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总结如下表 细胞壁 (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基质 细胞器 线粒体 质体(植物细胞特有) 高尔基体 内质网 中心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核糖体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核 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一株绿色植物中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大小、形态、细胞器的分化程度、数目等都不相同。 对于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央大液泡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质膜) 原生质体:细胞器、细胞基质以及细胞质膜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 细胞壁 胞间连丝:细胞的原生质膜突出,穿过细胞壁与另一个细胞的原生质膜连在一 起,构成相邻细胞的管状通道。这就是胞间连丝(protoplasma) 细胞核、线粒体和质体具有双层细胞膜(cell membrane),三者均有各自的遗传物质, 都可以进行自我繁殖。线粒体和质体的遗传物质可编码自身所需的部分蛋白质,大部分的蛋 白质需要核遗传物质编码,然后在胞质中形成肽链再进入线粒体或质体。 有的细胞器,如微管、核榶体,没有膜包裹,有明显的形状,行使独特的生理功能。 其余细胞器则以单层膜与细胞质分开。 二、原生质的性质 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原生质成分中水含量最高,蛋 白质、核糖、碳水化合物和脂类是有机物质的主体。 细胞是植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功能的实现,是与细胞内各种无机和有机 小分子、基本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等的特点有关。 基本生物大分子(biomolecule):环境中较简单的无机分子,如 CO2、H2O、N2 等,经过细胞 的同化作用首先形成的单体分子。 这些单体分子包括:20 种氨基酸 5 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嘌呤及嘧啶的衍生物) 2 种单糖(葡萄糖和核糖) 1 种脂肪酸(棕榈酸) 1 种多元醇(甘油)
6 (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总结如下表 细胞壁 (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基质 细胞器 线粒体 质体(植物细胞特有) 高尔基体 内质网 中心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核糖体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核 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一株绿色植物中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大小、形态、细胞器的分化程度、数目等都不相同。 对于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央大液泡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质膜) 原生质体:细胞器、细胞基质以及细胞质膜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 细胞壁 胞间连丝:细胞的原生质膜突出,穿过细胞壁与另一个细胞的原生质膜连在一 起,构成相邻细胞的管状通道。这就是胞间连丝(protoplasma) 细胞核、线粒体和质体具有双层细胞膜(cell membrane),三者均有各自的遗传物质, 都可以进行自我繁殖。线粒体和质体的遗传物质可编码自身所需的部分蛋白质,大部分的蛋 白质需要核遗传物质编码,然后在胞质中形成肽链再进入线粒体或质体。 有的细胞器,如微管、核榶体,没有膜包裹,有明显的形状,行使独特的生理功能。 其余细胞器则以单层膜与细胞质分开。 二、原生质的性质 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原生质成分中水含量最高,蛋 白质、核糖、碳水化合物和脂类是有机物质的主体。 细胞是植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功能的实现,是与细胞内各种无机和有机 小分子、基本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等的特点有关。 基本生物大分子(biomolecule):环境中较简单的无机分子,如 CO2、H2O、N2 等,经过细胞 的同化作用首先形成的单体分子。 这些单体分子包括:20 种氨基酸 5 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嘌呤及嘧啶的衍生物) 2 种单糖(葡萄糖和核糖) 1 种脂肪酸(棕榈酸) 1 种多元醇(甘油)
7 1 种胺类化合物(胆碱) 这些基本生物分子可以相互转变,或进一步转变为其它的生物分子,如植物体内已有 100 多种氨基酸,但都是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的衍生物。70 多种单糖都是来源于葡萄糖, 多种脂肪酸都是由棕榈酸转变而来。这些单体分子可以聚合成低聚物,甚至生物大分子 (biomacromolecule) 。不同种类的生物大分子可以聚合成超分子复合体(supermolecular complex)。 原生质的化学组成决定原生质具有液体和胶体的特性,同时具有液晶态的特性,在生命 活动中起着重要而复杂多变的作用。 (一)、原生质的物理特性 1、 张力: 原生质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其具有液体的某些性质,如大的表面张力(surfacee tension)。使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到小的趋势,所以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呈球形。 2、 粘性和弹性:粘性(plasticity)和弹性(elasticity) 原生质的粘性和弹性隨植物生育期和外 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粘性增加、代谢活动降低时,植物与外界发生交换的物质 减少,抗逆性增加;反之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减弱。如越冬的休眠芽和成熟的种子粘 性大,抗逆性强,而处于旺盛生长和开花期的植物,原生质粘性低,抗逆性弱。 原生质的弹性与抗逆也有很大关系:弹性越大,对抗外界机械压力的能力越大,抗逆性 越强。 因此原生质粘性大、弹性大的植物,对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的抗性也强。 3、流动性:原生质流动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在同一个细胞内,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细胞 器沿相反的方向同时流动,但其机理不太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原生质的流动在一定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而且受呼吸作用的影响,当缺氧或加入呼吸抑制 剂时,原生质流动就减慢或停止。