A.,1841-1912)研究了日内瓦湖的底 栖动物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作过较多贡献的还有 Sars(1900-) 等等
二、研究简史 1. 人类在与海洋、湖川、池沼各类水域的接触和利用中逐渐 发现和记录了水生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和生活史,首先被注 意的的是鱼类和其他大型生物。自娄文豪克(Leewenhoek, 1632-1723)研制和改善显微镜后,微型和小型生物才得以深 入研究。娄氏本人首先发现轮虫和一些单细胞生物。 2. Forbes 在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 带现象。 3. Muller 于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 进行浮游生物研究。 4. 德国学者Hensen 186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 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浮游生物(Plankton)” 一词。 5.瑞士学者Forel于1869年 (F.A.,1841-1912)研究了日内瓦湖的底 栖动物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作过较多贡献的还有 Sars(1900-) 等等
三、我国水生生物学发展概况 (一)分类工作有新进展 发表了大量论文,很多分类专著先后出版,为我国水产 饵料生物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 《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 ◼ 《湖泊调查基本知识》饶钦止等,1955; ◼ 《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 ◼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 ◼ 《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 ◼ 《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 ◼ 《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 ◼ 《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等,1980; ◼ 《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蒋燮治等,1983; ◼ 《海洋浮游生物学》郑重等,1984; ◼ 《中国淡水藻志-鞘藻目》饶钦止,1988; ◼ 《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杨德渐、孙瑞平,1988; ◼ 《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齐雨藻等,1995; ◼ 《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朱浩然等,1997; ◼ 《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施之新等,1999; ◼ 《原生动物学》沈韫芬等,1999
三、我国水生生物学发展概况 (一)分类工作有新进展 发表了大量论文,很多分类专著先后出版,为我国水产 饵料生物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 《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 ◼ 《湖泊调查基本知识》饶钦止等,1955; ◼ 《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 ◼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 ◼ 《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 ◼ 《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 ◼ 《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 ◼ 《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等,1980; ◼ 《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蒋燮治等,1983; ◼ 《海洋浮游生物学》郑重等,1984; ◼ 《中国淡水藻志-鞘藻目》饶钦止,1988; ◼ 《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杨德渐、孙瑞平,1988; ◼ 《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齐雨藻等,1995; ◼ 《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朱浩然等,1997; ◼ 《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施之新等,1999; ◼ 《原生动物学》沈韫芬等,1999
(二)开展不同水域的渔业资源调查 ◼ 在海洋方面,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海洋所对黄、 渤海进行综合调查。1958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1980年进行全国海岸及海洋资源综合调查等; ◼ 在内陆水域方面,50年代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综 合考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中、下 游的湖泊调查,青海湖调查,80年代初由各省、市 水产研究机构和几所水产高等院校协作,对长江、 黄河、黑龙江、珠江四大水系的渔业资源进行综合 调查。 ◼ 大连水产学院等单位开展了内陆盐水及其生物资源 的调查和利用的研究。这些工作为水产饵料生物的 区系和分布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开展不同水域的渔业资源调查 ◼ 在海洋方面,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海洋所对黄、 渤海进行综合调查。1958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1980年进行全国海岸及海洋资源综合调查等; ◼ 在内陆水域方面,50年代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综 合考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中、下 游的湖泊调查,青海湖调查,80年代初由各省、市 水产研究机构和几所水产高等院校协作,对长江、 黄河、黑龙江、珠江四大水系的渔业资源进行综合 调查。 ◼ 大连水产学院等单位开展了内陆盐水及其生物资源 的调查和利用的研究。这些工作为水产饵料生物的 区系和分布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