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水产饵料生物 的培养 (增殖)
第五篇 水产饵料生物 的培养 (增殖)
第一章 水产饵料生物的 室内培养
第一章 水产饵料生物的 室内培养
藻类培养方法简介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 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 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 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因此,藻类培养对水产养殖具有更 大意义。 关于藻类培养,还有其他意义,如利用培养固氮蓝藻解决稻田氮素 肥料;或从一些藻类提取药物;或研究藻类生理,以及用于太空食品等 。在渔业利用方面,藻类培养主要是解决水产动物饵料。目前,有关海 水藻类的培养较多,我国在海水养殖方面,已大规模展开了某些浮游植 物的培养 , 如 扁藻 ( Platymonas spp)、 中肋骨条藻 ( Skeletonema costatum)、 三角褐指藻 (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盐 藻 ( Dunaliella spp.)、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uelleri)及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等,已解决贝 类人工养殖的早期幼体饵料问题。在淡水养殖方面,我国只进行了螺旋 藻、鱼腥藻、小球藻、栅列藻等的培养。 今后,随着养殖事业的发展,对一些新品种的养殖以及解决某些品种 幼鱼的饵料,必然涉及到藻类的培养。因此,有必要了解藻类培养的基 础知识。先仅就藻类、主要是单细胞藻类的一般培养方法及有关理论加 以简述
藻类培养方法简介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 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 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 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因此,藻类培养对水产养殖具有更 大意义。 关于藻类培养,还有其他意义,如利用培养固氮蓝藻解决稻田氮素 肥料;或从一些藻类提取药物;或研究藻类生理,以及用于太空食品等 。在渔业利用方面,藻类培养主要是解决水产动物饵料。目前,有关海 水藻类的培养较多,我国在海水养殖方面,已大规模展开了某些浮游植 物的培养 , 如 扁藻 ( Platymonas spp)、 中肋骨条藻 ( Skeletonema costatum)、 三角褐指藻 (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盐 藻 ( Dunaliella spp.)、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uelleri)及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等,已解决贝 类人工养殖的早期幼体饵料问题。在淡水养殖方面,我国只进行了螺旋 藻、鱼腥藻、小球藻、栅列藻等的培养。 今后,随着养殖事业的发展,对一些新品种的养殖以及解决某些品种 幼鱼的饵料,必然涉及到藻类的培养。因此,有必要了解藻类培养的基 础知识。先仅就藻类、主要是单细胞藻类的一般培养方法及有关理论加 以简述
藻类的生 长模式 单细胞藻类在 培养过程中, 生长繁殖的速 度,出现一定 的起伏,这种 生长模式可划 分为六个时期
藻类的生 长模式 单细胞藻类在 培养过程中, 生长繁殖的速 度,出现一定 的起伏,这种 生长模式可划 分为六个时期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 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密闭式培养: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 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 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 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 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 产量亦稳定。 2.开放式培养: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 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 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 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⑴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 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⑵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 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 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⑶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 ,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 ,使培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 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密闭式培养: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 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 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 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 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 产量亦稳定。 2.开放式培养: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 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 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 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⑴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 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⑵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 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 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⑶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 ,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 ,使培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