在显微镜下就很容易观察到原生质的流动。 (二)、原生质的胶体特性 胶体(colloid):是物质的一种分散状态。 1~100nm 大小的颗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就会形成胶体 构成原生质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直径均符合胶粒大小范围,所 以其水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 1. 带电性和亲水性: 原生质胶体主要有蛋白质组成,蛋白质表面的氨基与羧基发生电 离,使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层带电荷的吸附层。在此吸附层外又有一层带电量相等,符 号相反的扩散层。这样就在原生质胶体颗粒外面开成一个双电层。双电层的存在对于 维持胶体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亲水化合物,在其表面可吸附一层水合膜,此水合膜可以使胶体系统更 加稳定。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两性电离状态下,原生质具有缓冲能力,对细胞内代谢 有重要作用。当处于其等电点时,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为零,溶解度减小。就会破坏原 生质胶体的稳定性,降低原生质的粘度、弹性、渗透压以及传导性。 植物原生质胶体的等电点通常在 pH4.6~5.0 之间。 2.扩大界面: 原生质胶体颗粒的体积虽然大于分子或离子,但其分散度高,比表面积(表 面积与体积之比)大。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越大,所以可以在表面吸引很多分子。这 就称为吸附作用(absorption)。吸附在细胞生理中有特殊作用,因为它能增强对离子的吸 收、使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等等。 已证明:许多化学反应都在界面上发生。因此细胞内的空间虽小,但其内部界面大,有 利于对各种分子和离子的吸附和富集,同时也为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化反应扩大场 所。 3.凝胶作用: 胶体有两种存在状态:溶胶(Sol) 凝胶(Gel) 溶胶是液化的半流动状态,近似流体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胶可以转变成有
7 1 种胺类化合物(胆碱) 这些基本生物分子可以相互转变,或进一步转变为其它的生物分子,如植物体内已有 100 多种氨基酸,但都是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的衍生物。70 多种单糖都是来源于葡萄糖, 多种脂肪酸都是由棕榈酸转变而来。这些单体分子可以聚合成低聚物,甚至生物大分子 (biomacromolecule) 。不同种类的生物大分子可以聚合成超分子复合体(supermolecular complex)。 原生质的化学组成决定原生质具有液体和胶体的特性,同时具有液晶态的特性,在生命 活动中起着重要而复杂多变的作用。 (一)、原生质的物理特性 1、 张力: 原生质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其具有液体的某些性质,如大的表面张力(surfacee tension)。使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到小的趋势,所以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呈球形。 2、 粘性和弹性:粘性(plasticity)和弹性(elasticity) 原生质的粘性和弹性隨植物生育期和外 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粘性增加、代谢活动降低时,植物与外界发生交换的物质 减少,抗逆性增加;反之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减弱。如越冬的休眠芽和成熟的种子粘 性大,抗逆性强,而处于旺盛生长和开花期的植物,原生质粘性低,抗逆性弱。 原生质的弹性与抗逆也有很大关系:弹性越大,对抗外界机械压力的能力越大,抗逆性 越强。 因此原生质粘性大、弹性大的植物,对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的抗性也强。 3、流动性:原生质流动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在同一个细胞内,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细胞 器沿相反的方向同时流动,但其机理不太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原生质的流动在一定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而且受呼吸作用的影响,当缺氧或加入呼吸抑制 剂时,原生质流动就减慢或停止。在显微镜下就很容易观察到原生质的流动。 (二)、原生质的胶体特性 胶体(colloid):是物质的一种分散状态。 1~100nm 大小的颗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就会形成胶体 构成原生质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直径均符合胶粒大小范围,所 以其水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 1. 带电性和亲水性: 原生质胶体主要有蛋白质组成,蛋白质表面的氨基与羧基发生电 离,使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层带电荷的吸附层。在此吸附层外又有一层带电量相等,符 号相反的扩散层。这样就在原生质胶体颗粒外面开成一个双电层。双电层的存在对于 维持胶体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亲水化合物,在其表面可吸附一层水合膜,此水合膜可以使胶体系统更 加稳定。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两性电离状态下,原生质具有缓冲能力,对细胞内代谢 有重要作用。当处于其等电点时,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为零,溶解度减小。就会破坏原 生质胶体的稳定性,降低原生质的粘度、弹性、渗透压以及传导性。 植物原生质胶体的等电点通常在 pH4.6~5.0 之间。 2.扩大界面: 原生质胶体颗粒的体积虽然大于分子或离子,但其分散度高,比表面积(表 面积与体积之比)大。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越大,所以可以在表面吸引很多分子。这 就称为吸附作用(absorption)。吸附在细胞生理中有特殊作用,因为它能增强对离子的吸 收、使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等等。 已证明:许多化学反应都在界面上发生。因此细胞内的空间虽小,但其内部界面大,有 利于对各种分子和离子的吸附和富集,同时也为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化反应扩大场 所。 3.凝胶作用: 胶体有两种存在状态:溶胶(Sol) 凝胶(Gel) 溶胶是液化的半流动状态,近似流体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胶可以转变成有